绩溪博物馆案例分析(课堂PPT).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99183 上传时间:2021-03-18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绩溪博物馆案例分析(课堂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绩溪博物馆案例分析(课堂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绩溪博物馆案例分析(课堂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绩溪博物馆案例分析(课堂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绩溪博物馆案例分析(课堂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绩溪博物馆案例分析(课堂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绩溪博物馆案例分析(课堂PPT).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绩溪博物馆,_李兴钢,.,2,绩溪博物馆位于安徽绩溪县旧 城北部,基址曾为县衙,后建 为县政府大院,现因古城整体 保护修整规划,迁移原有功能 ,改建为博物馆。包括展示空 间、4D影院、观众服务、商铺、 行政管理、库藏等功能,是一 座中小型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 物馆。,.,3,李兴钢: 首都规划委员会专家,北京市勘察设计 协会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 论与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 会暨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专业委员会 第六届委员,国家建筑设计标准化领导 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建筑细部、 城市建筑等刊编委。,.,4,庭院,天井,主入口,次入口,次入口,办公入口,后勤入口,.,5,为尽

2、可能保留用地 内的现状树木(特 别是用地西北部一 株700年树龄的古 槐),建筑的整体 布局中设置了多个 庭院、天井和街巷, 既营造出舒适宜人 的室内外空间环境, 也是徽派建筑空间 布局的重释。,.,6,.,7,建筑设计基于对绩溪的地形环境、名称由来的考察和对徽派建筑和聚落的调查研究。整个建筑覆盖在一个连续的屋面之下,起伏的屋面轮廓和肌理仿佛绩溪周边山形水系,是“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的“绩溪之形”的充分演绎和展现。待周边区域修整“改徽”完成,古城风貌得以恢复后,建筑将与整个城市形态更加自然地融为一体。规律性组合布置的三角屋架单元,其坡度源自当地建筑,并适应连续起伏

3、的屋面形态。,.,8,胜景几何,胜景是自然,几何是人工;胜景是精神,几何是物质; 胜景是空间诗性,几何是空间结构。 “胜景与几何”是李兴钢工作室的实践方向,在良辰 美景中,用几何的语言,诠释胜景的美,唤醒自然的 力量,提神而感动。,.,9,瓦,.,10,绩溪博物馆的屋面全由瓦覆盖,从形态各异的屋顶折面到曲折的屋脊线,都是瓦当做法。由于屋面是钢屋架结构,屋面衬板选用了压型钢板,表面现浇混凝土,再铺贴防水卷材,在此之上再大面积铺小青瓦。屋脊与檐口收边处不同于传统徽派瓦屋面的立瓦堆砌,我们利用传统的筒瓦作为屋脊扣瓦,简洁明了的突出屋脊线的曲折变化,强调博物馆作为一个现代建筑的简洁风格。檐口瓦同样设计

4、了新的形式,传统的虎头滴水瓦被简练的弧线造型代替,保留了滴水瓦的功能。,.,11,老墙,粉墙黛瓦一直是徽派建筑的特征,我们在创作中试图为这种传统 做法赋予当代建筑的表现。徽州建筑的白墙其实并非纯白,那是 一种近乎灰色和白色的混合体,由于常年的日晒雨淋,白灰墙与 灰尘、水汽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包浆质感。博物馆外墙 质感试图寻找一种与当地记忆相关的材料与色彩,通过当代材料 与工艺,形成一种肌理,这种肌理不是完全照搬传统,而是通过 这种介质让使用者在触摸当代材料时,获得一种历史存在感。这 就是我们工作的起点。,墙,.,12,老墙做旧,“做旧”已经在徽州本地形成一种工艺,徽州工匠为了追求旧的效果,在 白色涂料墙或石灰墙粉好以后,再用墨汁或者墨汁与稀释石灰浆混合物上 墙再次粉刷,利用自制的一种扫帚,在墙上留下灰黑的痕迹,有点类似书 法墨迹的感觉。徽州人一直保有在白墙上做画的习惯,题材从古至今,似 乎白色的石灰墙做法就是如同画纸一般,给徽州工匠留下创作的空间,而 徽州自古以来就多产书画界名人,也许与身处画纸一般的世界有点关系。,.,13,白色涂料 墙面也同样把一种人工痕迹感带入其中,希望墙面的肌理能突出建筑如生长般的自然属性。应对这个要求,涂料厂家也提供了不同的肌理做法,最终选定了如水纹一般的质感涂料,暗示了绩溪博物馆建筑生成概念中的与水有关的理念。,.,14,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