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总结.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58542 上传时间:2021-03-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总结.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总结为贯彻落实原_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管理评价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要求,评估重要危险因素的变化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效率,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指导、评价,医院感染管理科于_年_月_日对符合调查条件的当日住院病人进行了_年全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调查开始前向各临床科室发出通知,说明调查目的,安排各科室进行培训,按照“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项目填写说明”填写“_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及_年感染横断面调查床旁调查表”,分组将表格发至各科室,统一调查_年_月_日零点-24点住院病人,包括当日出院病人,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病人,要求

2、_月_日17点30分前将填报完整的调查表格收回医院感染办公室进行汇总、分析、统计、总结。结果如下:一、医院感染实查率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患病率调查实查率96%。我院当日应监测人数为1124,实测1111人,实查率98.8%。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人数1111,感染例数68/72例次,医院感染率6.15%,医院感染例次率6.5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医院感染患病率10%,我院感染患病率达标。根据我院日常感染监测相比_年_月_月感染率分别为0.6%、0.8%、0.57%、0.59%、0.37%、0.42%,相差悬殊。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远高于我院日常连续性监测平均值0.56%,提示

3、我院日常监测医院感染漏报病例较严重。三、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医院感染部位下呼吸系统感染居第一。感染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49例次,占感染68%;手术后肺炎2例次,占感染2.8%;泌尿系感染2例次,占感染2.8%;胃肠道感染2例次,占感染2.8%;腹腔内感染1例次,占感染1.4%;表浅切口感染3例次,占感染4.2%;血流感染10例次,占感染13.8%;皮肤软_感染3例次,占感染4.2%。发现机械通气相关肺炎2例次,未发现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例及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病例。四、病原体监测情况医院感染病原体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调查当日住院病人微生物检验120次,阳性11例,阳性率9.16%,分别检出金黄

4、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其他链球菌1例,大肠埃希菌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其他肠杆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五、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的1111例病人中,抗菌药物使用的有405例,占36.5%。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中,治疗用药236例(58.3%),预防用药126例(31.1%),治疗加预防43例(10.6%)。抗菌药物联用一联285(70.3%),二联108(26.7%),三联及以上12例(2.96%)。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38.7%(157/405)达标(根据“十大指标考评细则”要求,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三级综合医院评审

5、标准实施细则_年版规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_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6.5%,较_年有所下降。六、影响因素与医院感染_年横断面调查我院感染病人仍然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性别统计无差别,与动静脉插管,手术与否有关,医院感染与呼吸机应用、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显著相关,提示医院感染的重点在呼吸机应用、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的病人以及手术病人。七、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存在的问题1.医生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2.表格填写项目不全,有缺项,个别科室调查表填写对病原菌及抗菌药物填写不全,医生不按时调查现象,个别医生调查结束无签名。3.病原体名称填写

6、不规范。4.抗菌药物使用目地、联用情况未填写。5.个别科室对调查重视不够,上交不及时。八、总结通过调查得知,我院医院感染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感染分布高的科室主要集中在手术科室、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手术部位、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体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医院感染的重点在呼吸机应用、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的病人,以及手术病人。下一步要利用信息系统加强对医院感染各项指标的监测,及早发现感染病例,根据分析反馈结果指导临床科室进行防控,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与药学部加强各临床科室治疗用药及预防加治疗用药送检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达标。医院感染管理科_年_月_日第二篇:_

7、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定稿)_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为全面了解现阶段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_年_月_日08:00,医院对所有的在院患者展开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与对象。_年_月_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死亡患者,不包括新住院患者)。调查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从科室抽调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在调查前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其进行培训。采用逐床查阅病历和每例患者3min床旁体检相结合的方法,由调查人员填写由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基地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所有调查应在_月_日08:00-13:00完成。调查表由专职人员审核并录入全国医

8、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系统。诊断标准参照_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统计数据均由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系统自动生成。结果医院感染率本次调查应查人数为142例,实际调查人数139例,实查率为97.89%。在_的案例中存在感染性疾病者34例,均为社区感染34例,社区感染率为24.46%,社区感染病例的科室分布及感染部位见表-1;医院感染人数为1例,医院感染率为0.72%,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表-1社区感染病例的科室分布及感染部位科室呼吸科消化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肛肠科骨科手外科妇科产科成人儿科五官科合计调查人数12101610260324119700139感染人数_19080110

9、0034感染下呼泌尿道率%吸道83.334001002509.0911.1100024.4610001000000001200000000010001胃肠道04003000000002其他00000000000007皮肤软_类00005080100001434.62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从调查中得知,在院的139例住院患者中,有48例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53%。其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者25例,治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6例,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构成比为64.58%,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病原菌送检者7例,病原菌送检率为22.58%;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17例,预防性抗菌药物使

10、用的构成比为35.41%。和去年同期相比,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上升了23%,病原菌送检比例下降了15%。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方面,二联使用抗菌药物者有19例,二联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58%,其他均为单剂使用。各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详见表-2表-2各科抗菌药物使用汇总表抗菌药物使用与目的抗菌药物联用调查科室人数是否治疗预防治疗+一联二联三联及预防以上呼吸科121021000730消化科1064420600心血管科16016000000内分泌科1019100010普外科261511654870泌尿外科000000000肛肠科32725430520骨科918100010手外科1147031130妇科

11、927_0产科成人716001010儿科000000000五官科211010010合计13948912517629190病原菌样本送检情况从病原菌样本送检情况来看,送检标本均为社区获得性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病例无病原菌标本采集。在送检的7例病原微生物标本中,共检出3株病原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肺炎克雷伯菌,1例为均为奇异变形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讨论与分析本次调查医院感染的现患率为0.72%,与我院上半年度医院感染率0.79%相比呈持平趋势,由此可见,医院感染漏报现象几近杜绝。从感染病例的感染部位来看,此次现患的感染病例为上呼吸道感染,其感染

12、部位的发生率和院内感染日常监测数据基本相符。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结果得知,各科抗菌药物使用尚能规范,主要存在问题是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菌标本送检不足。在病细菌培养做未做00005010100007_150300010024原菌标本的送检中,主要以社区感染病例为主。从检出的病原菌分离情况来看,我院社区感染病例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虽有检出,但仅限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主要与我院收住患者的病种和医院微生物监测的种类有限有关。从检出菌的耐药情况来看,3个细菌中有2菌存在细菌耐药现象,可见当下各类细菌耐药上升趋势之猛烈,因此,各临床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_版)临床抗菌药物

13、应用原则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从而延缓细菌耐药过程,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均为人体常见携带菌,分布在人体体表各部,极易通过接触传播,造成交叉感染。各临床工作人员应重视这种微生物流行特性,工作中严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以确保医患双方安全。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本次现患病例为术后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与手术创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秋季日夜温差较大等原因有关。总之,通过这次医院感染现况的横断面调查,促使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所有在院患者的感染状况、诊疗信息和存在问题,较为全面地掌握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的一手资料,为日后医院感染监控方向赢得客观有力的判断

14、依据。医院感染管理科_年九月二十六日第三篇: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医院感染调查分析目的。调查和了解不同科室、专业、疾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具体情况,以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方案。方法。对本院内一科(收治心血管、结缔_、内分泌疾病)、内二科(收治消化道、泌尿系、血液系统疾病)、外一科(腹部外科)、外二科(骨外)、外三科(心胸、泌尿外科)、神经科、妇产科、眼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对象为_年_月至_年_月在以上科室住院48小时以上的患者共10734例,其中男性患者7901例,女性患者2833例。医院感染的诊断按照有潜伏期的疾病从入院第1天起,超过平均潜伏期所发生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

15、的疾病从入院第1天起,超过48小时所获得的感染,实验室检 查主要依据病原体培养、抗原抗体检 查、_线检 查等。医院感染部位的诊断标准参照王枢群等编著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结果:1.各科室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在10734例住院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病人612例(658例次),感染病例发病率为5.70%,感染例次发病率为6.13%。发病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内一科(15.33%)、中医科(10.25%)、神经科(9.81%)、内二科(8.72%),其次是外一科、外二科、儿科、妇科、口腔科、外三科、耳鼻喉科、眼科(见表1略)。2.医院感染的部位构成。除去上呼吸道感染外,以下呼吸道、手术伤口、胃肠道、泌尿

16、道感染最为常见,依次为22.04%、13.98%、8.36%、6.84%,以血液感染最为少见,只有1.82%(见表2略)。3.医院感染的原发疾病分类:以血液、造血系统疾病发生率最高,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8.15%,其次为结缔_疾病(14.32%)、脑血管疾病(9.35%)、循环系统疾病(8.55%)、消化系统疾病(7.47%)、恶性肿瘤(7.33%),以良性肿瘤及结缔_疾病最少(见表3略)。结论:1.从院内感染的科室分布情况看,发病率较高的几个科室依次为内一、中医、神经、内二科,而以眼科、胸外科较低。我院内一科主要收治循环、内分泌、免疫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较大,加之激素及其他免疫

17、抑制药物的使用,造成感染机会增多。慢性病患者、长期患病迁延不愈、住院时间较长均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神经科的感染多以管血病尤其是活动不便、长期卧床及昏迷、各种插管的患者为主,常常发生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因而,对以上科室的住院患者应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加强基础护理,保持住院环境清洁卫生,当应用免疫抑制药物时应加用有效的抗生素,尽量避免有关医院感染的一切诱因。2.本组612例医院感染的部位中,以下呼吸道、手术伤口、胃肠道、泌尿道感染最多见,与全国、全省、监测资料报告相一致。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内科及神经科,手术伤口感染以外一(腹外科)多见,胃肠道感染则以儿科、内二科多见。考虑与原发病、抗

18、生素的滥用、陪人过多、病房内空气不洁净及护理不当(如未及时翻身、拍背排痰)等因素有关。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花精力控制以上诸因素,建立病人感染档案,加强预防及控制工作。3.在我院外科手术伤口感染中,级伤口感染率为1.1%,明显高于_部有关综合医院管理标准所规定的0.5%的规定。无菌切口感染与患者原发病、免疫功能、术前皮肤准备、无菌技术、手术技巧及手术持续时间、术中使用器械及液体的洁净度、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为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手术技术水平,缩短术前准备及手术时间。加强手术室环境的管理,保证术中室内空气的净化。加强手术室、供应室的常规消毒和隔离工

19、作,确保术中器械物品的无菌质量。尽量减少手术室内的参观人数,严格限制其活动范围。合理应用抗生素,尤其应尽量避免预防性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手术后对病人要严密监测医院感染征象,及时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第四篇:_年医院感染现患病率调查总结_年医院感染现患病率调查总结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患病率,根据_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的要求,对我院_年_月_日0:0024:00所有住院病人进行患病率调查。方法:采用床旁和病历相结合调查方式,填写个案调查表和床旁调查表,结果调查194人,发现医院感染6人,患病率为2.577。其中内一科1例、儿科2例、骨二科1例、妇产科1例;医院感染部位:上呼吸道感染3例,胃肠道

20、感染2例、手术部位1例。通过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及时发现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一、资料收集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应查住院患者203人,实查194人,实查率95.5,其中男122人、女72人。全院共发生医院感染5人次,患病率约2.85。2、各科室医院感染率情况详见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表。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病人实查数194人,抗生素应用96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9.5%。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详见表。3、因本院条件所限未能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测。二、从现患率调查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通过横断面调查发现,患病率约为2.577%,高于日

21、常监测,说明日常监测存在一定的漏报情况。在调查中发现,年龄2岁和60岁者,患病率为5.1%,260岁患病率为0%,2岁和60岁者属于年龄过小的婴幼儿及老年人,由于其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完善或减退,老年人存在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使得这部分病人易出现医院感染,所以占相当高比例。三、医院感染发病原因分析:1、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1)易感人群:慢性病人(尤其是糖尿病病人)和卧床病人因长期的疾病折磨,使其全身多系统机能遭到破坏,加之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住院时间长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加。老年人各_器官处于衰退阶段,大多数有几种慢性病同时存在,机体防御功能低下。肿瘤、放化疗和

22、使用免疫抑制剂病人,自身的免疫功能遭到破坏和抑制,这些原因使部分人群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机率大为增加。(2)易感因素:长期以来,医院感染管理科将增强医务人员院感意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仍有部分医务人员院感意识薄弱,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履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和消毒隔离制度。会造成一定比例的医院感染发生。(3)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菌群失调,细菌变异,耐药菌株不断增加,而引起新的感染。(4)不能有效落实卫生洗手或手消毒制度,环境消毒不彻底,均可引起交叉感染,使病人感染率增加。(5)科室患者和家属多、探视人员流动大,环境拥挤病区空气质量差,导致病原菌传播。2、从医院感染部位构成分析:(1)呼吸道感染居

23、我院医院感染的第一位,但多集中在免疫力低下的病区,未引起暴发流行,主要原因是随着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力度的加大,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增强,该病区对呼吸道感染的措施能够较好的掌握。(2)胃肠道感染排行第二,可能与抗菌药物使用有关联外,还与患儿免疫力低下有关。相关因素与医院感染情况。住院病人中携带经血液传播病原体如hbsag阳性患者在安置病人要尽可能单间安置,且在日常的诊疗操作与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流程,对病人使用过的用具及医疗废物要正确处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发生交叉感染。(3)相关因素与医院感染情况。住院病人中携带经血液传播病原体如hbsag阳性患者在安置病人要尽可同间

24、安置,且在日常的诊疗操作与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流程,对病人使用过的用具及医疗废物要正确处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四、整改措施:1、强化全体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医院感染管理在隐患问题逐一排查,将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发现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对医院感染高危人群要加强日常消毒隔离,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防护措施中存在的缺陷,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2、加强消毒隔离管理技术、无菌操作、卫生洗手的管理和检 查,保证诊疗用品消毒灭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3、加强病区空气的流通,保持环境整洁,控制陪护人员数量,切实做好病区的终末消毒

25、工作。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掌握好用药指征、减少预防用药,预防使用尽量控制在5天内,缩短用药时间,抗感染治疗如果三到五天没有控制,考虑更换抗菌药物,对于病情有变化而需要更换抗生素时在病程中应及时记录、分析。熟悉各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及不良反应,正确选用药物,避免重复使用和无意义的联合用药。严格按照各类抗生素的抗菌特点及药代动力,选择合理给药方法、剂量及给药间隔。减少耐药菌株,杜绝因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的院内感染。5、将现患率调查情况向医院感染委员会汇报医院感染管理科_年_月_日第五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总结_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总结为了贯彻_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及医院感

26、染监测规范,比较准确地了解我院社区感染、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了解重要病原体多重耐药菌的检出情况,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避免暴发流行的发生,根据我院年初制定的院感工作计划,医院感染管理科于_年_月_日_开展了对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院感科首先制定出调查方案,上报院领导,并向各科室发出通知,对调查目的、方法、调查的范围、填表的注意事项等进行开会培训,取得领导的支持及各科的积极配合,使调查工作顺利进行。二、调查结果1、医院感染现患率总体情况应调查人数426人,实查426人,调查实查率100%。按科室分:内一科30人、内二科56人、内

27、三科58人、内四科22人、内儿科102人、脑外科11人、骨外科36人、外科26人、妇产科37人、五官科30人、急诊科15人,调查率符合规定要求(调查实查率要求96%)。各调查人员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通过床旁调查,结合查阅病历,得出最终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病例11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58%。社区感染病人200例,社区感染患病率为46.95%。2、医院感染情况医院感染病例11例,按科室分:内二科2例、内三科2例、内儿科1例、脑外科3例、骨外科3例;按感染部位分:上呼吸道感染4例、下呼吸道感染4例、消化道2例、手术切口1例;其中发现有1例肺炎与气管插管有关;医院感染主要病原体为:嗜麦芽食单包菌1例

28、、支原体2例。3、病原体监测情况在195_疗性用药或治疗预防性用药中,66人送细菌培养,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细菌送检率为33.85%。在11例医院感染患者中,有3例送细菌培养,细菌送检率为27.27%。4、抗菌药物使用情况_月_日全院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共计262人,使用率为61.5%;其中内一科使用25例,占9.6%,内二科使用15例,占5.7%,内三科使用11例,占4.3%,内四科使用11例,占4.3%,内儿科90例占34.1%。脑外科使用8例,占3%。骨外科使用24例,占9.2%,外科使用23例,占8.8%,妇产科使用24例,占9.2%.五官科使用23例,占8.8%,急诊科使用8例,占3%。预

29、防性用药。共69例,占26.34%。其中内一科1例、内三科2例、内儿科5例、脑外科5例、骨外科17例、外科8例、妇产科21例、五官科3例、急诊科7例。治疗性用药。共168例,占64.12%。内一科23例、内二科14例、内三科5例、内四科10例、内儿科85例、脑外科1例、骨外科4例、外科8例、妇产科1例、五官科17例。治疗预防性用药。共25例,占9.5%。内一科1例、内二科1例、内三科4例、内四科1例、脑外科2例、骨外科3例、外科7例、妇产科2例、五官科3例,急诊科1例。一联用药。154例,构成比例为58.8%。其中内一科7例、内二科10例、内三科10例、内四科8例、内儿科49例、脑外科8例、骨

30、外科21例、外科6例、妇产科20例、五官科7例,急诊科8例。二连用药。103例,构成比例为39.3%。其中内一科17例、内二科5例、内三科1例、内四科2例、内儿科39例、骨外科3例、外科16例、妇产科4例、五官科16例。三连用药。5例,构成比例为1.9%。其中内一科17例、内二科5例、内三科1例、内四科2例、内儿科39例、骨外科3例、外科16例、妇产科4例、五官科16例。5、手术情况在调查的426人_查出手术69例,手术率为16.2%。其中:骨外科21例、脑外科3例、外科12例、妇产科19例、五官科14例。类切口:33例,占手术总例数47.8%。其中:骨外科18例、脑外科3例、外科5例、五官科

31、7例。类切口:34例,占手术总例数49.2%。其中:骨外科3例、外科5例、妇产科19例、五官科7例。类切口。2例,占手术总例数3%。均为外科病例。三、分析讨论本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圆满完成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各临床科室的大力协助。通过本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反映了我院目前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增强了全院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意识,为今后的现患率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并为加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此次调查共发现11例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58%,达到了二级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但是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抗菌药物使用指证方面控制不太严格,使用率过高;类切口预防性用药时间过长,且存在有二连用药的情况;病原体监测送检率偏低,除内儿科治疗性用药细菌送检63例,其余各科共送检3例,说明临床医师对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个别医师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不到位,漏报率高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对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使大家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以便于及时上报院感病历,降低漏报率,并结合临床开展必要的病原体监测及药敏试验,提高送检率。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