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泰顺县xx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61868 上传时间:2021-03-2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市泰顺县xx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温州市泰顺县xx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温州市泰顺县xx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温州市泰顺县xx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温州市泰顺县xx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州市泰顺县xx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泰顺县xx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温州市泰顺县xx 年政府工作报告 温州市泰顺县 xx 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温州市泰顺县 xx 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 xx 年主要工作回顾 xx 年,是我们经受金融危机严峻考验的挑战之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奋进之年。 一年来,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 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顽强拼搏和共同努力下, 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4 亿元,增长10.5%;财政总收入 3.64 亿元,增长 13.6 ,其中

2、地方财政收入 2.63 亿元,增长 15.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71 亿元,增长 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52 亿元,增长 1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432 元,增长 9.3%;农民人均纯收入 5190 元,增长 11.3 % 。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一)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生态农业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6.18 亿元,增长 5%。认真落实粮食生产各项扶持政策,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新增和改造茶叶、笋竹、杨梅、油茶、猕猴桃等农业基地1.3 万亩,新增省市著名(知名)商标4

3、 只、名牌产品 4 个。继续实施茶叶品牌整合战略,成功注册“三杯香”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杯香茶提质增效产业升级工程” 获国家科技部立项,全县茶叶总产量2309 吨、产值 1.5 亿元,分别增长 4.9%和 25.3%。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 24.66 亿元,增长 12.6%。彭月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交通、水电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新引进项目 5 个,新开工项目 10 个,新建成投产项目 6 个。招商选资任务完成较好,实际到位内资 3.56 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 142%。泰顺(大安)生态科技创业园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

4、,实现产值 54.2 亿元、税收 5241 万元,分别增长 21.6%、46。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共接待游客 81.8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3.85 亿元,分别增长 23%、20.3%。氡泉景区总规、详规和南浦溪景区总规编制完成,氡泉、廊桥、乌岩岭等景区开发全面推进,新增省级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各 1 个,新增农家乐 9 家,成功举办廊桥文化旅游节、 “元宵 ?百家宴” 、“三月三” 畲族风情节等节庆活动,廊桥 - 畲乡农情文化游入选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十大精品线路。 金融信贷运行稳健,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 亿元,增长 33,各项贷款余额 33.8 亿元,增长 38。房地产、商贸、保险

5、、烟草、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发展。 (二)重点项目建设奋力推进。以“县领导包重点项目” 机制为抓手,全面推进 63 个项目建设。县职业教育中心二期工程、 s228 泰顺超限运输检测站、县公共卫生大楼主体工程、县质检中心主体工程、廊桥文化园基础配套工程、县城新城区开关站等项目顺利建成。 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 县体育中心、县电力调度大楼、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玉龙山户外浴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58 省道至雪溪公路、县科技文化中心、金竹坑至双坑口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 220 千伏大安输变电工程完成预可研报告编制, 列入省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计划; 交溪流域水资源开发项目完成龟湖、垟溪

6、、甲家渡水电站的项目建议书编制,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方案通过国家林业局初审;龙丽温(泰)高速公路、温州(泰顺)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继续推进。 58 省道至筱村公路列入省重点预备项目, 58 省道至彭溪公路、52 省道至龟湖公路、黄桥至文成铜岭山公路、温州氡泉生态山庄(古堡乐园)、环亚生态休闲度假村、泰顺旅游集散中心、 温州(泰顺)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县茶文化城、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58 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编制完成, 产业带建设纳入温州沿海产业带协调区管理。县城新城区开发步伐加快, 编制完成分区规划和中心区控规,文祥大道、文祥二路等框架道路动工建设,完成塔坪地块出

7、让,新增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 10.4 万平方米。 (三)农村发展改革步伐加快。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预计减少低收入集中村35 个、低收入农户人口 9000 人。加大结对帮扶力度,组织 100 家单位(企业)、2248 名干部帮助 100 个薄弱村和 2268 户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争取省市挂钩扶贫单位帮扶项目 90 个,到位资金 473 万元。来料加工业发展良好,实现加工产值3.97 亿元、加工费7269 万元。完成各类农民技能培训5531 人,培训后转移就业4006 人。下山移民步伐加快,峰门、黄桥整乡搬迁工程全面推进,新建、续建下山移民点 23 个,实现 825 户 3221

8、人搬迁下山。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累计完成土地流转 3.16 万亩。推进林权体制改革, 在全市率先实现林权抵押贷款零的突破。 完善金融支农服务体系,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开展村级资金互助组织试点、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和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工作。 巩固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成果,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 49.8 公里,省道、县道平均好路率分别达 91%、58%。深化农村基层基础建设,招录 100 名大学生村官,村两委主要干部、其他干部年误工报酬分别提高到每人 7410 元、 1800元,分类开展 29 个后进村整治,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四)民生实事工程成效显著。 公开招录

9、 299 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 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 434 人。创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 个、服务站 4 个,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100 元提高到 140 元,参合率达 94;帮助 572 名贫困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新建农村体育健身苑点 54 个。新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1540 人、失业保险 207 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3342 人。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 1563 户;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实现全覆盖。免除年人均收入 4000 元以下农村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费;将中学、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 550 元、350 元。开

10、工建设 10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 14 个村文化室;组织 216 场戏、 2544 场电影、15000 册图书下农村; 减免城乡低保等家庭有线电视入网费和视听维护费, 165 个村(居)开通调频广播。创建整治村 46 个、农村新社区 3 个、污水处理提升项目 8 个、乡镇连片整治项目 1 个。建成户用沼气池 104 户;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17 元。完成城关路灯改造、学前溪溪床整治、爱民路连接城北路路面硬化等工程, 建成县城提篮小卖市场主体工程。 完成通村公路路基改造、路面硬化各 38 公里,行政村通路率和路面硬化率达 100%;修建农村公路安保设施 50 公里;建成农村饮用水

11、项目 55 个,受益人口 5.13 万人。建成 10 个气象中尺度站,完成“万里清水河道” 建设 36.8 公里。 (五)和谐社会建设统筹推进。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新增省级生态乡镇 19 个、市级生态乡镇 7 个、市级生态村 25 个;建成 6 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启动 7 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 3 个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 开工建设城关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 生态环境质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 省级文明县城创建通过验收, 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不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省级教育强县创建指标自评合格,新增市级教育强乡镇 14 个,完成义务教育债务化解, 改造维修校舍面

12、积 5.8 万平方米,教学设备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 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省级平安县创建模拟评分达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不断健全, 一批重大信访矛盾纠纷得到化解, “国庆”等重大政治活动期间社会保持稳定,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部下降,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完成 16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危旧房改造,全力做好甲型 h1n1 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药品食品安全专项整顿,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县创建通过验收。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中国(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县被命

13、名为中国廊桥之乡、 浙江省木偶戏艺术之乡。 组织申报省市科技计划发展项目 59 项,立项 40 项,设立 100 万元科技自主创新奖励基金。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创建省级体育强镇1 个,新建篮球场 55 个,成功举办 11项省市级体育赛事。完成住房公积金扩面任务,归集公积金 8848 万元,增长 26%。扎实开展 “十小” 行业整规工作,行业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人口计生责任指标完成较好, 计生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完善, 流动人口管理、 性别比问题治理等重难点工作有效推进。 (六)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和“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难题 470

14、 个,减征涉企税费 1505 万元。自觉执行县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向县政协通报工作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7 件、政协委员提案111 件。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缩减率分别达 11.2%、18.6%,审批时限缩减率达 24.6%;完成 37 个部门单位审批职能整合和集中改革工作;建成 20 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规范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行为,开展项目交易 292 宗,总金额 10.9 亿元。贯彻落实厉行节约有关规定,努力压缩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零购置”。强化行政监督和效能监督,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全程跟踪督查。加

15、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累计立案 55 件,给予党政纪处分 53 人。积极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撤销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28 项,暂停项。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不断增强。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向社会公开政务信息3.4 万条。同时,我们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征兵、优抚安置、人民防空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重视老干部工作,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审计、统计、接待、供销、移民、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各位代表,过去

16、一年所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各乡镇、各部门及全县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 向监督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群众团体、驻泰部队、武警官兵、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泰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与困难,主要是:受金融危机、政策处理等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未能完成预期目标,在建项目进展不平衡, 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不快,长远发展缺乏重大项目支撑; 经济总量仍然偏小, 发展方式尚未有效

17、转变,支柱产业没有形成, 产业发展缺乏竞争优势,难以融入发达经济圈;土地利用空间不足,财力支持建设有限,专业人才短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考验;农村发展基础薄弱,农民增收支撑乏力,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凸显,不稳定因素增加,维护稳定的压力加大;发展环境不够优化,作风建设、效能建设亟待加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能力需要提升。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想方设法予以克服和解决。二、xx 年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xx年是我们冲刺完成“十一五”任务、研究谋划“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我们走出危机影响、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

18、动新发展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着经济发展企稳向好、省市政策更加有利、区域合作更加紧密、生态环境更受关注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宏观形势复杂多变、要素制约日益突出、 外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挑战,更肩负着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民生持续改善的艰巨任务。 做好 xx 年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xx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市党委、政府和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围绕“三个泰顺”建设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全面推进“五大工程”,坚持把生态文明作为发展的战略品牌,把58 省道产业带作为发展的主

19、要阵地,把城镇建设作为发展的动力支撑, 把生态旅游业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要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开创我县科学发展新局面。建议 xx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1,财政总收入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执行市下达任务。在xx 年工作中,我们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要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突破。

20、立足生态、资源和后发优势,按照“做精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的产业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 建立起以生态农业为基础、清洁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主业的产业发展体系。坚持“好”字优先、“快”字当头,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定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加快形成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家园、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生态发展模式。要在发展空间拓展上取得新突破。 紧抓区位条件改善和接轨海西经济区的机遇,深度挖掘发展潜力,全新构建经济发展战略平台。全面实施 58 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按照“一轴一核三区”开发格局,梯度推进彭月产业基地、 大安生态科技创业园、

21、廊桥氡泉生态旅游度假区、三魁特色产业创新区等重点区块开发。 主动对接海西经济区建设和温州沿海产业带开发战略, 把泰顺打造成为接轨海西的前沿阵地、重要通道和产业承接平台。要在发展难题破解上取得新突破。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需求,想方设法突破支撑发展“瓶颈”,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 通过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善政府投融资体系、加强电网设施建设、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等方法措施,努力缓解土地、资金、电力、人才制约,工作报告温州市泰顺县xx 年政府工作报告 () 。 分享好文重视政策处理工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优化建设环境和发展环境。 要在发展成果惠民上取得新突破。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22、, 坚持执政为民的工作原则,更加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和发展民生。建立健全科学决策、财力保障、民众参与等民生工作长效机制,努力办好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 以群众满意标准来检验民生工作的成效,尽心竭力把各项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大实惠。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 xx 年主要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 坚持旅游主业发展。突出旅游“主导产业”地位,立足生态品牌,依托特色资源, 全力打造温州廊桥氡泉生态旅游度假区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启动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开展仙居溪沿线规划、仕水流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

23、 协助市旅游局开展温州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飞云湖景区)规划编制工作。以创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加快氡泉景区、廊桥文化园、乌岩岭生态旅游区建设步伐。整合雅阳、泗溪、松垟等连片旅游资源,加大旅游招商力度,推进旅游房地产发展, 积极谋划建设温州高端住宅区。 加强重点城镇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完善旅游景区景点设施条件。 挖掘革命老区等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推进古村落、古民居、古矴步及畲族文化、百家宴、 木偶戏等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 规范旅游标识设置, 开展农家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围绕打响“中国最佳生态、世界最美廊桥”品牌,积极开展旅游宣传促销,

24、大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加强导游等队伍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计划完成旅游综合产值 4.5 亿元,增长 18%。 努力壮大工业总量。坚持内聚外引、扩量提质,全力推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大力推进彭月产业基地建设, 完善基地区间道路、排污排水及周边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启动“综合服务区”建设,抓好月湖拓展区、富垟拓展区土地出让和招商工作,确保新开工项目 4 个、新投产项目 4 个以上。抓住经济回暖时机,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主动对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依托山海协作工程、泰顺人回归工程等载体,着力引进一批前景看好、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确保全年实际到位内资2.5 亿元以

25、上。建立招商选资项目综合评价机制, 对引进项目的投资强度、 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不断提高招商选资水平。 立足高起点高标准, 积极筹建泰顺(大安)生态科技创业园,开展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等基础工作。扶持壮大本土工业企业,通过采取科技创新、品牌培育、资源整合等措施,推动小水电、矿产品、竹木制品、橡胶制品、绿色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挖潜升级。深化服务企业活动,继续开展清费减负专项治理,全面落实重点骨干企业培育、 鼓励外贸出口等扶企政策, 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和提升竞争力。完善落实建筑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打造建筑强县,创建“中国建筑之乡” 。计划完成工业总产值28.4 亿元,增长 15%。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按

26、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要求,大力发展以生态、高效、安全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突出发展茶叶、笋竹、油茶、猕猴桃、高山蔬菜、农家畜禽养殖等区域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绿色餐桌农业、循环立体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发展模式,改造和新增特色农业基地 10000 亩以上。深入实施“强龙兴农 12345”和“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努力培育一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增强农业龙头示范带动能力。重视农业招商引资工作, 结合产业布局调整, 积极筹划绿色农产品加工区和“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保护,加快实施“三杯香茶提质增效产业升级工程”,组织猕猴桃、

27、板栗等申报“传统生态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集体商标,鼓励“三杯香”茶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新增省市著名(知名)商标3 只、名牌产品 1 个以上。强化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责任农技推广应用,完善农业科技支撑、 配套服务和农产品市场体系, 健全农产品信息网络,加强农产品营销队伍建设,抓好农产品展销促销,加快特色农产品走向县外市场。 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惠农保安千站改造工程, 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计划完成农业总产值 6.4 亿元,增长 5%。 (二)突出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 深化前期谋划项目。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紧抓国家支持海西区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

28、谋划、包装、储备、申报一批重点项目,为今后一个时期项目建设奠定基础。突出交通、能源、旅游等重点,加大重大项目争取和推进力度。 完成 220 千伏大安输变电工程可研报批和用地报批, 做好开工准备工作; 开展交溪流域水电开发项目规划选址、用地预审、水保方案编制等工作,争取项目核准;全力配合省市开展龙丽温(泰)高速公路预可研究工作;继续深化温州(泰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 深入推进 58 省道至彭溪公路、52 省道至龟湖公路、青文泰省道泰顺段、52 省道泰顺段改建工程、廊桥氡泉生态旅游度假区、温州氡泉生态山庄(古堡乐园)、环亚生态休闲度假村、泰顺旅游集散中心、温州(泰顺)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

29、目前期工作。形成合力强攻项目。今年共安排项目52 个,其中续建项目 30 个,新开工项目 22 个,计划完成投资 17.47 亿元;列为县重点工程项目 10 个,计划完成投资 4.56 亿元;列入市重点项目 5 个,计划完成投资 2.2 亿元。坚持县领导包重点项目机制,按照“建成项目抓竣工、续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的要求,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县公共卫生大楼、县体育中心、县科技文化中心、县电力调度大楼主体工程、玉龙山户外浴场、县质检中心、金竹坑至双坑口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 加快推进 58 省道至雪溪公路、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廊桥文化园、山海协作工程彭月产业基地、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

30、、乌岩岭景区、味美思生态养猪场等项目建设;启动城关备用水源与生态引水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力争开工建设58省道至筱村公路、黄桥至文成铜铃山公路等项目。强化保障推动项目。强化供地保障,高度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实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 推进耕地开垦和宅基地, 做好工业用地挂牌出让工作,保障重点建设和招商项目用地;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强化资金保障,完善投融资体系,搭建平台促进银企、银项合作;研究吃透政策,想方设法向省市争取资金支持;按照市场化运作要求, 鼓励和吸引民资及县外资金投入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概算管理、 标前审价和标后监管工作, 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必

31、审制,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强化政策处理,充分考虑群众的合理要求,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依法打击无理取闹、蓄意阻挠等行为;加强舆论宣传,开展“清障行动”,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三)突出城乡统筹发展, 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强力推进新城开发。把县城新城区作为扩大投资的主战场、 展示形象的主窗口、 推进城镇化的主载体,按照“上品位、拉框架、强功能、见形象”的要求,全面加快新城开发建设步伐。 严格实施新城区控规、 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按照“二心四轴” 开发布局,加快推进文祥大道、 乌岩岭路一期、廊桥大道三期等主干道路及一批公建项目建设, 全面拉开新城建设框架。大力推进高位水池、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32、启动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 县茶文化城及新城国际大酒店、 香洲大酒店等项目建设,积极规划筹建总部创业园。 加快实施万洋华府、 鸿发 ?香江花园、康欣公寓二期等房地产开发项目, 努力建设一批高规格、 上档次的精品住宅区。有序开展新府公寓、栗子山、塔坪二期等地块出让。适时启动川山洋、枫树梢、后山等旧村改造工作。结合下山移民工程,统筹推进城郊结合部开发。加快完善金融、市场、公厕、停车场、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切实加快新城区人口集聚步伐。 大力推进村镇建设。深入贯彻城乡规划法,认真落实空间管治“三区四线”要求,开展“十二五”基础测绘和一县一图编制,加大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力度。加快推进县城老城区改造步伐

33、,继续实施城关三大入城口、城区道路、文化广场和住宅小区的美化、绿化和亮化工程,加强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 不断完善市政配套设施, 全面推进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创建。 注重规划要求, 引导和支持建设公园等群众休闲场所。深入实施县域总体规划、 司前“一镇带三乡”等规划,突出建制镇、重点乡和中心村建设重点,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按照“完善功能、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的要求,努力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宜居宜发展的中心城镇和中心村,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下山移民力度, 继续推进峰门、黄桥整乡搬迁和低收入集中村整村搬迁工程,新建续建下山移民点 19 个、迁移农民 500 户 2000

34、 人以上。 合力推进富民攻坚。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 ,减少低收入农户集中村 14 个、低收入农户人口 9000 人以上。完善“百企(单位)联百村、千名干部扶千户”等帮扶机制,落实、缓税等扶持政策,加大农村信贷支持,引导和鼓励低收入农户自主创业。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能培训, 加强与泰顺在外创业人士联系, 有效组织劳务输出,全年培训农民 5520 人次、新增转移就业 3900 人以上。通过政策优惠、信贷扶持、发放补贴等方式提高本地企业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支持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下山移民点等设立来料加工点, 重点扶持一批发展规模大、 带动低收入农户脱贫成效明显的

35、来料加工点及经纪人,全年实现产值 3.5 亿元、加工费 6000 万元以上。通过盘活资产、发展产业、土地等措施,努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条件, 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落实震区生产发展扶持政策,促进震区乡镇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继续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改善库周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四)突出发挥生态优势,着力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致力保护生态环境。严格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坚持新上项目不放松环保要求、 引进企业不降低环保门槛, 把好建设审批环保关。继续推进珊溪库区环境整治,开展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建设生态公益林和沿海防护林,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涵

36、养区等生态功能区。 启动编制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 建立跨界污染联动处理机制,保护饮用水源安全。继续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污染整治, 督促重点企业正常运转治污设施, 规范提升石材加工行业整治水平,严厉打击和取缔“新五小”、“十五小”等非法污染企业,切实巩固污染治理成果。 巩固提高生态墓绿化率和入葬率,严防“青山白化”回潮。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督促重点耗能污染企业落实节能减排措施, 努力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致力打造生态家园。在巩固省级生态县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全力打造“中国美好乡村”。编制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 加大生态乡镇创建力度, 争取申报全

37、国环境优美乡镇 10 个以上。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成城关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加强重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大城镇截污管网铺设力度,做好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 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出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施意见,实行“户集、村收、乡镇中转、片区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加快建设筱村片区垃圾填埋场。抓好沿路、沿溪、沿街等重点部位环境清洁行动,不断改善乡村面貌,提高村镇建设品位。 致力培育生态文明。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化,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绿色文明”理念。健全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单位、绿色企业、

38、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绿色、环保、节约的文明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开展58 省道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把58 省道打造成生态之路、文明之路、安全之路。 积极传承和弘扬以廊桥文化为代表的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古建筑文化,丰富生态文化内涵,培育生态文化品牌,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五)突出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全面落实省市扩权强县、强镇政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减少前置条件、审批环节、审批时间和实行联合审批等措施,推进行政审批工作提速、提效。 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以县城新城区建设为平台,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实行要素市场化配置

39、,稳步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 积极探索服务业发展机制体制改革, 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深化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和学校管理机制、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幼儿教育办园体制改革,完善助学制度和资助体系,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巩固和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政府支持、培育主体、市场运作、增强活力的思路,不断探索农村文化发展新路子。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做

40、好村镇数字地籍调查工作,开展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建立健全林权流转机制,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继续推行扶贫小额贷款,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推进农房抵押贷款和村级互助组织试点工作。 (六)突出社会民生改善,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巩固教育创强成果,优化配置,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和校舍安全工程,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各类示范、特色学校创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能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危旧房改造,认

41、真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规范管理年”活动,切实做好甲型h1n1 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力度,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落实科技自主创新奖励政策,扶持培育科技型企业发展。 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积极举办各类体育赛事,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认真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力求在强化基层基础、化解重点难点问题、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以及创新工作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做好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提高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加

42、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治安突出问题整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大力实施“基层工作法”,强化基层信访维稳,积极预防化解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认真做好“五五普法”迎验工作,扎实开展社区矫正、 法律援助和民主法制村 (社区)创建,加快“两所一庭一中心”和“民安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基层防范能力。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 认真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继续开展“十小”行业整规,抓好食品安全整顿和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巩固提高“两网一规范”建设成果。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重视宗教工作,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做好

43、防汛抗台、森林防火、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工作。加大社会民生改善。围绕群众需求,结合我县实际,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一是实施就业创业帮扶工程。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考工作人员 200 名以上(不含教师);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和低保边缘户家庭劳动力就业800 人以上。二是实施农民健康关爱工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140 元提高到 185 元,参合率达 90%以上;帮助 420 名贫困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新建农村体育健身苑点 30 个。三是实施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向全县符合条件的 60 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每月 60 元基础养老金;对重度残疾人

44、实行居家安养或集中供养 170 名以上;将农村计划生育独男、 双女户家庭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纳入财政补助。 四是实施群众住房救助工程。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 2200 户和农村住房 4000 户;完成县经济适用住房一期标段主体工程,标段主体工程完成 50%;继续为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提供廉租住房补贴;在大学生村官中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面达100%。五是实施学校校舍安全工程。维修加固学校破旧校舍25 幢、1.3 万平方米,拆除危房重建6 幢、 2.4 万平方米。六是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新建、续建17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14 个村文化活动室;组织 200 场戏、2000

45、场电影、 20000 册图书下农村;减免城乡低保家庭等有线电视入网费和视听维护费。七是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建成 6 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00 户以上;完成 50 家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创建整治村35个、农村新社区 2 个、污水处理提升项目 8 个、乡镇连片整治项目1个。八是实施市政设施完善工程。努力解决县城“停车难”问题,建成停车场 1 处以上;完成南门溪溪床治理和县城西大街等路面修复。九是实施农村基础夯实工程。建设农村联网公路 23.4公里,完成 242.9公里县道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建成 30 个农村饮用水项目,改善3 万人饮用水条件。十是实施防灾设施建设工程。建成10 个乡镇气象中尺度站,实现气象中尺度站乡镇全覆盖; 建成小流域堤防工程2 公里,完成“万里清水河道”建设 25 公里;建成沿海防护林 1.95 万亩。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应对新挑战,推动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