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结构分析 [兼容模式].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829442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 结构分析 [兼容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5 结构分析 [兼容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5 结构分析 [兼容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5 结构分析 [兼容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 结构分析 [兼容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 结构分析 [兼容模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 结构分析 兼容模式5结构分析5结构分析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本章对02版规范的内容作了较大的变动,丰富了分析模型、弹性分析、弹塑性分析、塑性极限分析等内容,增加了间接作用分析一节。弥补了02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结构分析内容的不足。所列条款基本反映了我国混凝土中结构分析内容的不足所列条款基本反映了我国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现状、工程经验和实验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同时也参考了国外标准规范的相关内容展,同时也参考了国外标准规范的相关内容。本规范只列入了结构分析的基本原则和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各种结构分析方法的具体内容在有关标准中有更详尽的规定,可遵照执行。5.1 基本原则515.1.1 混凝土结构

2、应进行整体作用效应分析,必要时尚应对结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整体作用效应分析必要时尚应对结构中受力状况特殊的部分进行更详细的分析。条文说明:在所有的情况下,设计计算、验收前均应对结构的整体进行分析。必要时,结构中的重要部位、形状突变部位以及内力和变形有异常变化的部分(例如较大孔洞周围、以及内力和变形有异常变化的部分例如较大孔洞周围节点及其附近区域、支座和集中荷载附近等)应另作更详细的局部分析。5.1基本原则515.1.2当结构在施工和使用期的不同阶段有多种受力状况时当结构在施和使用期的不同阶段有多种受力状况时应分别进行结构分析,并确定其最不利的作用效应组合。对结构的两种极限状态进行结构分析时,应取用

3、相应的作对结构的两种极限状态进行结构分析时应取用相应的作用组合。条文说明条文说明:结构在不同的工作阶段,例如结构的施工期、检修期和使用期,预制构件的制作、运输和安装阶段等,应确定和使用期预制构件的制作运输和安装阶段等应确定其可能的不利作用效应组合。对于重要的结构,应考虑偶然作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相应的结构防倒塌分析。5.1基本原则515.1.3 结构分析的模型应符合下列要求:结构分析的模型应符合列要求1结构分析采用的计算简图、几何尺寸、计算参数、边界条采算简算条件以及结构材料性能指标等应符合实际情况,并应有相应的构造措施的构造措施;2结构上各种作用的取值与组合、初始应力和变形状况等,应符

4、合结构的实际状况;3结构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近似假定和简化,应有理论、试验依据或经工程实践验证;计算结果的精度应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5.1基本原则51条文说明:结构分析应以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和受力条件为依据。结构分析的结果应有相应的构造措施加以保证。例如,固定端和刚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对变形的限制;塑性铰的充分转动能力;适筋截面的配筋率或压区相对高度的限制等5.1基本原则515.1.4 结构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结构分析应符合列要求1满足力学平衡条件;2 在不同程度上符合变形协调条件,包括节点和边界的约束度符变条束条件;采用合理的材料本构关系或构件单元的受力变形关系3采用合理的材料本构关系或构件单元的

5、受力-变形关系。条文说明:结构分析方法均应符合三类基本方程,即力学平衡方程,变形协调(几何)条件和本构(物理)关系。其中平衡条件必须满足变形协调条件应在不同程度上予以满足衡条件必须满足;变形协调条件应在不同程度上予以满足,本构关系则需合理的选用。5.1基本原则515.1.5 结构分析时,应根据结构类型、材料性能和受力特点结构分析时应根据结构类型材料性能和受力特点等选择下列分析方法:1 弹性分析方法;1弹性分析方法2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3弹塑性分析方法;弹塑性分析方法4 塑性极限分析方法;试验分析方法5试验分析方法。条文说明:现有的结构分析方法可归纳为五类。各类方法的主要特点和应用范围如下:

6、1弹性分析方法是最基本和最成熟的结构分析方法,也是其他分析方法的基础和特例。它适用于分析一般结构。大部分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均基于此方法。结构内力的弹性分析分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均基于此方法结构内力的弹性分析和截面承载力的极限状态设计相结合,实用上简易可行。按此设计的结构,其承载力般偏于安全。少数结构因混按此设计的结构其承载力一般偏于安全少数结构因混凝土开裂部分的刚度减小而发生内力重分布,可能影响其他部分的开裂和变形状况考虑到凝结构开裂后刚度他部分的开裂和变形状况。考虑到混凝土结构开裂后刚度的减小,对梁、柱构件可分别取用不同的折减刚度值,且不再考虑刚度随作用效应而变化。在此基础上,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仍可

7、采用弹性方法进行分析。力和变形仍可采用弹性方法进行分析2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设计超静定混凝土结构,具有充分发挥结构潜力,节约材料,简化设计和方便施工等优点。但应注意到,结构的变形和裂缝可能相应增大。3弹塑性分析方法以钢筋混凝土的实际力学性能为依据,引入相应的本构关系后,可进行结构受力全过程的分析,而且可以较好地解决各种体型和受力复杂结构的分析问题。但这种分析方法比较复杂,计算工作量大,各种非线性本但这种分析方法比较复杂计算工作量大各种非线性本构关系尚不够完善和统一,至今应用范围仍然有限。主要用于重要复杂结构工程的分析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用于重要、复杂结构工程的分析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

8、构分析。4 塑性极限分析方法又称塑性分析法或极限平衡法。此法主要用于周边有梁或墙支承的双向板设计。工程设计和施工实践经验证明,按此法进行计算和构造设计简便易行,可实践经验证明按此法进行计算和构造设计简便易行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5对体型复杂或受力状况特殊的结构或其部分,可采用试验方法对结构的材料性能、本构关系、作用效应等进行实测或模拟,为结构分析或确定设计参数提供依据。5.1基本原则515.1.6 结构分析所采用的计算软件应经考核和验证,其技术结构分析所采用的计算软件应经考核和验证其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条文说明:结构设计中采用电算分析日益增多,商业的和自编的电算程序都必

9、须保证其运算的可靠性。而且每一项电算的结果都应作必要的判断和校核。结果都应作必要的判断和校核5.2 分析模型525.2.1 杆系结构宜按空间体系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并宜考虑构件的弯曲、轴向、剪切和扭转等变形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当进行简化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体形规则的空间结构,可沿柱列或墙轴线分解为不同方向体形规则的空间结构可沿柱列或墙轴线分解为不同方向的平面结构分别进行分析,但应考虑平面结构的空间协同工作。2构件的轴向、剪切和扭转变形对结构内力分析影响不大时,可不予考虑。,可不予考虑条文说明:结构分析时都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采用的力学模型要求,对结构进行适当的简化处理,使其既能够比较正确地

10、反映结构的真实受力状态,又适应于所选用分析软件的力学模型,从根本上保证分析结构的可靠性。的力学模型从根本上保证分析结构的可靠性5.2.2杆系结构的计算简图宜按下列方法确定:1梁、柱等维构件的轴线宜取为控制截面几何中心的连线梁、柱等一维构件的轴线宜取为控制截面几何中心的连线,墙、板等二维构件的中轴面宜取为控制截面中心线组成的平面或曲面。2现浇结构和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梁柱节点、柱与基础连接处等可作为刚接;非整体浇筑的次梁两端及板跨两端可作为铰接。3梁、柱等杆件的计算跨度或计算高度可按其两端支承长度的中心距或净距确定,并应根据支承节点的连接刚度或支承反力的位置加以修正;4梁、柱等杆件间连接部分的刚度远

11、大于杆件中间截面的刚度时,在计算模型中可作为刚域处理。条文说明:计算图形宜根据结构的实际形状、构件的受力和变形计算图形宜根据结构的实际形状构件的受力和变形状况、构件间的连接和支承条件以及各种构造措施等,作合理的简化。例如,支座或柱底的固定端应有相应的构造和配筋作保证;有地下室的建筑底层柱、其固定端的位置还取决于底板(梁)的刚度;节点连接构造的整体性决定其刚接或铰接考虑等。当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截面尺寸相对较大时,梁柱交汇点会形成相对的刚性节点区域。钢域尺寸的合梁柱交汇点会形成相对的刚性节点区域钢域尺寸的合理确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构整体分析的精度。5.2.3进行结构整体分析时,对于现浇结构或装

12、配整体式结523进行结构整体分析时对于现浇结构或装配整体式结构,可假定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当楼盖开有较大孔或其局部会产生明显的平面内变形时,在结构分析中应考虑其影响。条文说明:一般的建筑结构的楼层大多数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有现浇面层的预制装配式楼板,可近似假定楼板在其自或有现浇面层的预制装配式楼板可近似假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以减少结构的自由度数,简化结构实楼分析。实践证明,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对大多数建筑结构进行分析,其分析精度都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若因结构布置的变化导致楼板面内刚度削弱或不均匀时,结构分析应考虑楼板面内变形的影响。根据楼面结构的具体情析应考虑楼板面内变

13、形的影响根据楼面结构的况,楼板面内变形可按全楼、部分楼层或部分区域考虑。5.2.4 对现浇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楼盖,宜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对524对现浇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楼盖宜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梁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 可按表5.2.4 所列情况中的最小值取用;也可采用可按表524所列情况中的最小值取用;也可采用bf梁刚度增大系数法近似考虑,刚度增大系数应根据梁有效翼缘尺寸与梁截面尺寸的相对比例确定。注:1表中b 为梁的腹板厚度;2肋形梁在梁跨内设有间距小于纵肋间距的横肋时,可不考的规定虑表中情况3的规定;3加腋的T 形、I 形和倒L 形截面,当受压区加腋的高度h h h f 且加

14、腋的长度b h 3h h 时,其翼缘计算宽度可按表中情况3的规定分别增加2b h (T 形、I 形截面)和b h (倒L 形截面);4独立梁受压区的翼缘板在荷载作用下经验算沿纵肋方向可能产生裂缝时其计算宽度应取腹板宽度能产生裂缝时,其计算宽度应取腹板宽度b 。条文说明: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的楼板作为梁的有效翼缘,与梁一起形成T形截面,提高了楼面板的刚度,结构分析时应予以考虑。当采用梁刚度放大系数法时,应考虑各梁截面尺寸大小的差异,以及各楼层楼板厚度的差异。各梁截面尺寸大小的差异以及各楼层楼板厚度的差异采用T形截面方式考虑楼板的刚度贡献,相对比较合理。5.2.5 当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对结构

15、的内力和变形有显著525影响时,结构分析中宜考虑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5.3弹性分析535.3.1结构的弹性分析方法可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作用效应分析。杆系结构中构件的截面刚度可按下列原则确定5.3.2杆系结构中构件的截面刚度可按下列原则确定:1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应按本规范表4.1.5采用;2截面惯性矩可按匀质的混凝土全截面计算;3端部加腋的杆件,应考虑其截面变化对结构分析的影响;4不同受力状态构件的截面刚度,宜考虑混凝土开裂、徐变等因素的影响予以折减。条文说明:按构件全截面计算截面惯性矩时,可简化考虑,既不计钢筋的换算面积,也不扣除预应力筋孔道等的面积筋的换算面积,也不

16、扣除预应力筋孔道等的面积。5.3.3 混凝土结构弹性分析宜采用结构力学或弹性力学等分析533方法。体形规则的结构,可根据作用的种类和特性,采用适当的简化分析方法。5.3.4当结构的二阶效应可能使作用效应显著增大时,在结构534当结构的二阶效应可能使作用效应显著增大时在结构分析中应考虑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混凝土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也可采用本规范附录B 的简化方法。当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时,宜考虑混凝土构件开裂对构件刚度降低的影响。条文说明:条文说明建筑结构的二阶效应包括重力二阶效应(P效应效应)两部分严格地讲)和受压构件的挠曲效应(P效应)两部分。严格地讲,应考虑P效应和P效

17、应进行结构分析,应考虑材料的非线性和裂缝、构件的曲率和层间侧移、荷载的持续作的非线性和裂缝构件的曲率和层间侧移荷载的持续作用、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等因素。但要实现这样的分析,在目前条件下还有困难,工程分析中一般都采用简化的分析方法。重力二阶效应计算属于结构整体层面的问题,一般在结构整体分析中考虑,本条给出了两种计算方法:有限元法和增大系数法受压构件的挠曲效应计算属于构件限元法和增大系数法。受压构件的挠曲效应计算属于构件层面的问题,一般在构件设计时考虑,详见本规范第6.2节。5.4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545.4.1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可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可采用塑性内力

18、重分布方法进行分析。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现浇梁以及双向板等,经弹性分析求得内力后,可对中的现浇梁以及双向板等经弹性分析求得内力后可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适度调幅,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矩。条文说明条文说明:超静定混凝土结构在出现塑性铰的情况下会发生内力重分布。可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构件截面之间的内力调幅,重分布可利用这特点进行构件截面之间的内力调幅以达到节约的目的。本条给出了可以采用塑性调幅设计的构件或结构类型。5.4.2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尚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施。对于直接承受动力

19、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三a、三b 类环境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条文说明:本条提出了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的条件。考虑塑本条提出了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的条件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进行构件或结构的设计时,由于塑性铰的出现,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宽度均较大。所以本条进一步明确允许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构件的使用环境,并强调应进行构件变形和裂缝宽度的验算,以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5.4.3钢筋混凝土梁支座或节点边缘截面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5%;弯矩调整后的梁端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应超过0.35,且不宜小于0.10。钢筋混凝土板的

20、负弯矩调幅035且不宜小于010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条文说明条文说明:采用基于弹性分析的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弯矩调幅时,调整的幅度及受压区的高度均应满足本条的规定,幅时调整的幅度及受压区的高度均应满足本条的规定以保证构件出现塑性铰的位置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并限制裂缝宽度。5.5弹塑性分析555.5.1重要或受力复杂的结构,宜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对结构整体或局部进行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宜遵循下列原则:1 应预先设定结构的形状、尺寸、边界条件、材料性能和配筋等;筋等2 材料的性能指标宜取平均值或实测值,可按本规范附录C采用,或通过试验分析确定;采用或通过试验分析确定;3 宜考

21、虑结构几何非线性的不利影响;4分析结果用于承载力设计时应考虑承载力不定性系数4 分析结果用于承载力设计时,应考虑承载力不定性系数,对结构的抗力进行适当调整。条文说明:弹塑性分析可根据结构的类型和复杂性、要求的计算精度等选择计算方法进行弹塑性分析时结构构件各部精度等选择计算方法。进行弹塑性分析时,结构构件各部分尺寸和材料性能指标都必须预先设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离散尺度,确定相应的本构关系,如应力应采用不同的离散尺度确定相应的本构关系如应力-应变关系、弯矩-曲率关系、内力-变形关系等。在确定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特征值及本构关系时,宜事先进行试验分析确定,也可采用附录C提供的材料强度、本构模型

22、或强度准则。5.5.2 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力552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结构的基本构件计算模型宜按下列原则确定:1梁、柱等杆系构件可简化为一维单元,宜采用纤维束模型或塑性铰模型;2墙、板等构件可简化为二维单元,宜采用膜单元、板单元或壳单元;或壳单元3 复杂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结构、结构的节点或局部区域需作精细分析时宜采用三维块体单元需作精细分析时,宜采用三维块体单元。条文说明:结构构件的计算模型以及离散尺度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计算精度的要求确定。若一个方向的正应力明显大于其余两个正交方向的应力,则构件可简化为一维单元;若两余两个正交

23、方向的应力则构件可简化为维单元若两个方向的正应力均显著大于另一个方向的应力,则应简化为二维单元;若构件三个方向的正应力无显著差异,则构为二维单元;若构件三个方向的正应力无显著差异则构件应按三维单元考虑。5.5.3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可按本规范附录C 采3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可按本规范附录C用,也可通过试验分析确定。构件、截面或各种计算单元变形关系宜符合实际受力情况的受力-变形关系宜符合实际受力情况。某些变形较大的构件或节点进行局部精细分析时,宜考虑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条文说明:本条给出了在结构弹塑性分析中建议采用的钢筋和混您图材料本构关系,并建议相关参数宜通过实验分析

24、确定。钢筋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滑移对其分析结果影响较显著地构件(如:框架结构梁柱的节点区域等),建议在进行分析时考虑粘结滑移的本构关系。5.6塑性极限分析565.6.1 对不承受多次重复荷载作用的混凝土结多次复荷载作的凝结构当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时可采用构,当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时,可采用塑性极限理论的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的承载力计算,同时应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力计算同时应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条文说明:对于超静定结构,结构中的某一个截面(或某几个截面)达到屈服,整个结构可能并没有达到最大承载力,外荷载还可以继续增加。先达到屈服截面的塑性变形会随之不断增大,并且不断有其他截面陆续达到屈服。直至有足不断增大

25、并且不断有其他截面陆续达到屈服直至有足够数量的截面达到屈服,使结构体系即将形成几何可变机构,结构才达到最大承载力。因此,利用超静定结构的这一受力特征,可采用塑性极限分析方法来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最大承载力,并以达到最大承载力时的状态,作为整个超静定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样既可以使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更接近实际内力状态,也可以充分发挥超静定结构的承载潜力,使设计更经济合理。定结构的承载潜力使设计更经济合理但是,超静定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最大承载力)时,结构中较早达到屈服的截面已处于塑性变形阶段,即已形成塑性铰,这些截面实际上已具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如果塑性铰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则这种损伤对于一

26、次加载情况的最大承载力影响不大。但是对于重复荷载作用,由于屈服截面在塑性阶段重复加载作用下的低周疲劳效应,于屈服截面在塑性阶段重复加载作用下的低周疲劳效应会使塑性铰的承载能力降低,从而使整个结构不能达到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承载力。因此为安全计,建议塑性极限分析方法不得用于承受多次重复荷载作用的混凝土结构。5.6.2 整体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可预测结构破坏机制的情况,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可根据设定的结构塑性屈服机制,采用塑性极限理论进行分析;2对难于预测结构破坏机制的情况,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可采用静力或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确定;3对直接承受偶然作用的结构构件或部位,应根据偶然作用对

27、直接承受偶然作用的结构构件或部位应根据偶然作用的动力特征考虑其动力效应的影响。条文说明:条文说明塑性铰线法应根据以下假定进行计算:1板被塑性铰线分成若干板块,形成几何可变体系;2配筋合理时,通过塑性铰线的钢筋均达到屈服,且塑性铰线可在保持屈服弯矩的条件下产生很大的转角变形;线可在保持屈服弯矩的条件下产生很大的转角变形3塑性铰线之间的板块处于弹性阶段,与塑性铰线上的塑性变形相比很小,故板块可视为刚体。变形相比很小故板块可视为刚体条带法可根据板面荷载的合理传递分布假定,将双向板简化为两个方向的单向板进行计算。对于开洞口的双向板,应在洞口周边考虑加强板带,并据此给出板面荷载的传递分布。对于不考虑竖向

28、不均匀变形影响的双向板发生板的破坏机构,可采用下述近似方法进行分析。承受竖向均布荷载的向矩板图板塑性承受竖向均布荷载的双向矩形板(图5.6.2),板塑性铰线上的总极限弯矩值应满足下式要求:)3(241)(212y x y y y x x y x l l pl M M M M M M ?=+式中双向板两个方向的计算跨度()式中:,双向板两个方向的计算跨度(m );p 作用于板面上的竖向荷载设计值(kN/)x l y l );,x 方向沿板全宽()塑性铰线上的跨中kN m )2m x M x M x M y l 和两边中和两边支座处的总极限弯矩绝对值(kN-m );,y 方向沿板全长()塑性铰线上

29、的跨中)x l y M y M y M 和两边支座处的总极限弯矩绝对值(kN-m )。总极限弯矩分别按两个方向相应位置的单位长度极限弯矩(,)和塑性铰线投影长度(,)计算确定。极限分析时,单位长度极限弯矩(kN-m/m )按板内两方向实配钢筋数量、混凝土和钢筋强度设计值x M x M x M y M y M y M x l y l 按板内两方向实配钢筋数量混凝和钢筋强度设计值以及截面高度分别进行计算。截面设计时。宜按下列规定选取单位长度极限弯矩的比值:图562 5.6.2不考虑竖向不均匀变形影响的矩形双向板塑性铰线分布两个方向跨中截面单位长度极限弯矩的比值可取为(5.6.2-2)2)(x x

30、y l l m m =两个方向支座截面与跨中截面单位长度极限弯矩的比值:取y ,可取1.52.5。双向板有简支边或者部分极限弯矩已知时,式(5.6.2-1)中的总极限弯矩应按实际情况计算x x m m /x x m m /y y m m /y y m m /中的总极限弯矩应按实际情况计算。5.6.3承受均布荷载的周边支承的双向矩形板,可采用塑性563承受均布荷载的周边支承的双向矩形板可采用塑性铰线法或条带法等塑性极限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分析与设计。当边界支承位移对板的内力及破坏状态有较大影响时,宜考虑边界支承的竖向不均匀变形的影响。条文说明:结构极限分析可采用精确解、上限解和下限解法

31、。当采用上限解法时,应根据具体结构的试验结果或弹性理论的内力分布,预先建立可能的破坏机构,然后采用机动法或极限平衡法求解结构的极限荷载。当采用下限解法时,或极限平衡法求解结构的极限荷载当采用下限解法时可参考弹性理论的内力分布,假定一个满足极限条件的内力场,然后用平衡条件求解结构的极限荷载。力场然后用平衡条件求解结构的极限荷载5.7间接作用分析575.7.1当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温度变化等间接作用在结571当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温度变化等间接作用在结构中产生的作用效应可能危及结构的安全或正常使用时,宜进行间接作用分析,并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宜进行间接作用分析并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和施工

32、措施。条文说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超长混凝土结构在间接荷载作用下的裂缝问题比较明显,宜对结构进行间接作用效应分析。对于允许出现裂缝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考虑裂缝的开展使构件刚度降低的影响,否则计算出来的作用效应会失真。5.7.2温度作用应按下列情况考虑:572温度作用应按下列情况考虑1混凝土施工期:考虑外界气温、混凝土浇筑温度、胶凝材料水化热、调节温度状态的人工温度措施、建筑物基凝材料水化热调节温度状态的人工温度措施建筑物基底及相邻部分的热量传导等;2结构使用期:考虑季节温差、外界气温、结构表面日照及内部使用环境温度等周期性影响等,其温度作用计算参数及周期变化过程应取自工程附近气象水文部门的

33、实测资料。条文说明:根据引起混凝土结构温度变化的原因和特点的不同,混凝土结构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施工期和(或)使用期的温度作用,并给出了具体应考虑的因素。温度作用计算参温度作用并给出了具体应考虑的因素温度作用计算参数和混凝土热学、力学及变形参数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5.7.3 混凝土结构进行间接作用分析,可采用本规范第5.5节混凝土结构进行间接作用分析可采用本规范第的弹塑性分析方法;也可考虑裂缝和徐变对构件刚度的影响,按弹性分析方法近似计算。响按弹性分析方法近似计算条文说明:条文说明间接作用效应分析可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也可采用简化的弹性分析方法,但计算时应考虑混凝土的徐变及混简化的弹性分析方法但计算时应考虑混凝土的徐变及混凝土的开裂引起的应力松弛和应力重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