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整理笔记.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98790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整理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毛概整理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毛概整理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毛概整理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毛概整理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毛概整理笔记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4-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首先,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一方面,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理论成果,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等重大问题,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共同点的“ 根 ”。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大理论成果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在当代中国,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3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27-29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群众路线,就是一切

4、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国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P27-29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实际 ” 包括:真实的情况;人们的实践或行动。第二,理论联系实际。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首先,必须把握和运用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有方法论指导意义和直接指导意义的科学

5、理论;其次,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展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实际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其三,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必须是获得关于中国实际问题的规律性的认识,并使之上升为理论。第三,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首先,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实践,这是确定的绝对的。一方面,一个认识正确与否,终究是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另一方面,实践对一个认识的检验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常常需要反复检验。其次,要在新的实践中发展真理。第四,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尊重客观事实,对实际采取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应用马列主义的理论方法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做到 “有的放矢 ” ;反对教条主

6、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18 、22 )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见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7、6.正确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的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第二章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P38-39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新

8、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内容。必要性: . 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

9、的主要形式。 中国革命的力量构成决定了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是必要的。 中国革命的国内环境决定了以农村为中心,建立农村根据地是必要的。可能性: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可以不依赖城市而面对独立地广泛存在(根本原因)。 农村反革命力量统治的薄弱环节。(客观原因) 受过大革命影响、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客观原因)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主观原因和条件) 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主观原因和条件)实现途径是工农武装割据,以根据地建设为依托,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形式。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法宝(P49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宝。统一战线。它是无产阶级

10、政党的基本政策路线,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处理好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之间的关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确定统一战线的策略;坚持反倾向斗争是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重要保证;坚持统一占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斗争;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武装斗争要和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提出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等等。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

11、斗争的统一路线;武装斗争是实行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第三章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经济成分。(P56-57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 “ 不可转移的、必要的 ”过渡形式。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主要经济成分:经济形态上,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主要的经济形态是:国营经济及其领导下合作社经济、个体经

12、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其中,国营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是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的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形态。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58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 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P66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存。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13、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第四章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P85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86-90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14、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第五章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P96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第一层含义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层含义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第一层含义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表明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过渡时期或别的什么社会发展阶段。第二层含义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不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15、还不成熟。两层含义是紧密相联缺一不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P98-99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是指定和执行党在现阶段的正确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是我们党反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 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实现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的根本依据。 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2.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P10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但是在其中又有

16、若干具体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新世纪以来,新的阶段特征: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心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P104-107)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

17、利的根本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集中概括了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之点。”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包含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总要求,是我们的宏伟目标。第六章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P113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突出强调消灭

18、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本质体现在一个动态过程,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将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深入。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在根本任务与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中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P115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时间的迫切要求。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P122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

19、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策略全面落实。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想内涵、实现途径)(P123 )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国家富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20、的力量。第七章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36)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既要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又要为经济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三者的关系处理得当,就能保证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遭受挫折。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总格局中三枚关键的棋子,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全局。2.全面深化改革。( P131 )3.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P129 )第八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

21、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P145 )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P146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P146 )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P148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P149 )3.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155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三者的统一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63-16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P170 )6.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 P17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