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周涛).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39814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周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周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周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周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周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周涛).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不管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中,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知识中必须具备和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其它数学知识的最基础知识。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关键词:提高 小学生 计算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中无论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模块中,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

2、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计算得是否正确、迅速和灵活,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又对、又快、又巧”。我从教十几年来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令人担忧,计算能力差甚至影响到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和激情,一度破罐子破摔,产生消极影响。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摆在小学数学老师面前的一道鸿沟。下面我从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仅供大家探讨。一、培养兴趣,让学生说:“我想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教师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把枯燥的计算引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充满计算的考验,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将干巴巴的计算教学变得

3、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计算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让学生自己说:“我要行”。比如:给学生讲解小数简便计算时,我会创设生活中买(卖)菜的生活情境,让我的学生和卖(买)菜的老太太进行比赛。一斤西红柿2.8元,我买了9斤,应付多少钱?我的学生都列式为2.89,然后列竖式进行笔算,这时老太太一口报出是25.2元,学生都很惊讶,他们竖式还没有列好,老太太就算出来了,同时也很好奇老太太的算法,这时用课件演示出老太太的计算思路:2.89=2.810-2.8=28-2.8=25.2(元)学生看后原来是老太太运用了简便算法,即准确无误,又节省了时间。让学生在佩服的同时,也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

4、生了和老太太比一比的念头。由此,学生不仅能灵活利用了有关定律、法则,找出解题规律,还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二、化难为简,让学生说;“我能行”。小学高年级的计算不仅数字不好算之外,计算的步数也比较多。这时会让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还没开始计算学生就已经输了。遇到这种情况时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先观察运算顺序,然后按照运算顺序把综合算式拆成一步计算的计算题。这样就降低了计算的难度,排解了学生心中的畏难情绪。例如:52(1-)+252,在草稿本上先按照运算顺序拆成=,再计算1-=,然后计算52=80,再计算252=625,最后计算80+625=705,拆成这样5个一步计算的计算题,难度降低了,消除了学生的畏

5、难情绪。三、合理练习,循序渐进提高计算正确率。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和某些内部因素的影响,注意力集中地时间短,就要求教师在练习的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避免学生疲劳、厌烦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稳定地集中在练习对象上,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我的做法是:每天利用午自习前十五分钟,出6道口算题和4道脱式计算的练习题进行比赛,看谁是小组的冠军,谁是全班的计算冠军。四、对比练习,总结规律。我在教学中,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学生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例如:47 47等。五、培养细心的习惯。我从教学实践总结出: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细心的学习习惯,是数学计算容易出错误的主要原因。不细心的表现为抄错数据、看错符号等。因此,必须要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教师一定要从抄题练习做起,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由于马虎造成的错误,决不能姑息迁就,要让学生树立“会做的题一定不能错”的思想。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主攻目标的教学原则,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