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音乐中的二度创作.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48109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小学音乐中的二度创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议小学音乐中的二度创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议小学音乐中的二度创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议小学音乐中的二度创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议小学音乐中的二度创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小学音乐中的二度创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小学音乐中的二度创作.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二度创作在音乐教学中,面对的是一本教材和一群学生,作为知识引领者的我们,如何在二者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让教材变得鲜活、诱人,让学生变得想学、乐学,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就需要音乐教师艰苦的二度创作。这种二度创作的层次,与音乐教师的敬业精神、审美艺术修养及音乐艺术素质紧密相关。这种二度创作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成败。 一、歌曲教学的二度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歌曲都是一样的,默默无语没有灵性。怎样才能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易学,这就需要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了。二度创作是在尊重原曲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歌曲的基调和风格是不会加以改变的,演唱时强调要保持歌曲的

2、真实性。 1、二度创作赋予了歌曲的灵魂 但我们必须看到,无论作曲家把乐谱写的多么详尽,都没有办法记录出音乐的内在律动和微妙变化,更没有办法记录出蕴含在歌曲中的种种情感和思绪。二度创作就给了歌曲的灵魂,用声乐表演赋予歌曲生命,它是在曲作者一度创作的基础上对歌曲旋律、语言、节奏、强弱以及演唱时的动作、表情进行创造性的处理。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调、内容、情感升华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现给学生,即用歌声把歌曲介绍给广大听众。使歌曲在演唱时令人耳目一新,过耳不忘。同时教师还应当认真分析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还要对歌曲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认真思考如何去指导学生形成

3、良好的歌唱习惯,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这样的歌曲教学,这样的二度创作才会有价值。 2、对歌曲创造性地进行一些表演和伴唱、伴奏也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当学会了一首歌曲以后,有的学生会想用肢体语言来把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教师如不及时地利用这种资源,不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享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和创造音乐美的兴趣,那教师无疑是扼杀学生创造能力的直接责任者!在教学中用载歌载舞的律动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之中,既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果,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学生直接地受到艺术的感染,把自身的感情

4、抒发出来,从而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表演能力,使心灵和音乐真正地融为一体。如人音版教版第九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教学,歌曲旋律优美抒情,学生学会唱以后,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表演,因为他们觉得歌曲中强弱起伏的感觉固然可以用声音来表现,但是如果加上身体动作的表演,哪怕是只有手的高低起落,却能更好地体现歌曲的内涵。而我们也不规定他们的表演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不给他们的表现打最高分和最低分。我们的标准不应该是“正确与否”,而是他们是否在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对音乐的创造,我们要的是他们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事实上,学生在这一课上的表现是非常出色的,他们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去表演,用自己秩嫩的声音、并不娴熟的动作演绎着

5、对音乐的理解,让教师发自内心的感动!这样的音乐课学生怎么会不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长此以往,学生的音乐素质怎会不提高?又怎么不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 3、对歌曲进行处理、用自己的美的声音诠释歌曲的演唱过程也是一种二度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发展个性的空间,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恰当地把握歌曲的速度、力度用自己的良好的声音唱出歌曲所蕴涵的感情,达到歌曲教学目的。有很多人觉得,一旦把歌曲的旋律唱会,那教学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殊不知对歌曲进行音色、力度、速度和感情处理还是重头戏。每一首歌都有它独特的生命力,意境也就不一样。音准和旋律是外在的能够感知的,而旋律美的意境却要用心才能够体会得到。音乐包含

6、有多种要素,改变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引起音乐形象的变化。当速度不一样的时候,抒情的可以变为跳跃、悲伤的也可以体现出欢乐来。同样不同的音色、力度所表现的内涵都不尽相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体验音乐美的过程中,因为音乐的模糊性,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一首歌曲,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理解。我经常在歌曲教学后启发学生尝试着改变该歌曲的速度来演唱,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如童心是小鸟教学,有的学生喜欢把速度唱得快一些,因为他们觉得快一些更能表现出快乐的心情;另外的学生则认为用中速、甚至更慢的速度来演唱,则更能体现诗意、淡雅清新的感觉。教师并没有给予直接的批评,而是鼓励学生说出自

7、己的音乐感受,用事实来说话!我们不能规定学生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 二、聆听教学中的二度创作 歌曲教学需要聆听。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新歌旋律,并对之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聆听时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初听歌曲的良好习惯,即要“静听”。 歌唱教学中的聆听,重视学唱前的聆听,学唱前的聆听是新歌教唱的必经环节,或教师范唱,或听音响。 1、对新歌教学聆听进行二度创作关系着一节课的成败 新歌教学需要聆听,如何进行聆听需要音乐教师的精心设计,更需要进行二度创作。聆听新歌的次数由教师掌控,可根据歌曲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来决定。学唱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唱需要有选择地聆听,如音准、

8、节奏有问题,可听老师唱或优秀同学唱;声部合作有问题,就应该引导学生相互聆听,学生要学会听教师的琴声,听对方声部演唱,听自己声部等,如二声部教学晚风,(1)单独聆听练习每一个声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对比聆听二、三乐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歌词一样,旋律不是完全一样,最后一个字音高不同)。(3)聆听学习低声部:(低声部犹如淡淡的暮色,让舞动的晚风变得更加宁静安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分声部聆听练习解决单声部,每一个声部不要大声喊唱,不要抢拍,要把握自己的声部,保持各声部的独立和清晰,不受另一个声部的干扰(5)分组聆听练习:选出组长分别指挥每组的演唱,要负责到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演唱。要注意

9、声音的统一。(6)检查各组的演唱,找出优缺点,注意要有感情的演唱,教师要着重强调:随着音乐的起伏做轻轻地摇摆。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建立与他人的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只有做到每一次聆听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对聆听进行二度创作。而不是简单的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才能更好的完成音乐教学目的,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2、对欣赏教学聆听进行二度创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欣赏时可分为初听和复听。逐步提高聆听要求,每次聆听目的应非常明确,聆听难度依次提升,聆听要真正为理解音乐作品服务,比如欣赏单簧管波尔卡,初次聆听时提出:仔细聆听这首曲子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

10、的情绪是怎样的?接着让学生认识单簧管的图片,听单簧管演奏的音色。第二次聆听提出:整首乐曲可分几段?有没有相同的乐段逐步深入进行聆听的二度创作,这样的欣赏教学才会有效果。若教学中缺少聆听中的二度创作,欣赏课往往会出现缺乏主题,放任自流的现象。有的老师一节课都会单纯重复的听一首乐曲,但又不好好选择欣赏内容,只是让学生反复地“欣赏”音乐,也不认真设计教学过程,放任学生自己听音乐,若是这样的欣赏就是教师自己也会觉得乏味,更何况是学生!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对教材挖掘不够、随意性大,更没有形成对聆听教材的二度创作。这样的音乐欣赏使学生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长时间的被动状态

11、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心理疲劳和兴趣抑制,久而久之不喜欢音乐课也是必然的结果。音乐欣赏教学并非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应与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形式(歌唱、演奏、律动、对音乐的讨论、评价以及创造性活动)相结合,通过艰苦的二度创作带领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意境教学中的二度创作 意境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许多音乐老师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充分挖掘教材优势,采用了多种方法,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些都属于意境教学的二度创作。比如:用电化多媒体来展示意境,现代电化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特点。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

12、有形、有象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再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音乐化教学活动的训练 ;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1、创设优美意境来培养学生优秀的审美情操,需要进行二度创作 小学音乐课中创设的优美意境,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例如,教学堆雪人,教师可设计许多美轮美奂的雪景展示给学生,不仅能给学生的演唱带来无限的乐趣,而且会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创新的天空中尽情翱翔。教学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

13、这两首歌曲是将京剧元素和儿童歌曲融合在一起的京韵儿歌。具有诙谐、幽默、像京剧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可多设计几种京剧脸谱展现给学生。并加以声情并茂的讲解:京剧脸谱: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在中国的戏剧艺术当中,红脸代表忠诚勇敢;黄脸意味着人的衰老;蓝色与红色相对立,所以,蓝脸表示反叛;绿脸一般代表绿林好汉;白脸见不得阳光,表示人物的阴险、奸邪;黑脸是太阳晒黑的肤色,代表粗犷、正直的人;金银色的脸代表神仙鬼怪。并加以一些京剧的代表性动作,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让我们坚持创设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使少年儿童具有优秀的审美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成为追求真理的新一代。 2、积极开发音乐课程资源,需要

14、进行二度创作 把现代化教学工具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再现教材的情境,巧设参与活动的情境,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学习机会,通过成功的学习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口。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性思维、外延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进一步塑造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学春天举行音乐会,可以引导学生把春天画出来,把春天写出来,把春天演出来,把春天说出来,把春天唱出来,把春天“做”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协调参与,充分挖掘与春天相关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操作中参与学习,在参与中锻炼思维能力。构筑音乐意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

15、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 四、教学语言中的二度创作 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教学语言的韵律美。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以歌曲雏鹰之歌为例:“蓝天里,风雨中,飞翔着勇敢的雏鹰,越过高山,飞过丛

16、林,快把那稚嫩的翅膀炼硬。”教师要用甜美的音色,轻快的节奏,坚定有力的语调,这将会激励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优美的朗诵韵律的激发下进行歌唱,定能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二度创作所包含的范围很广,在这里我只是论述了几个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摸索。之所以在教学中进行二度创作都是为了上好一堂音乐课,一堂好的音乐课,最好要让孩子感觉不到在学音乐,但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扎实地完成了音乐教学中的听、唱、动等教学目标,更重要地是把作曲家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要做到这些只有在音乐教师二度创作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二度创作,从而进一步让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并促进其人格、个性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