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9951911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与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和磁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完整的电路,短路的电路,又到完整的电路这样一个组装过程。这里面就涉及到学生对连接电路是否熟练、实验器材是否有问题、接触是否良好等诸多问题,所以在学生操作一块,我力求避免

2、与本课无关的因素而产生的干扰,以引导学生思维的交流为串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们是在探究,而不是在重复奥斯特的实验,不是在老师安排下完成一个一个的实验。我的教学安排以书本的教学模块进行,第一步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电流能产生磁;第二步用短路的方式提高实验的明显程度;第三步引导学生用线圈和指针的摆放来探究怎样的摆放指针偏转最大。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探究使小磁针发生更大偏转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怎样

3、才能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电流可以产生磁性。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教学准备:学生:完整电路一组、线圈1根、指南针、记录单教师:课件、导线、磁铁、铁钉教学过程:一、让指南针动起来1认识指南针并让其动起来,说理由。2利用通电导线让指南针发生偏转。3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引导:为什么会发生偏转?为什么电流会让指针发生偏转?二、利用短路方法让实验效果更明显些1质疑:刚才实验效果不明显,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现象更明显?2引导不改变电池数量,但要增加电流的方法。3学生实验(老师出示实验注意点)4汇报交流。小结增加电流可以使指针偏转更大。三、通电线圈与小指针的偏转

4、角度关系1引导让小指针偏转更明显的方法。2简介线圈绕法,试说线圈会让指针偏转更大的猜测。3学生实验:线圈与指南针的如何摆放偏转最大提醒实验注意点、记录单说明。4小结。四、总结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1回顾收获2后测。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角度关系的实验记录单线圈的摆法指针偏转的格子数我们组取的数据第一次第二次横放在指南针上方横着套住指南针竖着套住指南针竖放在指南针上方我们的发现:线圈(),小磁针偏转角度最大。本课我的教学反思教学中,学生在后半节课的课堂气氛存在一定的问题,参与交流的学生不多,更多的是听众。回想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我的教学核心,也许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不够;也许引导学生思维过深,学生还不能跟上我的教学节奏;更多的可能是对学生的课堂习惯不了解,我又调节的不够。这样导致了我的教学时间出现不够的情况,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显得不是很流畅。在以后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逐步展开,课堂上放手让同学们在实验上多操作。2、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我们通过本次磨课,互相学习,共同创建“简约、有序、有为”的科学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