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67310 上传时间:2021-04-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1. 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教时: 13 课时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 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3. 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 “思考练习 ”中 1、2、3 的问题

2、。5.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6. 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二、重点、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5.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一、谈话: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伽利略,一个是亚里士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教师补充)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检查在预习中解读生字词的情况。三、按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词句,再讨论概括自然段段意。四、给课

3、文划分结构段并概括段落大意五、总结: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围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叙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 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3. 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 “思考练习 ”中 1、2、3 的问题。6. 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1.高尔基曾说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

4、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a.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两个铁球,一个10 磅重,一个 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 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 磅重的 10 倍。 ”b.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伽利略是 17 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25 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

5、哲学家,一位是25 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2.学生说,师总结:两个铁球着地(板书)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补充板书)过渡:谁对谁错呢?四、质疑讨论,精讲研究。(一)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a 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b 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信奉 ”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责备 ”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c 读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你是什么意思?难道

6、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 (这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2 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 “-”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两个结论,讨论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二)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1 提问 :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 ?(a 自己试验 b 公开试验 )板书2 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结果如何?提问: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多次)他为什么这样做?

7、(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b.从结果 “都 ”、 “的确 ”、“总是 ”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把“速度与重量有关 ”划掉。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3 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出示比萨斜塔的照片。师述: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塔共 8 层,建到第三层时,地

8、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 “斜而不塌 ”名声远扬, 1590 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讶)为什么?(因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这句话对你有什么

9、启发?(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板书:(献身科学、打破迷信)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2 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a.出示句子: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b.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做两个试验:第一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时放下。第二次,将两个演示的

10、皮球大的放在高处,小的放在稍低处,再同时放下。c.得出结论:这句话应该改成-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3 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开头,我们说过高尔基的一句话,谁来质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总结全文: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板书设计: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亚里士多德试验一慢一快自己试验公开试验速度与重量有关打破迷信献身科学教后记: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 相关文章:1.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课件2.形容同时说话的成语3.大班体育活动膝盖着地爬的教案4.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6.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题7.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试题8.两个就像造句9.用两个是造句10. 七年级历史上册带着地图定向越野教案设计11.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