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8八下夏津开学考) 选出下面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1926年,鲁迅先后撰_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出版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者犀l_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ch_,读来令人兴味盎_然。A . zhun 力 察 nB . zun 利 查 nC . zhun 利 察 nD . zun 力 查 n2. (2分) (2017九上夏津开学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磐石 狂澜 相得
2、益彰 见风使舵B . 咫尺 慰籍 锋芒必露 如坐针毡C . 镂空 轩昂 莫衷一是 与日具增D . 潺弱 招徕 面面相觑 左右逢圆3. (2分) (2016九上沙坪坝期中)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 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 , 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B . 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 , 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C . 课间十分钟,班里的“开心果”王晓玥使出浑身解数 , 搞怪逗乐,整个教室充满了快活的气氛。D . 海外留学生易文婷对祖国的思念与日俱增 , 收看央视国际频道成为她每天生活的必修课。4. (2分)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
3、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B .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C .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D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5. (2分) 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B .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C . 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
4、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D . 所谓改编,就是把小说、话剧、歌剧、报告文学等等文艺作品改写成电影剧本的意思。6. (2分) (2017七上淅川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青阳市政府作出了不准销售、使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决定B .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C . 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青藏高原的人们。D . 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二、 默写 (共1题;共9分)7. (9分) (2017扬州) 默写(1) 落霞与孤鹜齐飞,_。(王勃滕王阁序)(2) 欲穷千里路目,_。(王之涣(登鹤雀楼)
5、3) 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4) 会当凌绝顶,_。(杜甫望岳)(5) 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6) 稻花香里说丰年,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7) 枯藤老树昏鸦,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8) “_,_”是啊,只要方向正确,就不要在困难前却步,坚持就会有转机。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8. (2分) (2016八上汕头期中)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几句话,使之构成排比。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9. (7分) (2018八上宁波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
6、问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 . 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C . 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D .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2) 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0.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梁尝有疑狱,群臣
7、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选自刘向新序)【注释】 陶之朱公:即
8、范蠡(l),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 侔(mu):等同。 缯(zng):丝织品的总称。(1) 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梁尝有疑狱 狱:案件B . 臣,鄙民也 鄙:浅陋C . 不知当狱 当:应当D . 殆未有也 殆:恐怕(2) 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臣之家有二白璧 侧而视之 其径相如也 然其价一者千金A . 用法相同, 用法不同B . 用法相同, 用法相同C . 用法不同, 用法不同D . 用法不同, 用法相同(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B . 陶朱
9、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 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C . 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D . 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六、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7分)11. (27分) (一)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
10、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
11、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
12、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1) “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什么,“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什么?(2) 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么?正确答案是( )。A . 比喻。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B . 拟人。烘托出斯科特等知道探险已被人占先时的沮丧、懊恼心情。C . 拟人,烘托挪
13、威人第一个到达的成功。D . 对偶: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3) 文中“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4)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5) 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6) “斯科特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要忠实地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界?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14、2018白银)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一)以“唱给_的赞歌”为题目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字迹清晰,卷面整洁。(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锲而舍之,朽木不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萄子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胡居仁要求:依据材料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字迹清晰,卷面整洁。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默写 (共1题;共9分)7-1、7-2、7-3、7-4、7-5、7-6、7-7、7-8、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8-1、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9-1、9-2、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0-1、10-2、10-3、10-4、六、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7分)11-1、11-2、11-3、11-4、11-5、11-6、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