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要点课件 北京课改版.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17661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要点课件 北京课改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要点课件 北京课改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要点课件 北京课改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要点课件 北京课改版.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习要点,(1)重点: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计时工具;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2)难点: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学习重难点:,学习要求:,(1)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二、刻度尺的认识及使用方法,三、测量值、真实值与误差,四、误差与错误,五、时间及其测量,要点目录,1、长度的单位:,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2、换算关系:,1 km=103

2、m,1 mm=10-3 m,1 m=10-6 m,1 nm=10-9 m,1 m=10 dm=102 cm=103 mm=106 m=109 nm,二、刻度尺的认识及使用方法,1、认识刻度尺:,(1)看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清晰刻线量起。,(2)看刻度尺的量程。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尺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量程和分度值应从实际测量的要求出发进行选择。,2、使用方法:,(1)会“选”。指刻度尺的选择,不同的刻度尺其精确程度不同,也就是分度值不同。测量对象不同,所需的精

3、确程度也不同。,(2)会“放”。尺要沿着所测的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所谓沿着,一是指放正,不歪斜;二是指要尽可能地贴近被测物体。若零刻线磨损,应以其他某一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所对应的刻度值。,(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刻线垂直,不要斜视。,(4)会“读”。精确的测量需要估读,指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5)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字外,还要标明单位,只写了数字但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三、测量值、真实值与误差,1、测量值:,用测量仪器测定待测物理量所得到的值。,2、真实值:,

4、任何一个物理量都有它的客观大小,这个客观值称为真实值。,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待测量的真实值是不可测得的。,3、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叫误差。,减小误差的途径: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试验方法,熟练掌握实验技能等。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四、误差与错误,五、时间及其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秒(s),比秒大的单位有时(h)、分(min),比秒小的单位有毫秒(ms)、微秒( s)等。,2、换算关系:,1 h=60 min,1 min=60 s,1 s=103 ms,1 ms=103 s,3、时间的测量:,包括时间间隔的测量和时刻的测量。,4、时间的测量工具:,主要有停表、手表、钟表以及古代用的日晷、沙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