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028520 上传时间:2021-04-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案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P97。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比各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尺等相关内容充分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和判断是学生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也是为以后学习正(反)比例函数做准备。正、反比例关系是一种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数量关系并不陌生,在以前应用题学习中反复强调过的。但要让学生明确,这两种比例关系在数量发生变化时,有什么变化规律,什么是不变的。二、教学目标确立分析教学目标是具体化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大纲、人教版教材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2、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一步的阐述。知识与技能:1、 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2、 进一步弄清正、反比例诺曼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 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归纳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 体会正、反比例在数量发生变化时,有什么变化规律,什么什么是不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珠能力。2、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喜爱数学这门学科。三、与校本考研主题的关系我班学生基础较差,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因此本学期我制定了多渠道挖掘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一校本考研主题。由于我们六年级使用的是老

3、教材,有些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这就给我们一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渠道挖掘课程资源。正巧,这学期我们班开设了微机课,作为班主任的我发现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非常高,我就抓住这一根线,将数学课堂看得到了计算机教室,将历年来各省市毕业会考题整理,做成练习型课件,既巩固了知识,又通过“你真棒”、“你太聪明了”、“要加把劲呀”、“要仔细呀”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参与扫,效果还真的不错,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四、教学个案:片断一:(复习了成正比、反比例的量后)师:你能举出一个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吗?为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生:同桌互相说。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例子和大家交流一下?生:家里铺地板砖时

4、,每块砖的面积与需要的块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x需要的块数。小麦的重量面粉的重量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x100%片断二1、热身训练课件展示P97做一做 14题(本节课,我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数量关系上,而是从一个新的数学角度加以理解,用一种新的数学语言来加以定义,因此,我让学生大量复习了常见的数量关系后,又联系教材复习了教材及练习中涉及到的一些数量关系,渗透了难点)2、冲刺会考学生在计算机教室,利用计算机自主解答,检验过关情况。(我用Authorware做了一个练习型的课件,主要想充分利用僵各省市中考题这一有效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来)五、教学反

5、思: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学中,我从创设生活数学问题入手,进入新课学习,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基础上,又回到问题情境的他讪,同时还提供一个理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题目:“你能举出一个正比例或反比例的例子吗?为什么?”在学生能准确由A X B = C表示三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自己举一些生活中较熟悉的三量关系,说说它们之间存怎样的关系,再次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教学的价值,这也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在学生知道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关系式后,我提出:“用你喜欢的方式喜欢的方式表示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既注重了科学学习方法的渗透,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成果。练习与提高部分,我打破了老师出示题目自己完成集体订正的模式,而是通过练习型课件,让学生自己判断正确性,既充分挖掘各省市毕业会考试题这一课题资源,又通过“你真棒”、“你太聪明了”、 “有点马虎哟”、“要加把劲呀”、“要仔细呀”等鼓励性的“语言”,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收获与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