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31622 上传时间:2021-04-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松果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采松果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采松果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采松果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采松果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采松果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松果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采 松 果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退位)白花中心小学 黄玉媚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采松果。教材分析:采松果一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另一部分是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这两部分内容呈现在同一情境图“采松果”中,创设了一个充满童趣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并能利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结合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探究,通过 “摆一摆、算一算”等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加

2、、减一位数的计算。这样设计有助于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加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在计算方法上,教材没有把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应用旧知识,自主解决新问题,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练一练”中题目的设计呈现依次递进形式。第1、2两道题,配以生动活泼的情景,减少枯燥乏味的单纯计算感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既练习了口算,又培养了应用数学的习惯和能力。第3题的计算题,让学生在利用所学进行口算的同时,反思自己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内化。第4题的几组题目暗含了加法的交换律,目的是使学生对此有初步的体验,要引导学生在计算中能自主发现,并尝试延伸

3、举例。学生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完成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掌握这一新知识。通过课前的调查,发现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这一类题目,且口算方法多样化。另外经过上半学期的目标性训练,学生已具有了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性学习。但是,对于单纯的口算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浓,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目标:1、知识目

4、标: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体验与人交流的愉悦。教学重难点: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法。2、学会反思自己的计算方法,体会加法交换律。教具学具准备:课本情景图、口算题卡、小棒、计算器。 教学策略: 激趣 - 创思 - 尝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新朋友(出示课本情景图),是谁呀?生:松鼠妈妈和可爱的小松鼠。师:对,那你们知道小松鼠喜欢吃什么吗?生:松果。师:谁能根据这幅

5、图编个故事给大家听听?生:一天,松鼠妈妈为了让小松鼠学会照顾自己,在教小松鼠学本领。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头,学得很认真!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松鼠采松果这一学习情景,捕捉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

6、强烈的学习欲望。)二、讨论探究。(一)提出问题师:大家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1: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生2: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生3: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生4: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板书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主题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二)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最先列出算式?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

7、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算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生1:我是拨计算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了,就是29。生2:我是摆的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师:

8、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算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算器等操作性活动,使学生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

9、问题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它小组的活动。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1组:我们解决的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谁听懂了他们组的意思?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2组: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3组: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

10、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生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生:都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习的算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选取问题进行解答,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学法迁移,同时使学生明确同一个算式可以表示说法不同的问题。)三、实践应用,体验乐趣。1、分组进行开火车游戏。将课本23页的第3题的口算分别写在4张口算卡上,分小组进行开火车游戏。2、用所学

11、方法解决问题。(1)说说从图中你能看懂是让我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试着用完整的语言跟同桌说说。(2)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3)评价。3、找家。(在黑板上帖出小动物图片和小房子图片)(1)请同学们算出图片上算式的答案,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只找到家的小动物,看一看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了,得数没变。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学生积极举例:(1)34+5=39 5+34=39; (2) 21+7=28 7+21=28; (3)83+4=87 4+83=87

12、;(4)52+7=59 7+52=59;(设计意图:在游戏中练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还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学习的空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四、课堂总结。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 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 我会努力的。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总结、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使学生体验

13、到学习的乐趣。)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以“松鼠采松果”的故事将学生带入数学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己在这一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动起来。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学习乐趣。本节课在学生自由提问后,让学生小组自由讨论算法,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使学生自己经历、自己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去探索计算方法,自己去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3、组织合作交流,促进发展。在讨论算法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学生才能体验出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