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业内参考】.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47741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业内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业内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业内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业内参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业内参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业内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业内参考】.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4.1 概 述,4.2 施工项目各阶段的质量控制,4.3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4.4 施工项目质量持续改进与检查验证,1,学习浅析,4.1.1 工程项目质量的概念和特点 1. 工程项目质量的概念 广义的质量是指“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的总和”。工程项目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与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的总和。,4.1 概 述,2,学习浅析, 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 坚持预防为主 坚持质量标准 坚持全面控制,2. 建立质量体系的原则,3,学习浅析,3、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依据,1、技术标准:

2、工程设计图纸及说明书;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本地区及企业自身的技术标准和规程;施工合同中规定采用的有关技术标准。,4,学习浅析,2、管理标准: GB/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 GB/T6583-92质量术语; 企业主管部门有关质量工作的规定; 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及有关质量工作的规定;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及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5,学习浅析,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致力于满足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也就是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 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包括

3、以下三方面: 1. 工作质量控制目标 2. 工序质量控制目标 3. 产品质量控制目标,4.1.2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分解,6,学习浅析,工作质量是指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人员,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所表现的工作水平和完善程度。该项质量控制目标可分解为:管理工作质量、政治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和后勤工作质量等四项。,(1) 工作质量控制目标,7,学习浅析,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的。 每道工序的质量,必须具有满足下道工序相应要求的质量标准,工序质量必然决定产品质量。 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可分解为:人员、材料、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五项。,(2) 工序质量控制目标,8,学习浅析,工程产品

4、质量是指工程项目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在使用功能、安全及其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工程产品质量控制目标可分解为: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和与环境协调性等六项。,(3)产品质量控制目标,9,学习浅析,维修费少 使用费少 造价低,项 目 质 量 控 制 目 标,工作质量,工序质量,产品质量,管理工作 技术工作 政治工作 后勤工作,人员 材料 机械 施工方法 施工环境,安全可靠性 环境协调性 美观性 经济性 适用性,强度 、 刚度 、 稳定性 使用寿命、 耐久性 防火、 安全,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协调 基础设施协调 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

5、造型 体形 装饰 美观 风格,平面、空间布置合理 通风、采光、隔音、隔热 使用者要求,10,学习浅析,对项目施工准备质量、施工过程质量和竣工验收质量进行全过程、全面控制。,4-2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原理,11,学习浅析,项 目 施 工 质 量 控 制,施工准备质量 施工过程质量 施工验收质量,施工质量规划 图纸会审 技术交底 施工准备,工序质量 施工过程质量 成品保护质量,分项工程质量 分部工程质量 单位工程质量 (单项工程质量) 建设项目质量,12,学习浅析,4-2-1 材料的质量控制,一、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1、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贷厂家; 2、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3、合理

6、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 4、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 5、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13,学习浅析,二、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一)材料质量标准 (二)材料质量的检(试)验 1、检验方法: 2、材料质量检验程度: 3、材料质量检验项目: 4、材料质量检验的取样: 5、材料抽样检验的判断: 6、材料质量检验的标准:,14,学习浅析,4-2-2 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案例:大体积砼浇筑方案 已知某基础尺寸(长、宽、高)为20m*8m*3m,浇筑砼时不允许留设施工缝,工地只有3台搅拌机,每台产量为5m3/h,从搅拌站至浇筑地点的运输时间为24min,砼初凝时

7、间为2h。 方案拟定分析如下: 1、求每小时砼的浇筑量。大体积砼浇筑不留施工缝时,应保证浇筑上层砼时下层砼不致产生初凝现象。,15,学习浅析,为此,必须按下列公式每小时砼的浇筑量即:Q=LBH/t1-t2 式中:Q为每小时砼浇筑量( m3/h ) L、B基础长和宽(m) t1、t2 砼初凝、运输时间(h) H浇筑层厚度(m),本例取 H=0.3m.,16,学习浅析,则,通过计算Q=30 m3/h 如果搅拌机数量不受限制,则应据此来选择搅拌机的台数,以保证搅拌机的产量能满足30 m3/h 的需要。但现只有3台搅拌机,每小时只能生产砼为 3*5=15m3/h ,不能满足所需的浇筑量。 2、根据现有

8、三台搅拌机的生产能力,决定采用浇筑量Q= 3*5=15m3/h,17,学习浅析,3、已知Q=15m3/h时,则应求解在些条件下的允许浇筑长度L L=Q( t1-t2 )/BH=10(m) 也就是说,当Q=15m3/h时,下层砼浇筑长度只能为10m,随即就要浇筑上层砼,此时,下层砼才不致产生初凝现象。 4、浇筑方案选用分析,18,学习浅析,方案A :全面分层浇筑方案,此方案在技术上不可行,因为基础长度为20m,允许浇筑长度为10m,当浇完下层20m后再浇上层,下层砼必然产生初凝现象。,19,学习浅析,方案B:全面分层,采取二次振捣的浇筑方案,砼初凝以后,不允许受到振动;砼尚未初凝、刚接近初凝再进

9、行一次振捣,称二次振捣,可以使砼又恢复和易性,这在技术上是允许的。 且二次振捣可以提高砼的强度、密实性和抗渗性,有利于保证砼的质量,但需要增加人力和振捣设备,但是否采用,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20,学习浅析,方案C:分段分层浇筑方案,此方案适用于面积大、高度小的结构,对本例则不可行。 高度3m,分层过多。,21,学习浅析,方案D:全面分层,加缓凝剂浇筑,此方案技术可行,施工方便,不需要增加人员和设备,仅增加缓凝剂的费用。其缓凝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t1=LBH/Q+t2 若采用水钙粉缓凝剂,一般只需掺占水泥重量0.2%的水钙粉即可,22,学习浅析,方案E:斜面分层浇筑方案,要求斜边坡度不大于1:

10、3,从上向下振捣。 采取此方案时,应使斜边长度不大于允许浇筑长度。本例按1:3的坡度,则得斜边长为: 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23,学习浅析,4.2.3 施工机械设备选用的质量控制,一、机械设备的选型: 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 二、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 三、机械设备使用,操作要求,24,学习浅析,1. 排列图法 排列图的作法 收集整理数据 排列图的绘制 l) 画横坐标。 2) 画纵坐标。 3) 画频数直方形。 4) 画累计频率曲线。 5) 记录必要的事项。,4-3-1 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25,学习浅析,26,学习浅析,27,学习浅析, 观察直方形。 利用ABC分类法,确定主次因素。 将累

11、计频率值分为: 080% 为A类 主要因素 8090% 为B类 次要因素 90100% 为C类 一般因素,(2) 排列图的观察与分析,28,学习浅析, 按不合格点的缺陷形式分类,可以分析出造成质量问题的薄弱环节。 按生产作业分类,可以找出生产不合格品最多的关键过程。 按生产班组或单位分类,可以分析比较各单位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 将采取提高质量措施前后的排列图对比,可以分析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 此外,还可以用于成本费用分析、安全问题分析等。,(3) 排列图的应用,29,学习浅析,因果分析图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整理分析质量问题 (结果) 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因果分析图也称特性要因图

12、,又因其形状常被称为树枝图或鱼刺图。,2. 因果分析图法,30,学习浅析,因果分析图的绘制步骤: (1) 明确质量问题结果。画出质量特性的主干线,箭头指向右侧的一个矩形框,框内注明研究的问题,即结果。 (2) 分析确定影响质量特性大的方面原因。一般从:人、机、料、工艺、环境方面分析。 (3) 将大原因进一步分解为中原因、小原因,直至可以采取具体措施加以解决止。 (4) 检查图中所列原因是否齐全,做必要的补充及修改。 (5) 选择出影响较大的因素做出标记,以便重点采取措施。,31,学习浅析,32,学习浅析,33,学习浅析,频数分布直方图法,简称直方图法,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

13、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所以又称质量分布图法。,3. 频数分布直方图法,34,学习浅析, 收集整理数据 计算极差 R 确定组数、组距、组限 1)确定组数K; 2)确定组距H; 3)确定组限。 编制数据频数统计表 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1) 直方图的绘制方法,35,学习浅析,-6.5 -4.5 -2.5 -0.5 1.5 3.5,20 15 10 5,1,1,3,3,7,6,13,12,1717,频数,图9-6 模板误差频数分布直方图,36,学习浅析, 观察直方图的形状,判断质量分布状态。 不正常直方图包括: 1) 折齿型; 2) 左(或右)缓坡型; 3) 孤岛型; 4

14、) 双峰型 5)绝壁型,(2) 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37,学习浅析,38,学习浅析,39,学习浅析, 将直方图与质量标准比较,判断实际生产过程能力。 图98(a)生产过程处于正常稳定状态。 其余均为非稳定状态。,40,学习浅析,控制图又称管理图,是在直角坐标系内画有控制界限,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利用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原因,判断生产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4. 控制图法,41,学习浅析, 控制图的基本形式。 横坐标为样本(子样) 序号或抽样时间,纵坐标为被控制对象,即被控制的质量特性值。控制图上一般有三条线: 上控制界限(UCL); 下控制界限(LCL); 中心线(CL)。,(

15、1) 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及其作用,42,学习浅析,1 2 3 4 5 6 7 8 9,被 控 制 对 象,样本序号,UCL CL,LCL,图10-9 控制图的基本形状,43,学习浅析, 控制图的作用 1) 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 2) 过程控制,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44,学习浅析,任何一个生产过程的产品总是会有所差别的,这就是质量特征值的波动性,或称质量数据的差异性。 造成质量数据差异性的原因:人员、材料、机具、方法和环境等五个方面。 归纳起来为两大类原因: 一类是偶然性原因,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一类是系统性原因,也称异常原因因素对质量波动影响很大,容易产生次品或废品。,(2)

16、 控制图的原理,45,学习浅析,衡量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指标: 一是看分布中心位置() ; 二是看分布的离散程度()。,46,学习浅析, 按用途分类 1) 分析用控制图: 用来调查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2) 管理用控制图: 用来控制生产过程,使之经常保持在稳定状态下。,(3) 控制图的种类,47,学习浅析, 按质量数据特点分类 1)计量值控制图;主要适用于质量特征值属于计量值的控制。 a.单值( )控制图。 b.平均值极差( )控制图。 c.中位数极差( )控制图。 d.单值移动极差( )控制图。,48,学习浅析,2) 计数值控制图。 a.不合格品数 控制图。 b.不合格品率

17、控制图。 c.样本缺陷数 控制图。 d.单位产品缺陷数 控制图。,49,学习浅析,采用“三倍标准偏差法” 确定控制界限 计算公式如表9-7所示。,(4) 控制图控制界限的确定,50,学习浅析, 选定被控制的质量特性,即明确控制对象。 收集数据并分组。 确定中心线和控制界限。 描点分析。,(5) 控制图的绘制方法,51,学习浅析,图9-11 混凝强度平均值R控制图,52,学习浅析,绘制控制图的目的是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当控制图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点子全部落在控制界限之内;二是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没有缺陷。可以认为生产过程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否则应判断生产过程为异常。,(6)

18、 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53,学习浅析,54,学习浅析,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质量数据之间的关系多属相关关系。有三种类型: 一是质量特性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是质量特性和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 三是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用Y和X分别表示质量特性值和影响因素。,5. 相关图法,55,学习浅析,35 30 25 20 15,0.4 0.5 0.6 0.7,图9-13 相关图,56,学习浅析, 相关图的绘制方法 (1) 收集数据 (2) 绘制相关图 相关图的观察与分析 相关图中点的集合,反映了两种数据之间的散布状况,归纳起来,有六种类型。,57,学习浅析,58,学习浅析

19、,(3) 相关系数 用相关系数定量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的密切程度。 相关系数的计算 相关系数的意义 相关系数的检验,59,学习浅析,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6. 分层法,60,学习浅析,一个焊工班组有三位工人实施焊接作业,共抽检60个焊接点,发现有18点不合格,占30,究竟问题在哪里?,61,学习浅析,统计调查表法是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调查表。 常用的调查表有: (l) 产品缺陷部位统计调查表; (2)不合格项目统计调查表; (3) 不合格原因调查表; (4) 施工质量检查评定用调查表等。,7. 统计调查表法,62,学习浅析,6、PD

20、CA循环方法 PDCA循环包括: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整个循环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4-3-2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法,63,学习浅析,第一阶段是策划阶段(即P阶段)。 制定质量方针、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具体工作步骤可分为四步: 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第二步: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三步: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 第四步:制定改进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提出执行措施的计划,并预计其效果。(5W1H),64,学习浅析,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 第五步:实施措施和计划。按照第一阶段

21、制订的措施和计划,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头去认真贯彻执行。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 第六步:将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检查执行的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提出哪些做对了?哪些还没达到要求?哪些有效果?哪些还没有效果?再进一步找出问题。,65,学习浅析,第四阶段是处置阶段(即A阶段) 第七步:总结经验、纳入标准。 第八步:把遗留问题,转入到下一轮PDCA循环解决,为下一期计划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66,学习浅析,PDCA循环示意图,67,学习浅析,4.5.1 质量成本法 1.质量成本项目 (1)内部故障成本 又称内部损失成本,是指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前,由于自身的缺陷而发生的费用

22、之和。,4-5 工程项目质量经济性,68,学习浅析,内部故障成本包括:,(l) 废品损失。 (2) 返工损失费。 (3) 停工损失费。 (4) 事故分析处理费。 (5) 质量过剩支出。 (6) 技术超前支出。 (7) 其他费用。,69,学习浅析,(2) 外部故障成本 指工程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后,因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包括: (1) 申诉受理费。 (2) 回访保修费。 (3) 索赔费。,70,学习浅析,(3) 鉴别成本 为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而对工程本身以及材料、构件、设备等进行质量鉴别所需的一切费用,包括: (1) 进料检验费。 (2) 工序检验费。 (3) 竣工检验费。 (4)

23、 机械设备试验、维修费用。,71,学习浅析,(4) 预防成本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而进行预防工作所耗费的费用。 (1)质量工作计划费用。 (2) 新材料、新工艺的评审费用。 (3) 工序能力控制及研究费用。 (4) 质量情报费用。 (5) 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费用。 (6) 质量管理活动费用。,72,学习浅析,质量成本统计 及时、准确、全面的做好原始记录、原始凭证工作。 在项目施工上建立质量成本统计报表制度,实行旬、月、 季、年的定期统计。 质量成本核算 1) 原始凭证。2) 记账凭证。3) 台账。4) 报表。,2. 质量成本统计与核算,73,学习浅析,3. 质量成本分析,最佳质量成本 当内部故障

24、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防 成本、鉴别成本之和最低时,即为最佳 质量成本。,74,学习浅析,质量 总成 本,鉴别加 预防费,故障费用,100%合格品,100%不合格品,成 本,75,学习浅析,(l) 质量成本报告的内容: (2) 质量成本报告的形式 (3)质量成本报告次数,(2)质量成本报告,76,学习浅析,目的: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改善质量和降低成本的途径。,(3)质量成本分析,77,学习浅析,78,学习浅析,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工程项目质量,质量的特点有哪些? 2.什么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3. 概述工程项目的工作质量、工序质量、产品质量的控制目标。 4

25、. 简述工程项目质量的PDCA循环法。 5. 简述质量管理七种工具的概念及其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6. GB/T19000-2000族标准的构成和特点是什么?,79,学习浅析,7. GB/T19000-2000族标准质量管理原则是什么? 8. 用哪些方法判断工程项目质量体系是否有效,怎样具体应用? 9. 简述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概念与组成。,80,学习浅析,1、质量因素体现了( )的观念,从以住的管结果转变为现今的管因素。 2、工序活动效果的监控主要反映在对工序产品质量性能的特征指标的控制上。,81,学习浅析,案例题,某建筑施工工地浇筑C30砼,为对其抗压强度进行质量分析,共收集了50份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单,经整理如下表。度绘制直方图。,82,学习浅析,数据整理表(N/MM2),83,学习浅析,作业,1、工程变更的含义及范围?怎样对工程变更可能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控制?,84,学习浅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