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诗四首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53231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十、诗四首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十、诗四首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十、诗四首第一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十、诗四首第一课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郁南县实验中学语文备课教案 年 月 日 星期授课教师主备教师班别课 题30诗四首课 时第一课时课型讲读课教学目 标1、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风格。2、把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3、背诵并默写重点体会意境美、语言美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中之情课前准 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的资料教学方法讲读 探究课堂教学过程基 本 过 程个性化调整第一课时 归园田居一、导语: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二、学习归园田居1、导入: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现存120多首。

2、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就的是田园诗。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三)。2、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要求学生用“/”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分节奏。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如“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3、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教师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释,然后进行完整的表述。逐句解释如下:诗的前四句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

3、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意境美。(1)提问: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课堂教学过程明确: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2)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首诗流露了诗

4、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学生齐读,尝试背诵。深层探究:提问: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明确: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学生讨论,教师可提供另外两首田园诗帮助学生理解。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课堂小结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崭新的面容、纯朴自然的诗风为我国诗歌领域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以至使“田园诗”从此成为一个流派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其影响经久不衰。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