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5.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125348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5.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大石桥中学八年级数学 科目导学案(15) 班姓名课 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应用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李香萍审核人终审人上课时间月 日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加深对“边角边定理”的条件:边与角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2、会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定理1进行解题,培养自身的综合分析和解题能力。重点难点“边角边”定理的运用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方法与措施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7475的内容,运用“边角边”定理灵活地解答有关问题。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FDEABC2、边角边定理:有 和它们的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探索:

2、如图,在ABC与DEF中,已知AB = DE,BC = EF,AC = DF,C =F,能够判断ABC与 DEF全等的条件是: 4、如图,已知AB = DE,AF = CD,A=D,试说明:ABC与DEF全等。解: AF = CD (已知)ABFCDE AF + =CD + CF (等式的性质) 即: AC = DF 在ABC与DEF中 因为 AC = DF (已证) = (已知) = (已知) 所以ABCDEF ( )方法归纳:证明三角形全等时,先找出已知条件(一是从已知中找,二是从图形中找看是否有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等),再结合定理看缺少什么条件。证明过程的书写是:先将所缺

3、条件证明清楚,然后写清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再按定理条件的排列顺序排列好,最后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二、合作探究: 如图,在修建道贺高速(道县至贺州)时,要经过一座大山,现要从这座大山中间挖一条隧道,为了估计修建这条隧道的造价,必须指导隧道的长度,即大山AB两处的距离,如果你是工程师,你能想出一个办法,测出AB间的长度吗?提示:设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对应边相等,把不可测量AB长度转化为另一条可测量的线段长度 。 AABOB 方法归纳: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可以先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堂堂清:ABCD1、两个三角形有两边

4、和一角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 )A、一定全等 B、一定不全等C、可能全等也可能不全等 D、以上说法都不对2、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能使ABCADC的是( )A、AB=AD,B=D月 B、AB=AD,BAC=DACC、AB=AD,ACB=ACD D、BC=DC,BAC=DAC3、如图,AECF,ADBC,ADCB,求证:DAFBCE4、已知如图A.B.F.C在同一直线上,AB=FC,DF=EC,DF/ EC.(1)证明:AD=BEBCAFDE(2)说明AD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教、学后记: 课后反思:注:一般新授课含以下步骤:创情激趣,目标定位;学案引领,独立自学;互助群学,质疑释疑;展示点评,达成目标;当堂检测,拓展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