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131339 上传时间:2021-04-22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7.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1,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肖慧,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2,颅底结构特点,解剖关系复杂,孔、裂、管众多 位置深在,涉及面广 与颅内外结构关系密切 为沟通颅内外神经、血管进出的通道,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3,颅底内面观,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4,前颅底,额骨嵴、额窦后壁为前界 蝶骨小翼和鞍结节为后界 包括盲孔和筛孔,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5,The ethmoid bone (筛骨),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6,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7,嗅沟 鸡冠 嗅球,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8,前颅底病变,脑膜源性:如脑

2、膜瘤 骨源性:如骨肉瘤,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嗅神经来源:嗅神经母细胞瘤 其他:鼻腔、鼻窦、眼眶肿瘤等,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9,M,42岁,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10,M,54岁,头痛伴左侧眼球突出3月,手术病理:左侧颅鼻眶沟通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11,筛骨及蝶骨纤维异常增生症,M,19岁,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12,中颅底,前界是蝶骨大翼、小翼 后界是颞骨岩部 通行视神经管、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等,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13,眶上裂,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14,圆孔及上颌神经,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15,

3、卵圆孔及下颌神经,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16,棘孔,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17,翼管,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18,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19,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狭窄间隙 内容物:上颌动脉终末支及伴行小静脉、上颌神经和翼腭神经节 翼腭窝的交通: 向后-圆孔-颅中窝 向后下-翼管-破裂孔 向下-腭大孔-口腔 向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向内-蝶腭孔-蝶筛隐窝、鼻腔 向前上-眶下裂-眼眶,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20,翼腭窝,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21,翼腭窝神经鞘瘤,起源于Schwann细

4、胞,生长缓慢,较大时产生压迫症状 翼腭窝内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 翼腭窝扩大,局部骨质呈压迫性改变 CT呈等或低密度,肿块较小时常不能显示 MRI因细胞成分含量不同,表现不一,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22,F,35岁 翼腭窝神经鞘瘤,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23,翼腭窝继发恶性肿瘤,鼻咽癌为侵犯翼腭窝最常见恶性肿瘤,其他还有上颌窦癌、上腭癌、鼻腔癌等 在邻近原发肿瘤基础上,翼腭窝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翼腭窝扩大,局部骨质浸润性破坏,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24,M,53岁 鼻咽癌侵犯右侧翼腭窝,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25,翼腭窝炎性假瘤,常继发于邻近的眼眶、鼻窦等部位的炎性病

5、变,为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 CT:翼腭窝脂肪低密度被软组织影取代,边界不清,周围骨质表现为增生或硬化 MRI:脂肪高信号被低或等信号取代,T2WI明显低信号为典型表现,增强后明显强化,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26,M 49岁,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27,海绵窦(cavernous sinus),为硬脑膜静脉窦,位于垂体和蝶骨体两侧,自眶上裂内段到颞骨岩部尖端 通过结构:颈内动脉,动眼、滑车、三叉神经的眼支和上颌支、展神经 血流及交通: 前:为眼静脉和蝶顶窦 外:大脑中静脉、导静脉、脑膜中动脉 下:Vesalius导静脉、并与翼丛相交通 后:岩上窦、岩下窦 内:海绵间窦,颅底结构

6、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28,海绵窦前及中央部层面,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29,海绵窦病变,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30,海绵窦神经鞘瘤,主要来源于三叉神经(1,2支多见),其次来源于展神经 原发部位不同,海绵窦神经鞘瘤累及结构不同 海绵窦增宽、膨隆,较大病变可骑跨中后颅窝 主要和脑膜瘤鉴别,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31,M,24岁 右侧眼球突出4月,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32,颅眶沟通脑膜瘤,F,56岁,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33,F,42岁,右侧海绵窦脑膜瘤,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34,海绵窦区动脉瘤,在形态上分为囊形、梭形和梭囊混合形 MR表现与

7、流速、腔内是否存在血栓及腔内形成血栓的时间有关,信号多样 MR表现为流空信号及搏动伪影提示动脉瘤 MRA和CTA可明确诊断,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35,海绵窦区动脉瘤,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36,Tolosa-Hunt综合征,又名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为原因不明的海绵窦非特异性炎症 好发年龄3075岁,男性稍多,单侧多见 临床表现单侧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眶后疼痛和颅神经麻痹症状,激素治疗有效 MR表现为海绵窦增宽,T1、T2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明显强化 诊断前需排除肿瘤,特别是鼻咽癌侵犯海绵窦,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37,M,57岁,左额部疼痛 左眼外展受限,颅底结构的影像解

8、剖及病变分析,38,中颅窝骨源性病变软骨肉瘤,为缓慢生长的恶性软骨性肿瘤,源于软骨、软骨化骨或脑膜原始间充质细胞 占颅底肿瘤6%,2/3起源于岩枕裂,1/3源于蝶骨底前部 颅底中线旁肿瘤伴骨质破坏,侵袭性生长,50%以上可见特征性软骨样钙化基质,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39,软骨肉瘤累及颞骨岩部,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40,后颅底,前界是颞骨岩部和枕骨斜坡 后界是枕骨和颞骨乳突部 包括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和颈静脉孔等重要孔道,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41,颈静脉孔(jugular foramen),位于前外侧颞骨岩部与后内侧枕骨之间 颞骨岩部的颈静脉嵴将其分为前内方较小的神

9、经部和后外侧较大的血管部 神经部通过结构:舌咽神经及鼓室支(Jacobsen神经)、岩下窦 血管部通过结构:迷走神经及听支(Arnold神经)、副神经和颈内静脉,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42,颈静脉孔,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43,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e tumor),多发生于颈静脉球外膜的球样小体 浸润性生长的分叶状实性肿块,血供丰富,内含丰富的血管网和血窦 常以搏动性耳鸣、听力减退为首发症状 颈静脉孔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常累及骨室,可跨颅内外生长 MRI:盐-胡椒征为特征性表现,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44,颈静脉球瘤,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4

10、5,Differential Diagnosis,颈静脉球假瘤 颈静脉孔区脑膜瘤 神经鞘瘤,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46,后颅窝神经鞘瘤,CPA区最常见 听神经瘤表现内听道扩大,局部明显强化肿块 三叉神经鞘瘤多呈哑铃型骑跨中后颅窝 舌下神经鞘瘤位于舌下神经走行区,可跨颅内外生长,病侧舌下神经管扩大,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47,双侧三叉神经鞘瘤,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48,舌下神经管,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49,舌下神经鞘瘤,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50,舌下神经鞘瘤,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51,脊索瘤(chordoma),35%发生于颅底,50%发生

11、于骶尾骨,15%发生于椎体 以斜坡为中心的破坏性肿块,最常发生于蝶-枕骨软骨联合处 MR T2WI不均匀高信号,T1WI信号多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主要和垂体大腺瘤、软骨肉瘤、颅咽管瘤、转移瘤鉴别,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52,M,43岁,T1WI,T1WI+C,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53,小 结,颅底区域病变,首先要注意与正常解剖结构相鉴别 颅底某些区域的肿瘤有明显的区域性,只特发于某些部位 部分颅底病变需结合CT诊断,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54,颅神经病变,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55,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56,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57,三叉

12、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是一组相应颅神经过度兴奋,功能异常的疾病。 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 继发性多由于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直接压迫相应颅神经引起。,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58,原发性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肯定。 目前认为其最常见病因是由于相应颅神经REZ(Root Entry、Exit Zone) 受搏动性血管压迫,造成局部神经脱髓鞘,导致神经纤维接触传导过度兴奋。,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59,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术前明确的病因诊断,对于筛选手术病人,指导术中正确判断责任血管的来源、把握

13、神经血管关系十分重要。,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60,MR检查方法,常规MRI MRTA(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TOF-SPGR,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61,常规MR的局限性,常规MRI对神经血管压迫显示率低,仅为1053。 较粗大的动脉多可显示,小血管无法直接分辨。特别是小脑前下动脉(AICA)、小脑后下动脉(PICA)及其分支等一些相对较细小的责任血管。,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62,MRTA的优点,3D-TOF-MRA技术增加了血流和静态组织间的对比度,提高了血管压迫神经阳性符合率。 多方位薄层成

14、像判断颅神经与血管的关系。 可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实现椎基底动脉系统成像,有助了解责任血管的来源与行径。 增强MRTA可提高静脉责任血管的检出率。,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63,正常三叉神经,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64,F,58Y.Right trigeminal neuralgia.,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65,责任血管,90%为动脉,10%为静脉。 压迫三叉神经常见的动脉为SCA、AICA、PICA、BA;位置偏移或增粗的桥脑横静脉和桥静脉是常见的致病静脉。 压迫面神经常见的动脉为PICA、AICA、VA、SCA、BA。 压迫舌咽神经多见于PICA、VA。,

15、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66,责任血管,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67,MRTA 检查中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的判断标准: 压迫关系:神经血管接触部位示神经根有压迹改变; 接触关系:神经根与邻近血管之间的最短距离等于此血管的管壁厚度,神经根无明显压迹; 无接触关系:神经根与邻近血管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此血管的管壁厚度。,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68,F,37Y. Left trigeminal neuralgia.,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69,F,26Y. Left trigeminal neuralgia.,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70,MRTA的局限性,三叉神经根及面听神经邻近的小血管袢环绕神经走行,MRTA成像时可造成假阳性 少数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是由于静脉压迫所致,MRTA成像对静脉通常不显示,可以出现假阴性 MRTA 在判断是否有神经血管接触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因素,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71,男 61岁 右眶上反复发作电击样疼痛6年,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72,M,64y. Right trigeminal neuralgia,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73,女 47岁 反复发作左侧面部肌肉抽搐20天,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74,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