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ppt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17627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6.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ppt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6课 北宋的政治,学习目标,1、了解北宋建立和统一的史实 2、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3、理解宋朝政治的特点及其利弊,自主感知:,1、找出北宋建立和统一的相关史实 2、宋太祖是如何一步步强化中央集权的?(提示:军事、中央、地方) 3、宋太祖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具体有哪些措施?由此对宋朝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北宋的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960年,赵匡胤 (宋太祖),开封 (东京、汴梁),“先南后北”,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统一。,北宋,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图,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此

2、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君臣密谈,共谋天下,加强中央集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3、军队定期换防,分割相权,1、派文臣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 2、设置通判 3、设置转运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权(行政),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军队定期换防,分割相权,派文臣任州县长官 设置通判 设置转运使,钱(财政),兵(军事),皇帝,皇权大大加强,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说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一: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

3、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积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消极: 削弱军队战斗力,地方贫弱,北宋官员人数(单位万),造成官僚机构臃肿,效率低下,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3、军队定期换防,分割相权,1、派文臣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 2、设置通判 3、设置转运使,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

4、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思考:宋朝为什么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有何共同点?,思考:宋朝为什么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三,原因:防止武将跋扈与兵变篡权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二、重文轻武,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抑制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及至军队。,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政治家

5、、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逐渐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宋朝文官出行图,文官地位提高,二、重文轻武,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度,励学篇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代汪洙神童诗,材料:宋太宗在位22年,举行8次科举考试,共取中6000余人。任用的宰相9人,科举出身

6、的占6人。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说说宋代科举制度有什么新发展?,增加科举取士名额,进士授官从优,二、重文轻武影响,积极: 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为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奠定基础 消极: 削弱军队战斗力,留下隐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 )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 )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 )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 )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 )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X,X,强

7、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北宋建立、结束分裂),(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积贫积弱),一、披上一件黄袍得天下,二、扛起一座江山治天下,三、埋下一些祸根危天下,课堂小结,当堂作业,基础:CDADD BBCD 能力: ADB 中考: DDD,北宋的军队,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 禁军,北宋的正规军,由各地军队的精壮者抽调而成。宋太祖为了控制兵权,对禁军进行了改编,大约一半部署在京师,另一半安置在各地。 厢军,地方军,很少进行军事训练,多从事工役和杂役,因而也称为“役兵”。 乡兵,分处在各地,战时征召,闲时务农,类似于民兵性质。,内重外轻,杯酒释兵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通判,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 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制衡知州,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