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聋校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01520 上传时间:2021-04-2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聋校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教版聋校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教版聋校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教版聋校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教版聋校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聋校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聋校数学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聋校数学教案篇一:聋校数学十八册第一二教案 第一单元 有理数 第一课时 ( 设计:郝爱云 授课时间: 2021 年 月日 ) 修 订 栏 课 题:正数与负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知道,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产生了1、2、34这些数,我们把它叫做什么数?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其他类型的数,如冬天时气温是零下5.为了能表示这些量,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数。 板

2、书:正数与负数 二、探究新知 1自学课本P1-3,讨论下面的问题: (1)在温度计中,0是如何规定的?如果温度计液面在0以上第5个刻度处,则它的温度应记作什么?如果液面在0以下第5个刻度处,应记作什么?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自学课本并讨论上面的问题 指名回答 2自学第4页,讨论: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 (1)学生自学课本 (2)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大于0的数叫正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 (4)指出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学习例1 (1)出示例1 (2)学生试做 (3)师讲解点评 4学习例2 (1)出示例1 (2)学生试做 (3)师讲解点评 三、

3、巩固练习 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1)温度指在0以下第4个刻度处,温度指在0以上第8个刻度处。 (2)某城市高于海平面108米,某地低于海平面15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共同订正。 2任意写出5个正数与5个负数,并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1)指名板演 (2)共同订正 3指出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把它们读出来。 32+6, -8, 75, -04, 0, , 915, -, +7 73 指名回答。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习题11 2、3、4 修 订 栏 第二课时 ( 设计:郝爱云 授课时间: 2021 年 月日

4、) 修 订 栏 课 题:正数与负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 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13-16, 0004, +, -, , -36, -4, +9651 825 (1)指名回答 (2)集体订正 板书:正数与负数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

5、表示;0用负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地方用正数表示它的高度,低于海平面的地方用负数表示它的高度。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板书:正数与负数 2自学课本P6、7 (1)学生自学课本, (2)回答下面的问题: 水位高于正常水位05米时,记作什么?低于正常水位03记作什么? 物品重量比标准重量重003克,就记作( ),比标准重量轻001克,就记作( ),切好等于标准重量就记作( )。 指名回答。 3学习例3: (1)出示例3 (2)读题 (3)互相讨论后交流 向西运动5米记作-5米, 6米表示向东运动6米。 原地不动记作0米。 三、练习 1如果一个物体下降3米记作-3米,那么上

6、升4米记作什么?不升不降记作什么? 2如果一个物体向西运动6米记作-6米,那么向东运动4米记作什么?(1)指名学生回答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习题11 7、8、9 修 订 栏 第三课时 ( 设计:郝爱云 授课时间: 2021 年 月日 ) 课 题:有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范畴。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正分数与负分数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运动为正 (1)向左移12米应记作什么? (2)当记作“8米”

7、时表明什么? 指名回答。 2下列各数中,313, -2, 1.5, -6, -3.5, 105, -23, 82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二、探究新知 1自学课本P8,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整数?什么叫分数? (2)整数和分数统称什么? 指名回答 2学习例4 出示例4:分别写出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 3, -5, 37, 0, - (1)分组讨论, (2)学生试做, (3)师评讲。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是整数还是分数?分别写出来。 13 -7, 101, -, 89, 0, -067, 1 6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11

8、, 87, -0.37, +3, -63 22修 订 栏篇二:聋校数学第十四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四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例1、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例1 1/2+5(1/3)1(1/3) =1/2+16/33/4 想: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 =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例2 3(1/5)1(2/3)+1/52(1/7) =16/5(5/3+1/5)15/7 =16/528/1515/7 想: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 =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

9、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练习:做一做 作业:练习一1、2、3题。 教学后记: 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应注意巡视,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给予个别的辅导和纠正。还应提醒学生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不仅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必须要分清什么时候需要通分什么时候需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一58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5. (1)学生练习: 先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2)老师讲评。 6. (1)学生练习: 先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2)老师讲评。 7. (1)学生练习: 本题都是三四步的分

10、数混合运算,计算比较复杂。学生做题时,可先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 (2)老师讲评。 8. 说出下面的图形的名称,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1) 学生练习: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2) 老师讲评。 作业 :练习一6、7、8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例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例3 2(1/7)+1(1/8)5/9+3/8 =2(1/7)+9/85/9+3/8 =2(1/7)+(5/8+3/8) (应用了什么定律?) = =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11、。 练习:做一做 作业:练习一10-12题。 教学后记: 教学例3时,可以先出示例题,让学生想一想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然后指名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演算。 第四课时教学目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一1318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练习: 13.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评。 14. (1)学生 练习: 要充分运用各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 老师讲评。 15. (1)学生 练习: 要充分运用各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 老师讲评。 16. (1)学生练习: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2)老师讲评。 17. (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

12、、计算、答题。 (2) 老师讲评。 18. (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题。 (2) 老师讲评。作业:练习一1418题。 第五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例4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例4 计算3.258/392/5 =13/48/392/5 =1(2/3) 因为计算分数乘除法时,有时可以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所以,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一般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 练习:做一做 作业:练习二1、3题 教学后记: 教学例4以前,可以先复习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出示例

13、4,让学生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方便。由于本题中的8/39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都化成分数计算比较简单。 第六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篇三: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 教学要求 1、 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

14、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 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4、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 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步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以及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分数加减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 分数

15、加减法(3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8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4课时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课时 5整理复习 2课时 二、 分数乘法(23课时) 1 乘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15课时 2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4课时 3 倒数的认识 2课时 4 整理复习 2课时 三、 分数除法(26课时) 1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2课时 2 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比 7课时4 整理和复习 3课时 一、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 使学生理

16、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3 使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正确的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4 使学生回2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课时:3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例1、2 目的: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具:小黑板 过程: 一、 复习(小黑板) 的分数单位是()。 是( )个 。 是4个()。3个 是()。 二、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学习指导 例1 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 ,做小旗用去 。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做纸花用去2/5 做小旗用去1/5 共用去? 想:2个 加1个 是3个 ,就

17、是 。 + = 答:一共用去这张纸的 。 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练习: + =+ = 例2 一块布长 米,用去 米。还剩多少米?(小黑板) 用去 米 剩?米 布长 米 想:9个 米减去6个 米剩3个 米,就是 米。 - = (米) 答:还剩 米。 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练习: - = + =小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相同。 作业:1、课堂作业:P6 45 2、课外作业:P63 教学后记: 教学新知识前,可以先复习分数单位的概念,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分数单位,然后给出一个分数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并说

18、出里面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让学生说说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二课时 内容:例3、4 目的: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具:小黑板 过程: 复习(小黑板) + =+ = - = + =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学习指导。 例3 王老师拿来一张硬纸,做数学卡片用了这张纸的 ,做试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 。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共? 想: 和 的分母相同,也就是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 和2个 直接加起来,是5个 ,也就是 。 + = = 答:一共用了这张纸的 。 练习: + = + = 例4 王老师用一张硬纸的 做数字卡片和试题卡片。做数字卡片用了这张纸的 ,

19、做试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 共 - =()/7=想: 和 可以直接想减吗?为什么? 答:做试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 。 练习: - = - = 比较上面两个例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有什么共同点。 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法则:(小黑板)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小结: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作业:1.课堂作业:P77 8 2.课外作业:P79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运用加减法法则计算。 教学内容:例5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 = + =- = - = 新授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指导学习: 例5计算: (1) + = (2)1

20、- = + =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 能化成整数的要化成整数 =1 1- = - 把整数化成分数 =加减法法则 = 练习:+ = 1- = + = 1- = 小结:熟练的运用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作业: 1.课堂作业:P7 10 11 2.课外作业:P7 12 教学后记: 教学例5时,可以先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怎样把1化成与其他分数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运用加减法法则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例6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 = 1- = + = 1- =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21、 学习指导: 例6计算 + (小黑板) + = = 假分数需要约分 = 化成带分数=1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一般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小黑板) 练习: + = - = + = - = 小结: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时候,能化简的要化简。 作业:1. 课堂作业: P8 14、15 2. 课外作业: P8 14 第五课时 教学目的:进行连加或连减计算。 教学内容:例7、8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1- = + = + =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学习指导。 例7 小华做数学作业用了 小时,做语文作业用了 小时,画图画用了 小时,一共用了多

22、少小时?(小黑板) + + =约分 = 化成带分数 =1 (时) 答:一共用了1 小时。 练习: + + + 例8 计算1- - 1- -把整数化成小数 = - - = 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0 练习:做一做 小结:学习了分数的连加和连减。 作业: 课堂作业:P8 17、18、19 课外作业:P8 20 教学后记: 教学例7时,着重引导学生把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 推广到几个分数连加。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题中已知条件中的分数是带有单位名称的,因此在写出计算结果后还要注上单位名称。 第六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21-25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 人教版聋校数学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