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的产生和发展综述.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31171 上传时间:2021-05-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生导师制的产生和发展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本科生导师制的产生和发展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本科生导师制的产生和发展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本科生导师制的产生和发展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本科生导师制的产生和发展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生导师制的产生和发展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生导师制的产生和发展综述.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本科生导师制的产生和发展综述 【摘要】导师制产自牛津大学,并以其独特的优势影响着整个世界教育的发展,使得这一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本文即对本科生导师制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初步综述。 【关键词】导师;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 导师制起源于早期的牛津大学,关于其具体的产生时间,在学界则有多种不同的看法。若暂且抛开时间问题不谈,仅就导师制产生的影响力来看,无疑是巨大的。导师制产生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大学都先后予以采用。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 (一)导师制的涵义 在王焕勋主编的实用教育大辞典中称导师制是高等教育学校“采用的教育和训练学生的一种制度每个导师指导410人,负责学生的教育和行为及其生活”。1

2、由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曾给出了如下定义,认为导师制是“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2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研究者对导师制的内涵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和理解。例如:于永、高艳阳、仪建红在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中对导师制含义的界定与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相近,认为导师制是高等学校实行的一种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 (二)本科生导师制 由秦惠民主编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中,将导师制定义为:“是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学管理制度”3。不难看出,此处的定义是专指研究生导师,并不包含本科生导师。 陈

3、瑜在其论文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探讨中,称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给学生配备导师,并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行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和人才培养的制度。并且谈到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导师制一般用于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养,而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施,生源扩招以及教育体制改革地推进,在本科教育着施行导师制逐渐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徐志峰在其本科生导师制于辅导员制的关系研究中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含义进行了总结,认为: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本科教育阶段实行导师制的一种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选取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教师来指导一定数量在校本科生的专业学习、思想修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方式,进而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培

4、养国家需要的栋梁的教育制度。 刘安吾的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导师制的比较研究中,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就是在实行班级制和年级辅导员制的同时,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指导老师的学生管理与思想品德教育制度,导师们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个性特点制定成才计划,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快速成长。而研究生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 曾凡东在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一文中提到,所谓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实行班级制和辅导员制的同时,聘请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

5、业务素质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的指导老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制度。4 1、本科生导师制的类型 (1)全程导师制 所谓全程导师制,是指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就为其配备导师,在本科四年期间,由导师担当学生的领路人,全面指导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把教书与育人两个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学习上,做到因材施教,指导大学生合理选课,并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思想上,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生活上,要关心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帮他们

6、解决实际困难。此外,导师还要帮助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他们走出就业难的困境。 (2)年级导师制低年级导师与高年级导师 笼统来说,低年级是指大一、大二,高年级是指大三、大四。之所以要将本科四年区分为低年级与高年级,并分别实行低年级导师制与高年级导师制,是因为本科生四年的学习生活,其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是不同的。在低年级,可由院系为学生配备导师,一个班级由一名导师负责。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在高年级,导师制一般采取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的方法,最终由一名导师指导3至10名学生,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

7、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因此,这种高年级导师制也可称之为科研导师制。 (3)全员导师制 全员导师制,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导师对其提供全方位的指导,这种全员导师制,不论是在导师的人员配备上,还是在导师管理对象的数量上,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导师制来说,范围较广,所以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可以大范围地培养人才,有利于教学和管理,但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精英人才。 (4)精英学生导师制 当前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忽视对精英的培养,为了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些大学挑选出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作为培养对象,为他们配备资深教师,对其进行个别

8、指导,让这部分优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全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今后的创新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 顾名思义,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是指导师重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的制度。此类导师,一般选择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及素养的老师担当,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其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与难题,专门辅导学生心理和思想上的问题。因为这种导师制仅仅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对专业学科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往往不利于单独在大学中开展,但可结合其它导师制同时进行。 (6)学生宿舍导师制 学生宿舍导师制与思想政治导师制有相似之处,导师主要是对学生的生活及思想动态进

9、行及时把握,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本科生导师制的功能 自本科生导师制产生以来,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那么,本科生导师制具备哪些功能呢,从上述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分类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本科生导师的主要职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学习,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尤其对于刚入大学校门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怎样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怎样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是至关重要,这关系着本科学习阶段的学习成效,因此,对于本科生导师来说,引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引导他们进行科研就成为一个重要职能。 (2)对学

10、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如今处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知识大爆炸,各种思潮对大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3)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面临着千差万别的问题,因此,本科生导师要准确把握所负责学生的生活困难和心理动态,是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本科学业生活的关键。 (4)给予学生继续教育或择业的建议 本科教育结束阶段,大学生将面临很多选择,是选择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还是选择就业,如果想考研,那么如何选择专业,如果选择就业,那又该选择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这些问题上,导师们都应给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指导。 总之,本科生导师制

11、的主要功能和目标,就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大学生个人素质及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产生 王焕勋主编的实用教育大辞典中说道:导师制起源于英国,是十四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学校开始采用的教育和训练学生的一种制度,英国牛津、剑桥大学率先实行,以后逐步推广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每个导师指导410人,负责学生的教育和行为及其生活,至今600 多年,导师制仍然流行于欧美众多大学之中。5 杜智萍在其论文19世纪以来牛津大学导师制发展研究中,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牛津大学导师制起源问题的五种不同观点做了综述,并且认为“应将导师制视为一种教学制度,应当结合其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本质特征的

12、形成来确定它的产生时期。虽然导师教学的形式在中世纪牛津作为总学之后就已经出现,但是它的制度化形成应当以威廉威克姆在其新学院中率先实行付薪的导师制为标志”6。 我们此处暂且不论上述各种关于起源时间问题的争论谁是谁非,因为笔者亦赞同杜智萍的研究结论,以威廉威克姆的首创作为导师制制度化的开始。 中世纪的大学,学院的创办目的是慈善,即为贫穷的学生提供伙食与住宿的地方。为了防止学生滋生事端,学院通常会为学生们配备专门的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管理。十三世纪之后,学院在欧洲国家得到飞速发展,学院的教师除了最初的管理职能之外,又新增了指导的职能;随着教育活动、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增多,学院也逐渐形成了较为规范的

13、管理制度,这无疑为之后牛津大学首创的导师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众所周知,导师制产生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新学院。而新学院始建于1380年,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创建。最初落成使用时,仅仅只是为贫穷的学生们提供食宿,尚无固定教师,仅有少数教员负责监督指导16岁以上学生的学业及品行,这可以看作是本科生导师制的产生雏形。那时的牛津大学,包括新学院在内共有七所学院,当时还未建立起专门学院,因此学校组织相当松散,来自英国不同地区的学生之间、学生与市民之间的矛盾很大,时常会发生冲突,为了便于管理,加强对学生的约束,威廉威克姆在新学院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这种规定后被其他学院纷纷效仿。至14世纪后,新学院才聘请

14、教师,逐渐由单纯的慈善机构向半独立的教学、研究机构转变。新学院导师制的基本规定是:任何人要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必须得到学院及大学的双重认可,各学院的导师制与牛津大学的学院制度是相匹配的。根据这一制度,每个进入牛津大学的学生都将有自己的导师,负责对他们的专业学习等加以指导。导师每周给他所负责的几名学生上专业课,上课时会与学生展开讨论,并在课下为学生布置需要看的书目和需要完成的作业,通过这种模式,教授基本的读书学习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至十七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除了在本科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之外,更是在研究生教育中普遍采用这种制度。1869年,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在哈佛大学推行本

15、科生选课制,伴随着选课制的出现,1872年,哈佛大学开始实施学分制,此后,选课制和学分制迅速在美国其他高校实行开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牛津、剑桥等高校也纷纷开始引入学分制,并进一步将普遍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再运用于本科生的培养中之中。例如,在剑桥大学,学院是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学生进入大学后,学院为所有的本科生配备导师,导师由各专业的教师兼职,学校为本科生导师提供相应的活动经费等等。之后,剑桥的做法也逐渐成为国际一流大学通用的做法。 三、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国的发展 自导师制在牛津大学产生后,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后逐渐被剑桥大学吸取、引进、学习,再后来逐渐被欧美地区的大学普遍引用,目前,世界

16、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校都有本科生导师制的存在和发展。 总的来说,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发展过程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是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萌芽阶段,最早实施此制度的高校是30年代的浙江大学。已故浙江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费巩,曾在1929年至1931年间于牛津大学留学。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写了“施行导师制之商榷”一文,主张中国的高校实行导师制,因此,解放前的浙江大学,曾在竺可桢校长和费巩训导长的领导下,实行过一段时间的导师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期间,1938年由教育部颁布的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中要求各学校设立导师以监督学生的思想行为,这一

17、纲要的颁布为导师制的建立提供了政策支撑,1937年因战火波及,浙江大学师生搬离原来的校区,随后导师制就产生了。一位导师指导数名学生,为他们答疑解惑,与他们展开探讨,给他们指引方向,这使得学生的专业素养及思想道德都获得了全面提升。最后,由于政治因素,浙江大学被迫中断了本科生导师制。 第二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二十一世纪初。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开始全面学习、效仿苏联,导师制暂时退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舞台。至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轨道上转变,部分高校开始对教学管理等进行改革,针对本科生开始实行选课制与学分制。随着选课制的不断推进,使得导师制

18、的实行成为学分制能够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因此,本科生导师制又开始陆续在一些高校中实行开来。 第三阶段,是从21世纪初期至今。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行选课制与学分制,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逐渐成为各高校的培养目标。浙江大学于2000年初再次引入本科生导师制,随后,国内众多高校纷纷实施此制度,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但是,对于中国的大多数高校来说,本科生导师制仍是一个新生事物,这种制度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继续探索和研究。因此,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法,争取让

19、这一制度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总之,导师制是牛津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做出的重大贡献,也是牛津大学成功的秘诀之一。对牛津大学导师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必将有助于为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提供借鉴。 注释: 1王焕勋主编.实用教育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1995.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三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秦惠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4曾凡东.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10). 5王焕勋主编.实用教育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1995. 6杜智萍.19世纪以来牛津大学导师制发展研究D.河北

20、大学.2008. 【参考文献】 1王焕勋主编.实用教育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1995.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三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秦惠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4杜智萍.19世纪以来牛津大学导师制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8. 5徐志峰.本科生导师制于辅导员制的关系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09. 6陈瑜.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探讨C.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09. 7曾凡东.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10). 8于永,高艳阳,仪建红.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0). 9刘安吾.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导师制的比较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9(4). 文档资料:本科生导师制的产生和发展综述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