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对运动负荷问题的探究.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31567 上传时间:2021-05-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体育教学中对运动负荷问题的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体育教学中对运动负荷问题的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体育教学中对运动负荷问题的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体育教学中对运动负荷问题的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体育教学中对运动负荷问题的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体育教学中对运动负荷问题的探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体育教学中对运动负荷问题的探究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也在随之同步。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以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呢?在体育课中对于运动负荷问题有许多学者或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于一些做法和研究成果,在不同程度上对规范体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研究都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能够合理安排,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身体安全提供有利的保证。关键词:体育教学 运动负荷 积极作用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否适宜,是体育老师在课堂中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然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

2、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适当地安排运动负荷。在教学开始阶段,如在学校每学期的开始几堂课,运动负荷适当小些,以后逐渐加大。具体安排一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要遵循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的要求,运动负荷的增加是逐步的、适度的,如果增加过快、过猛,不仅不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有损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发生意外的伤害事故。所以,科学地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体育教学中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同时,如何才能有效地在体育课上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提高对运动负荷的认识所谓运动负荷,就是

3、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方面。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指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相当水平,持续一定时间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中学生承受两种负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量较大,后半部分较小。前低后高型则正好相反,运动量由小变大,如课的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连续立定跳远。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

4、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每节课中,将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的时间占到10分钟以上为佳,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有研究表明,只有使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达到极限的压力下,体力、心理和智力的自然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增强体能的目的。但是,运动负荷过大,又容易引起疲劳和损伤。因此,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学生,合理安排有效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因此体育教师要提高对运动负荷的认识。二、了解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1、运动强度的影响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如

5、学生6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6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所以,运动强度的大小对运动负荷有直接的影响。2、运动时间的影响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因此,运动时间适当安排是最好的。3 、练习密度的影响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

6、练习密度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负荷,一般与运动负荷成正比。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又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检验一堂课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效果的指标之一。然而,练习密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指标,它与体育课的诸多因素有着内在的联系。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当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注意的问题。4 、教学手段和组织措施的影响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教学手段是否恰当,组织措施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运动负荷。如教学中分组太少而导致学生长时间的等待,从而使运动负荷过小;如练习的间歇时间大少,又使运动负荷过大。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1、根据

7、课的类型不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不同类型的课其运动负荷应该是不同的,如新授课,一般练习密度和强度中等;复习课练习密度和强度为中等以上;展示课、总结课一般练习密度中等强度较大;测验课一般练习密度较小而练习强度较大。2、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高矮胖瘦之分,身体素质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我们人为的为他们制定的统一的标准或要求,必然会造成有的学生没感觉到累而有的学生却吃不消,这样的锻炼或练习效果肯定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在安排运动负荷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的运动负荷,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

8、来安排,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并要大、中、小负荷合理的交替。到课的结束部分,应逐步降低运动负荷,使学生身体恢复到相对平静状态。教师在备课中要周密地安排负荷,预计心率曲线,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还要仔细观察学生,通过学生的各个表情及完成动作的质量、动作的准确性、控制身体的能力、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合理。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脉搏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研究,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可以通过改变联系的内容、重复次数,延长或缩短练习的时间、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练习的顺序和组合,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4、根据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对运动负荷

9、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合理确定。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如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是集中练习立定跳远,学生初步掌握动作后,可结合快速奔跑加两次立定跳远约3分钟,后半部分就可安排运动强度较小的由走组成的平衡游戏。 四、根据教材内容,确定练习密度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

10、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爬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学生的练习密度。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例如,一年级教师为了发展学生听信号调节运动的能力,培养其灵敏协调素质,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体育游戏。其玩法是,教师站在一直径为33.5米的圆圈中心击鼓,学生分别站在圆圈的边线上,游戏共分三轮。第一轮是教师击鼓,学生听教师的信号沿逆时针方向绕边线快跑,约50秒,鼓声停止,学生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没找到“朋友”的学生立即退出游戏。第二轮变化为学生听信号双脚沿边线行进跳,第三

11、轮则变跳跃为竞走。后二轮均为鼓声停止,学生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学生跑、跳和竞走的时间和距离,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显然,此教师的教材安排是较合理的。五、灵活运用适当的教法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体育课时应精讲多练,应使学生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一般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在3555较为适宜)。还应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学生的运动负荷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

12、练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在各个年级,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由于低中年级学生对活动结果已变得十分关心,因此,在低中年级可多采用竞赛法,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使一切组织方法都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学生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学生因等待

13、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意力的分散。六、准确测量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

14、,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总之,安排运动负荷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理状况和心理感受。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调整练习的次数和组数、练习的强度和时间、器械的坡度和阻力,也可以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老师还要根据当时的课程内容、学生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而定,做到科学合理、灵活机动,在完成体育课程的同时,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牟先涛.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解决运动负荷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7、92顾渊彦.体育课运动负荷测定有待完善J.体育教学,2007、63吴宏健.新一轮体育课改革带来的困惑和误区J.体育学刊,2005、94周登崇.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