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上)统练数学试卷(解析版) .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39455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题】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上)统练数学试卷(解析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真题】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上)统练数学试卷(解析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真题】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上)统练数学试卷(解析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真题】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上)统练数学试卷(解析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真题】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上)统练数学试卷(解析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题】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上)统练数学试卷(解析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题】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上)统练数学试卷(解析版) .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上)统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已知方程+=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m的取值范围是()A9m25B8m25C16m25Dm82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ABCD3已知椭圆+=1上的一点M到焦点F1的距离为2,N是MF1的中点,O为原点,则|ON|等于()A2B4C8D4直线y=kx+1(kR)与椭圆+=1恒有公共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A(0,1)B(0,5)C1,5)(5,+)D(1+)5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0的点M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A(0

2、,1)B(0,C(0,)D,1)6已知F1(4,0),F2(4,0),又P(x,y)是曲线+=1上的点,则()A|PF1|+|PF2|=10B|PF1|+|PF2|10C|PF1|+|PF2|10D|PF1|+|PF2|107过点A(11,2)作圆x2+y2+2x4y164=0的弦,其中弦长为整数的共有()A16条B17条C32条D34条8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过F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若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ABCD二、填空题共6小题9已知直线5x12y+a=0与圆x22x+y2=0相切,则a的值为10已知椭圆G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轴上,

3、离心率为,且G上一点到G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2,则椭圆G的方程为11椭圆+=1的焦点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PF1|=4,则|PF2|=,F1PF2的大小为12已知P为椭圆+y2=1上任意一点,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PF1|PF2|的最大值是,|PF1|2+|PF2|2的最小值是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x2+y28x+15=0,若直线y=kx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则k的最大值是14设F1,F2分别为椭圆+y2=1的焦点,点A,B在椭圆上,若=5;则点A的坐标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

4、程15已知圆C:x2+y24x6y+9=0(I)若点Q(x,y)在圆C上,求x+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II)已知过点P(3,2)的直线l与圆C相交于A、B两点,若P为线段AB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16已知椭圆C: +=1(ab0)的离心率为,其中左焦点F(2,0)(1)求椭圆C的方程;(2)若直线y=x+m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线段的中点M在圆x2+y2=1上,求m的值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与点A(1,1)关于原点O对称,P是动点,且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积等于()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设直线AP和BP分别与直线x=3交于点M,N,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

5、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015-2016学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上)统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已知方程+=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m的取值范围是()A9m25B8m25C16m25Dm8【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分析】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即可得出【解答】解:方程+=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m+925m0,解得8m25故选:B2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ABCD【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分析】根据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可知a=2b,进而可求得c关于a的表达式,进而根据求得e【解

6、答】解: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a=2b,椭圆的离心率,故选D3已知椭圆+=1上的一点M到焦点F1的距离为2,N是MF1的中点,O为原点,则|ON|等于()A2B4C8D【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分析】首先根据椭圆的定义求出MF2=8的值,进一步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求的结果【解答】解:根据椭圆的定义得:MF2=8,由于MF2F1中N、O是MF1、F1F2的中点,根据中位线定理得:|ON|=4,故选:B4直线y=kx+1(kR)与椭圆+=1恒有公共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A(0,1)B(0,5)C1,5)(5,+)D(1+)【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分析】求出直线结果的定点,利用直线

7、与椭圆恒有公共点,列出不等式组求出m的范围【解答】解:由于直线y=kx+1恒过点M(0,1)要使直线y=kx+1与椭圆+=1恒有公共点,则只要M(0,1)在椭圆的内部或在椭圆上从而有,解可得m1且m5故选:C5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0的点M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A(0,1)B(0,C(0,)D,1)【考点】椭圆的应用【分析】由=0知M点的轨迹是以原点O为圆心,半焦距c为半径的圆又M点总在椭圆内部,cb,c2b2=a2c2由此能够推导出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解答】解:设椭圆的半长轴、半短轴、半焦距分别为a,b,c,=0,M点的轨迹是以原点O为圆心,半焦距c为半

8、径的圆又M点总在椭圆内部,该圆内含于椭圆,即cb,c2b2=a2c2e2=,0e故选:C6已知F1(4,0),F2(4,0),又P(x,y)是曲线+=1上的点,则()A|PF1|+|PF2|=10B|PF1|+|PF2|10C|PF1|+|PF2|10D|PF1|+|PF2|10【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分析】根据题意,曲线表示的图形是图形是如图所示的菱形ABCD,而满足|PF1|+|PF2|=10的点的轨迹恰好是以A、B、C、D为顶点的椭圆,由此结合椭圆的定义即可得到|PF1|+|PF2|10【解答】解:F1(4,0),F2(4,0),满足|PF1|+|PF2|=10的点在以F1、F2为焦点

9、,2a=10的椭圆上可得椭圆的方程为,曲线表示的图形是图形是以A(5,0),B(0,3),C(5,0),D(0,3)为顶点的菱形由图形可得菱形ABCD的所有点都不在椭圆的外部,因此,曲线上的点P,必定满足|PF1|+|PF2|10故选:C7过点A(11,2)作圆x2+y2+2x4y164=0的弦,其中弦长为整数的共有()A16条B17条C32条D34条【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化简圆的方程为标准方程,求出弦长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取其整数个数【解答】解:圆的标准方程是:(x+1)2+(y2)2=132,圆心(1,2),半径r=13过点A(11,2)的最短的弦长为10,最长的弦长为26,(分

10、别只有一条)还有长度为11,12,25的各2条,所以共有弦长为整数的2+215=32条故选C8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过F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若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ABCD【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分析】设点P在x轴上方,坐标为,根据题意可知|PF2|=,|PF2|=|F1F2|,进而根据求得a和c的关系,求得离心率【解答】解:设点P在x轴上方,坐标为,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F2|=|F1F2|,即,即故椭圆的离心率e=故选D二、填空题共6小题9已知直线5x12y+a=0与圆x22x+y2=0相切,则a的值为18或8【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

11、公式;圆的标准方程【分析】求出圆心和半径,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求出a的值【解答】解:圆的方程可化为(x1)2+y2=1,所以圆心坐标为(1,0),半径为1,由已知可得,所以a的值为18或8故答案为:18;810已知椭圆G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为,且G上一点到G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2,则椭圆G的方程为【考点】椭圆的标准方程【分析】由题设条件知,2a=12,a=6,b=3,由此可知所求椭圆方程为【解答】解:由题设知,2a=12,a=6,b=3,所求椭圆方程为答案:11椭圆+=1的焦点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PF1|=4,则|PF2|=2,F1PF2的大小为12

12、0【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分析】第一问用定义法,由|PF1|+|PF2|=6,且|PF1|=4,易得|PF2|;第二问如图所示:角所在三角形三边已求得,用余弦定理求解【解答】解:|PF1|+|PF2|=2a=6,|PF2|=6|PF1|=2在F1PF2中,cosF1PF2=,F1PF2=120故答案为:2;12012已知P为椭圆+y2=1上任意一点,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PF1|PF2|的最大值是4,|PF1|2+|PF2|2的最小值是8【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分析】借助于椭圆的定义得|PF1|+|PF2|=2a,设|PF1|=m,|PF2|=n,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即可|PF1|P

13、F2|的最大值利用PF1|PF2|的最大值,即可得到的|PF1|2+|PF2|2的最小值【解答】解:由题意:椭圆+y2=1,可得a=2,P时椭圆上任意一点,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由椭圆的定义得|PF1|+|PF2|=2a,设|PF1|=m,|PF2|=n,即m+n=2a=4,m+n,当且仅当m=n时取等号所以:mn4即|PF1|PF2|的最大值为4|PF1|2+|PF2|2的=m2+n22mn=8当且仅当m=n时取等号所以|PF1|2+|PF2|2的最小值8故答案为:4,8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x2+y28x+15=0,若直线y=kx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

14、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则k的最大值是【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由于圆C的方程为(x4)2+y2=1,由题意可知,只需(x4)2+y2=1与直线y=kx2有公共点即可【解答】解:圆C的方程为x2+y28x+15=0,整理得:(x4)2+y2=1,即圆C是以(4,0)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又直线y=kx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只需圆C:(x4)2+y2=1与直线y=kx2有公共点即可设圆心C(4,0)到直线y=kx2的距离为d,则d=2,即3k24k0,0kk的最大值是故答案为:14设F1,F2分别为椭圆+y2=1的焦

15、点,点A,B在椭圆上,若=5;则点A的坐标是(0,1)【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分析】作出直线F1A的反向延长线与椭圆交于点B,由椭圆的对称性,得,利用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及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列出关于x1,x2的方程,解之即可得到点A的坐标【解答】解:方法1:直线F1A的反向延长线与椭圆交于点B又由椭圆的对称性,得设A(x1,y1),B(x2,y2)由于椭圆的a=,b=1,c=e=,F1(,0)|F1A|=|x1|,|F1B|=|x2|,从而有: |x1|=5|x2|,由于x1,x2,x10,x20,即=5=5 又三点A,F1,B共线,(,y10)=5(x2,0y2)由+得:x1=0代入椭圆的方程得

16、:y1=1,点A的坐标为(0,1)或(0,1) 方法2:因为F1,F2分别为椭圆的焦点,则,设A,B的坐标分别为A(xA,yA),B(xB,yB),若;则,所以,因为A,B在椭圆上,所以,代入解得或,故A(0,1)方法三、由e=|,=5,e=,cos=,sin=,k=tan=,由,即可得到A(0,1)故答案为:(0,1)三、解答题共3小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5已知圆C:x2+y24x6y+9=0(I)若点Q(x,y)在圆C上,求x+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II)已知过点P(3,2)的直线l与圆C相交于A、B两点,若P为线段AB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

17、线与圆相交的性质【分析】(I) 设 x+y=d,d取最值时,圆和直线 x+y=d相切,则由圆心到直线x+y=d 的距离等于半径求得d 值,即为所求 (II) 由题意得 CPAB,由 kCP=1,可得 kAB=1,点斜式可求直线l的方程【解答】解:圆C:(x2)2+(y3)2=4,圆心C(2,3),半径r=2,(I)设 x+y=d,则由圆心到直线x+y=d 的距离等于半径得 ,x+y最大值为,最小值(II)依题意知点P在圆C内,若P为线段AB中点时,则CPAB,kCP=1,kAB=1,由点斜式得到直线l的方程:y2=x3,即 xy1=016已知椭圆C: +=1(ab0)的离心率为,其中左焦点F(

18、2,0)(1)求椭圆C的方程;(2)若直线y=x+m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线段的中点M在圆x2+y2=1上,求m的值【考点】圆与圆锥曲线的综合【分析】(1)由题意,得由此能够得到椭圆C的方程(2)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线段AB的中点为M(x0,y0),由消y得,3x2+4mx+2m28=0,再由根的判断式结合题设条件能够得到m的值【解答】解:(1)由题意,得解得椭圆C的方程为(2)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线段AB的中点为M(x0,y0),由消y得,3x2+4mx+2m28=0,=968m20,2m2=,点M(x0,y0)在

19、圆x2+y2=1上,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与点A(1,1)关于原点O对称,P是动点,且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积等于()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设直线AP和BP分别与直线x=3交于点M,N,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轨迹方程;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分析】()设点P的坐标为(x,y),先分别求出直线AP与BP的斜率,再利用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关系式,化简后即为动点P的轨迹方程;()对于存在性问题可先假设存在,由面积公式得:根据角相等消去三角函数得比例式,最后得到关于点P的纵坐标的方程,解之即得【解答】解:()因为点B与A(1,1)关于原点O对称,所以点B得坐标为(1,1)设点P的坐标为(x,y)化简得x2+3y2=4(x1)故动点P轨迹方程为x2+3y2=4(x1)()解:若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设点P的坐标为(x0,y0)则因为sinAPB=sinMPN,所以所以=即(3x0)2=|x021|,解得因为x02+3y02=4,所以故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此时点P的坐标为()2016年11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