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写作突出中心》优质课教案_6.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46617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写作突出中心》优质课教案_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写作突出中心》优质课教案_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写作突出中心》优质课教案_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写作突出中心》优质课教案_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写作突出中心》优质课教案_6.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活动课: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数: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可曾为一阵不经意的暖风而停下脚步?可曾为那刚刚萌出的嫩芽,而欣喜若狂?此时的西湖,应该暖风吹拂,烟柳摇曳,百花齐放了吧?让人不禁想起唐代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佳句。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寻觅春天的踪迹吧!二、大家现在看到的四幅图,显然是一年四季的景观。请说说这一年四季都有那些特征。三、寻春:刚才,大家谈的很好,现在,请大家认真欣赏下面这个片段,来领略我们身边的大好春光。四、讨论:大家欣赏了这些画面有什么样感受?是不是陶醉了?请大家根据刚才看到的片段,联系你自己的生活体验

2、,展开丰富的联想,谈谈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指导:天气变暖,气温升高 植物发芽变绿开花 蚂蚁出洞,燕子作窝河水解冻 春耕 穿春装,外出踏青春草:1、嫩绿2、充满生机、活力3、软绵绵春花:1、数量多2、种类丰富3、鲜艳、香甜春风:1、和煦2、温暖3、柔情、芳香春雨:连绵不断大家谈的很好,充满了诗意,一个个俨然成了诗人,老师也被你感动。五、诗赞春天: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无不为春的多彩而陶醉,被春的生机所打动,留下了很多赞美春天的诗句。以下是各组同学找到的赞美春天的诗句。分组朗读。六、绘春:古人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字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家可以根据诗绘画。春

3、天在画家看来,“万紫千红总是春”。浓浓的春意有时非的浓墨重彩来描绘开。先请大家来欣赏几位名家对春天的描绘。感想如何?我们的同学也拿起笔,根据对刚才几首诗的理解,描绘了他们所领会的春意。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七、诗歌竞赛教师评点八、赞春:刚才,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找寻春天的踪迹,真正感受到春天,浪漫而绚丽,清新而妩媚。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我们的同学不禁拿起笔,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春的呼唤!九、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总结:不同的人对春的感受也不同,让我们共同分享春天带来的喜悦钱塘湖春行、有人说,画是无字的诗,诗是无形的画,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的确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山水花鸟画。诗中描绘

4、的美好景色决非钱塘湖独有,每当春天到来,我就仿佛置身于钱塘湖的美景之中。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滁州西涧、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江晓景、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晓

5、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忆江南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

6、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