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期末论文 .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53959 上传时间:2021-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产评估期末论文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资产评估期末论文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资产评估期末论文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产评估期末论文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资产评估期末论文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产评估期末论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产评估期末论文 .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评分标准选题20%格式30%论文结构25%资料分析25%总分山 西 大 学 商 务 学 院 会 计 学 院学 年 论 文 关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文献综述姓 名 秦力颖 学 号 2012122222 专业班级 资产评估G2 所在系部 会计学院 指导教师 申海霞 日 期 2014年9月13日 目录一 研究意义1二 文献综述2(一)国外研究现状2(二)国内研究现状3三 总结4关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文献综述学生姓名:秦力颖 指导教师:申海霞【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个个巨型企业集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购成为了企业发展壮大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从2004年新的一轮企业并购浪潮开始,全球企业并购交易不断升温

2、,2010年全年总交易金额超过28,240亿美元。在此环境下,2011年,我国的并购市场在我国经济强劲发展和产业整合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实现了火爆增长的态势,并购活跃度和并购金额创下六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在企业并购市场空前活跃的同时,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的焦点。过去几年企业并购中,并购溢价已司空见惯,其中,也不乏巨额的并购溢价。而企业并购的溢价源于何处,高额的并购溢价是否符合并购方战略发展的需要,并购中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能否解释一个个骇人听闻的并购对价。一系列问题伴随着并购市场的发展摆在我们面前。【关键词】 资本 评估 企业价值 一 研究意义资本市场中并购事件无一不牵涉企

3、业部分或全部资产产权的转移,能否成功转移都需要合理的定价来支撑,这使并购资产的定价机制也面临考验。能否合理地评估并购资产的价值,决定了交易价格对资产真实价值的反映程度,也就决定了企业间并购交易能否顺利实现,同时它还影响着资本市场能否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纵观资本市场中层出不究的并购案例,其并购的方式各不相同,参与并购的主体也各不相同,那么目标企业定价所适用的评估方法也不尽相同,其中所体现的评估方法特点也就不同。因此,在并购资产的评估过程中,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评估方法的运用对资产交易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中国资本市场中企业间的并购活动为切入点,立足于不同的并购类型。着眼于研究以并购为目

4、的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分析不同的并购类型下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试图在资产定价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上提出一些有用之策,从而体现了以并购为目的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对于今后并购活动中的资产定价,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二 文献综述并购中的资产定价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中各界学者所热切关注的问题。能否合理地确定并购中的资产价格,选择适当的资产评估方法至关重要。国内外许多学者也针对并购中资产评估方法的应用作出了许多理论成果,并不断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一)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的许多学者在过去的并购历史长河中,通过探索研究,得出了多种关于并购活动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按照评估的方法途径不同,主要分

5、为资产价值法、现金流折现法、市场比较法、实物期权法和经济增加值法等等。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是现金流折现法,实物期权法和经济增加值是两种比较新的方法。1,企业价值评估的思想源于20世纪初艾尔文费雪的资本价值论。在资本与收入的性质这本著作里,费雪尔从人对收入的感受入手,分析了资本价值的形成过程,说明了资本价值的源泉,归纳了人们的投资决策过程。费雪尔认为收入是一系列的事件,正是人们每天感觉到的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事件构成了每个人的最终收入。费雪尔分析了享受收入、实际收入与货币收入的关系。他认为,享受收入是由一系列宜人的感觉或阅历所构成,它是最最根本的东西,没有它就没有后两种收入存在的可能性。实际收入从会

6、计、计量的角度来讲,是最具有操作性的。货币的作用不但体现在可以购买许多物品满足人们的生理和精神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说明资本的形成与资本价值的确定。资本的价值实质上就是未来收入的折现值,也就是说未来收入的资本化。进一步提出了资本价值理论,这是最早的企业价值评估和增长理论。他认为资本的本质价值来源是其未来带来的现金流 量的现值,由此看来,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应该取决于该企业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的折现值。这一理论成为后来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起点,为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费雪的价值评估理论是在确定性的前提条件下才成立,即未来的现金流量和风险折现率都被假设是己知的,很明显这一点与现实条

7、件严重不符,现实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集合,因此,费雪的价值理论仍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但不容忽视的是它对价值理论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2,从1958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著名的财务学家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Modigliani和Miller创立了“MM”理论,认为企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决策与运营,与鼓励分配政策无关。同时,他们利用数学模型,揭示了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内在关系,奠定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企业价值评估理论进入了实用性阶段。3,20世纪80年代,美国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Stem Stewart Co)在剩余收益概念和“MM”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经济增加值(

8、EVA)来评价企业的价值。1993年9月,美国财富杂志发表EVA:创造财富的关键一文,对EVA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完整表述。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EVA与股价的变化和公司价值有着较强的相关性。Kantor和Pettit7等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一致的结论,即EVA比传统指标能够更准确地衡量了经营业绩,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更强。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EVA来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主要工具。(二)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的并购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充满活力的市场,并购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仍处在借鉴与探索的阶段,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主要是以国外发展已较为成熟的估值定价理论为基础,再根据我

9、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从而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价值评估理论与实践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一批从事国有资产管理的专家和学者最先开始从西方引进资产评估理论和方法,并翻译出版了相关的评估著作,此为理论 山。1993年,我国资产评估协会成立,并专门翻译出版了国际评估准则,研究不断深入,研究重点从以介绍西方一般评估理论为主,转到注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引进与实践。1,对国有股转让定价方面的研究(1)朱金福(2007)肯定了国有股转让按市价进行,同时他也对其表示担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健全,导致市价有很大程度的失真现象,市价并不能如实体现企业的真实价值,而且上市公司国有股

10、转让一般都有涉及到控制权的变化,如果单纯地按市价转让国有股权,控股权的变化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这一问题关系重大,它不仅影响到国有股权转让的定价问题,更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问题。(2)周子元(2008)对国有股股权和社会法人股股权的转让价格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国有股股权转让中将每股净资产作为唯一决定因素,这说明国有股股权的转让价格并不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由行政规定主导的。相比之下,社会法人股股权的转让价格是以每股挣资产作为其重要依据,同时也结合了公司本身的获利能力和未来成长能力,尤其是公司未来收益的实现能力,从中看出市场机制发挥了其价值发现功能。(3)苏明(2

11、008)认为以市场价格作为国有股股权的转让价格的规定虽然与之前的每股净资产相比,有很大的突破,同时他提出转让价格不能脱离市场价格,但又不能完全按市场价格来定价,国有股股权的转让定价应该在其成本价与流通市价之间的范围内定价,使得国有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双方的利益达到均衡。2,对上市公司并购定价方面的研究(1)王少豪(2002)着眼于评估方法的应用研究,借鉴西方国家对于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对其所适用的评估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分别分析了现金流量折现法、相对估价法和期权定价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特点及其优劣势。(2)姜楠(2010)在资产评估原理一书中提出

12、由于并购评估目的的不同,评估时市场条件的差别,以及评估时资产的使用状态不同,评估中所适用的评估方法也应不同。他将评估途径分为市场途径、收益途径和成本途径三种,并对三种途径中的评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原理阐述和比较分析,对各评估方法的的适用条件也进行了说明,这种对于评估方法系统完整的归纳总结,极大地促进了评估方法在实践中的有效利用。(3)于春晖、刘祥生(2002)在企业并购理论实务案例一书中对并购中的评估方法做了系统全面的比较分析。对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并购所适用的评估方法应有所不同。上市公司的评估可以用收益分析、市场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三种。对于非上市公司,可以选择现金流量折现法、资产价值基础

13、法和收益法。其中资产价值基础法中又有五种价值类型,分别为账面价值、市场价值、清算价值、续营价值和公允价值。(4)翟宝忠、刘涛涛(2003)等人认为可以从资产价值、内在价值、市场价值和控制权价值四个层面来理解目标企业的整体价值。资本市场中并购活动可能采取不同并购方式,也可能涉及不同的并购主体和并购对象,那么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也应该与之相适应,体现“应类制宜,适当修正”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生命周期的公司在并购估价中应注意的问题。三 总结西方国家的学者在探讨并购中资产定价方法问题时,更加倾向于从定量的角度,善于运用各种估价模型来解决问题,但是实际应用中会发现模型中所需的各种参数很多情况

14、下无法准确获得,或者模型本身所需的假设条件无法满足,这些都制约了资产评估模型的实际应用。加之我国的市场体系尚处于逐步完善中,发展还不健全,使得在我国并购交易中应用西方国家的模型难上加难。与国外已有的众多理论研究相比,我国学者对并购定价方法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体现在对上市公司的估价问题上。鉴于国外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我国学者在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理论工具,但是具有创新性的成果较少。实务中,大多数并购交易价格都是以公司的财务数据为基础,由并购双方进行价格博弈而形成,这些都属于静态且孤立的价值评估。参考文献1 艾尔文费雪. 资本与收入的性质2 美国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财富 1993.93 姜楠资产评估原理 20014 于春晖、刘祥生企业并购理论实务案例 20025 刘萍.资产评估准则释义教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 中国资产评估师协会.企业价值评估.J.中国资产评估.1999.23(5):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