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78680 上传时间:2021-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蒹葭》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经蒹葭》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诗经蒹葭》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经蒹葭》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蒹葭》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诗经蒹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有关常识,掌握吟诵欣赏的技巧与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和语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做好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鼓励学生从语言角度品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中情感与思想;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经历。教学步骤:一、导聆听音乐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下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

2、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二、一读机械朗读 认真准备范读,用以感染学生。范读之后,再一句一句地领读,使学生首先在感性上熟悉这两首诗的读法。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必能读得比较顺畅,能大体上掌握句中的停顿。步骤:字音男女分组赛读蒹葭(jinjin)溯洄(shu)从之(x)湄(mi)道阻且跻(j)坻(ch)(zh)三、二读理解朗读给以必要的讲解和提示,并在此基础上划分诗的层次,使学生能贯通全诗,能说出诗的大意,然后进行朗读训练。这时学生会有层次感,可以听得出朗读者要告诉别人什么。要求:1、根据注释,发挥想象,描述内容。2、展示“有关资料译诗”,让学生与原诗比较,

3、选择所爱并说理由。3、齐读。1、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逆着曲水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2、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逆着曲水去找她,越走越高道儿难。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逆着曲水去找她,曲曲弯弯道儿拧。逆着直水去找她,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四、三读表情朗读教师应带领学生做好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充分活动起来。这是诗歌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抒情主人公的形

4、象鲜明而完美地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并继之以表情朗读直至成诵。总结:(学生自愿参加朗读比赛)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

5、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五、一背提示相同字蒹葭,白露。所谓伊人,在水。溯洄从之,道阻且。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六、二背个人赛背七、问题研究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提示:风格、表现手法

6、)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