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学生自主学习方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80626 上传时间:2021-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羚羊木雕》学生自主学习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羚羊木雕》学生自主学习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羚羊木雕》学生自主学习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羚羊木雕》学生自主学习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羚羊木雕》学生自主学习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羚羊木雕》学生自主学习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羚羊木雕》学生自主学习方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生自主学习方案科 目语文课 题羚羊木雕授课时间设计人审核人序 号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2理清文章线索、结构。3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充分感悟本文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象。4品味语言,了解烘托、反问的修辞手法及叙述中的倒叙和插叙。5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课前积累老师寄语: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 。 (罗马)西塞罗知识链接: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和等。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

2、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在此文中就运用了插叙的方法。如在爸爸妈妈逼迫自己向万芳同学要回“羚羊木雕”时,插入了自己与万芳同学的相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友情。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严谨,达到了写作的目的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友,不理解孩子的心,不尊重孩子们纯真的感情的行为。预习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犄()角怦()藏()刀脸颊()攥()着2. 根据意思写成语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完全不放在心上。( )

3、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3.读课文,完成下表内容时间事情叙述顺序或方法线索1开头今天今天2上星期3昨天4今天结尾今天小结反问句细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感知1. 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空格处完成下列情节概括:情节: 妈妈追查、逼迫( )爸爸( )插叙回忆( )我( ) 起因:我送木雕(插叙交待: )。 经过:要收回木雕(原因是: )。 结局:收回木雕(不好)。2. 文中有哪些叠词?有何表达作用?同学们找一找,用一种符号标示出来,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叠词“表现了xx(谁)怎么样。”怦怦:表现了 。紧紧:表现了 。静静:表现了 。 愉愉:表现了 。 嘿嘿:表现了 。慢慢:表现了 。呆呆:表

4、现了 。3. 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并用“是 的人”来回答。a.妈妈是一个 的人。b.爸爸是一个 的人。c.万芳妈是一个 的人。d.奶奶是一个 的人。e.万芳是一个 的人。f.“我”是一个 的人。4.你觉得万芳在得知“我”要索回羚羊木雕后的心理变化应该是怎样的?请概括回答。惊讶 5.“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这里为什么写到月亮?这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作者为什么这样写?7. 学习这篇文章,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请写在下面:精段赏析阅读课文16-2

5、2段,回答下列问题。1这段文字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 ,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扣住的两个字是_。2这段文字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时,主要运用的是( )A肖像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3联系上下文来看,这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4这段文字有概括叙述,有具体叙述,请按要求将段落序号填在横线上A概述:_。B具体叙述:_。能力挑战(一)仿写1.例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仿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_,_;朋友是_,_;(二)阅读课文2426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2与第24自

6、然段中“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相照应的一句话是哪一句?3. 第24自然段写奶奶“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此情此景,奶奶会说些什么呢?为什么又没有说?4第24自然段中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5.“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想一想,“妈妈的眼睛”是什么样的眼神?6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7从描写方法角度看第25、26自然段属于_和_。表现出了我的 。学习反思学习了这篇课文,我在写作技法上的收获是: ;当然,我从课文内容上,受到的人生启示是: ;美文赏析: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

7、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到肚子饿了。可是,她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这么想呢?

8、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给她吵架?”女孩愣住了。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站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 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阅读提示】故事很简单,记叙了一个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跑到外面,后来在一位卖馄饨的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最后一段是点睛之笔。文章捕捉司空见惯的小事,阐发刻骨铭心的哲理,应该仔细品味。【练习】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可是,她 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翻 掏 摸)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 了喜色。(露出 呈现 换成)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3、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个“又”字第二自“又”字4、第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5、第段是独句成段,分析其表意上的作用。6、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说说对第段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