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有磁〉教学反思doc.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0283856 上传时间:2021-05-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铁有磁〉教学反思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磁铁有磁〉教学反思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磁铁有磁〉教学反思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铁有磁〉教学反思doc.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理念 】磁铁有磁性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磁铁”第二课。基于“一切为了学生,对学生的终生学习负责”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原有经验,科学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创设充足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励学生的探究。在探究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动手实验能力和“推知”概括能力,并在尊重证据、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学科和语言表述实验结果。为学生架起的主建构科学知识的桥梁,体会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 树立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的意识。磁铁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磁铁几乎都是从

2、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 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 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回顾这堂课的教学,让人有喜也有忧,为能更好地惩前毖后,现反思如下。一、教学成功之处1 巧设悬念,引出探究对象教学开始,我创设了“表演小魔术”这样一个情景:在一只乒乓球内藏入几根小铁丝后重新粘合,并在手中放入磁铁。当我将乒乓球放在手上时,乒乓球就牢牢地“粘”在了上面。当学生看到这里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有的已在下面喊起来了。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

3、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孩子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乒乓球怎么会粘在老师的手上”正是小魔术产生的效果。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2. 合理使用材料,有效调空课堂。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有意地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多种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既达到了种类多、易比较的要求,又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其实就在身边;在下发材料前,先讲清实验的要求和注意点,避免出现实验操作的错误与失败;在汇报交流时,先要求学生把材料整理好,勿让材料影响交

4、流的有效性,使学生养成专心倾听的科学学习习惯。3. 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多种典型的实验材料和一块磁铁,把宝贵的时间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很多科学道理就是在学生不经意玩的过程中发现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课堂上的“玩”更能促进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在玩中一起讨论、相互启迪,最后达成共识。玩了近 8 分钟后,整理好材料开始交流。交流也是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

5、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见解,而交流能使这种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经过充分动手,学生有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惊喜发现,这些发现既让他们兴奋,又让他们疑惑不解。原有的认识通过合作探究产生了新的疑问,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磁铁吸引住的物体是什么材料,不能被吸引的物体又是什么材料, 学生直接认识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的材料,初步建立了“磁性”的概念。“玩磁铁”不仅仅成为本堂课探究的一个起点,而且为整个单元的探究活动埋下了伏笔,这也达到了我设计的意图。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材处理不够大胆 ,使学生动手探究的时间受到限制。要使学生比较充分地进行探究,只有给予学生足够

6、的活动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知道本课的重点是“探究磁铁的磁性”,但由于考虑到尊重教材活动的先后安排,也不敢尝试大环节教学。2、学生的探究还比较肤浅。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运用方法进行探究也是重要的。在“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这一问题时,我虽然引导学生想出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但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却不尽人意。那么, 在这两者之间肯定要教师做些什么,或者说教师应该如何处理或引导。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要学生在观察、实验、合作中学会探究并要持之以恒,这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正确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善于探究,深入探究。3、教学各环节的连接和过渡还需斟酌,教学语言和评价作用不容忽视。确实这点我不够注意,看来今后要经常审视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认识到自己及课堂更多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