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课标与教材解读第七册第2单元.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96760 上传时间:2021-05-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课标与教材解读第七册第2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课标与教材解读第七册第2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课标与教材解读第七册第2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课标与教材解读第七册第2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课标与教材解读第七册第2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课标与教材解读第七册第2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课标与教材解读第七册第2单元.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科第七册第二单元课标与教材解读 (内容摘要)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其中既有一以贯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又有可以分出层次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各个学段之间的目标环环相扣、螺旋上升。语文是人们相互交流的汉语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由此可想而知,研读课标和教材显得尤为重要。一、学段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

2、56年级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将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对于第二学段课程目标,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解析。(如图所示) (一)、知识与能力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7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8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

3、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9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0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11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并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

4、习习惯。二、本册的教学目标及要求解读(如图所示) 四年级上册八组专题,第一组,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读中感悟作者的生动描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第二组,激发观察与发现的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别人观察不到的,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第三组,体会童话的情趣盎然、奇妙,通过读文章让学生感悟到快乐要和大家分享,要讲诚信,要引导学生对幸福进行理解等;第四组,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第五组,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激发热爱祖国的自豪之情,渗透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第六组,通过来自同学间的、邻里间的、陌生人间的古今中外爱的故事,体会到爱是可以传递的,体会

5、到互相关爱所带来的欢乐和幸福,激发同情弱者,关心弱势之情;第七组,引导学生留心成长中的故事,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第八组,了解科学技术为我们带来的奇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畅想科技的发展。八组专题的内容目标层层递进,有机整合,构成了一个科学系统的专题链。生字表一200字两会,表二200字四会,另根据八组专题配备了8篇选读课文,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此外,本册教材和三、五年级的教材相互联系,体现延伸,体现了遵循规律,螺旋上升的特点。拿“成长的故事”专题为例:三年级上册专题为“多彩的生活”,提出的目标是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三年级下册专题是“丰富多彩

6、的儿童生活”目标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烦恼,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四年级上册专题为“成长的故事”,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五年级下册专题为“永远的童年”,提出的目标是初步领悟表达情意的方法,积累语言,懂得珍惜生活,更好的享受童年生活。四个专题相互联系,螺旋上升。三、第二单元内容标准解读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观察与发现”,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这五个领域都提出了具体目标:(如图所示) 识字与写字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3个词语,会读会

7、认24个词语。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4.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口语交际1、通过对三幅图画的多次观察,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仔细观察、反复看、多角度看。2、

8、引导学生交流,培养学生把观察的过程说清楚、讲完整的能力。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的能力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把自己的所观所感写下来。学写观察日记。2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综合性学习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四、教材解读 (一)、教材编写特点(

9、如图所示) 1、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2、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这些泡泡有以下几种形式:有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如蟋蟀的住宅中“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有的是引导理解句段的内容,如爬山虎的脚中“我来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3、 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有的是自己提

10、出朗读积累的要求;有的是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有的是就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感受。这样的编排,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同学合作学习。4、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这是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一种形式。“词语盘点”中所列词语只是保底的要求,还可以要求学生补充自己在本组课文学习中注意到的其他词语,甚至是在课外学习中的词语。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5、“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这四个固定栏目,还有“成语故事”“展示台”“趣味语文”和“宽带网”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不固定栏目,分别在

11、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综合性学习”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一些语言现象,发现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针对第二单元,认真细致观察才能表达清楚。展示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 (二)单元知识结构 ( 如图所示): 本单元包括:5古诗两首、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和语文园地二,教材对每一课都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我归纳以下几点: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3个词语,会读会认24个词语。 2、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

12、词语,积累好词好句。3、理清文章顺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以抓住“观察和发现”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觉到观察与发现的乐趣。 5、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的兴趣,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6、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7、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8、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认真倾听别

13、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写下来。学写观察日记。(三)知识的立体式整合横向整合(如图所示)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纵向整合(如图所示) 观察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材在一、二年级中安排了几个专题,都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而中段教材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想象画面,能写简单的观察日记。五六年级则更

14、进一步的要求学生养成时时观察的习惯,生活中处处有发现,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并能完成完整的习作。五、我的建议 1、教学建议这一组文章文笔清新、结构精巧、文情并茂,作者不仅以拟人的笔调向我们描述了自然界里植物和昆虫的美好生活,而且还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做: (1)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在教学古诗两首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内容、欣赏品析古诗文的语言美,而且还要在读诵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古诗教学除了理解、读诵、品析这几种手段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感悟和想象,所以教学时要让学生体验并学会这些方法。 (2)品析语言,感悟方法,练习

15、运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首先要通过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然后再体会使用这些词句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到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会观察方法后自己再试着去观察和描写一种事物也要同步进行。 (3)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大量的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想象非常丰富,语言非常风趣,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抓住这些富有情趣的语言,体会使用它们的妙处,并由此引申到对观察方法的感悟,同时要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4)睁大观察的眼睛,述说感悟的心灵。教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时,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并且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表达自己的独特

16、见解。 (5)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语文园地二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通过表达见解、交流感受、展示作品、对比竞赛、亲身实践等活动更加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同时这些活动也为演练和展示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提供了一个平台。2、评价建议:适时适当的评价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的评价方法: (1)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可以自评、同学评、教师评、家长评。如课堂上学生的讨论 、发言、朗读采取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的方法,以资鼓励表现认真,发言准确,朗读到位的同学。 (2)应多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如本学年,课标中提出了修改习作的目

17、标。在教给学生修改习作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主动,认真的修改自己的习作。根据错字、病句、标点、美词佳句、段落、主题等几个方面对学生习作修改情况进行评价。先自己修改,再同桌互评。最后教师评,把学生的习作分出优秀、较好、一般三个等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又提高了习作修改的兴趣。 (3)加强形成性评价,记录学生点滴成长。如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了课外阅读的要求,并根据阅读情况进行评价。把评价的结果记录在“成长记录袋中”。在不断的评价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使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书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如图所示: 3、资源开发利用课标中给了我们非常明确的建议。(如图所示)语文课

18、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时可以立足课本,挖掘语文教材资源。如教材中图文并茂,可让学生通过插图和朗读文本来感知课文内容。也可以加强渗透,整合学科资源。 如第九课的课文内涵和思品书的第三课一样,都是让学生明白分享是快乐的道理。还可以联系生活,创建环境资源 。如上网搜寻资料或者周围出现的广告牌、新兴事物都能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可以说大街小巷,自然风光,还有田野四季变化都是学生社会实践和写作的绝好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善于总结,教学资源就会无处不在。总之,我们应该以课标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托,明析教材的意图作用,准确恰当地运用,以发挥教材的意义,出色地完成语文教育任务。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