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阅读6 雪》研讨课教案_4.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06839 上传时间:2021-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阅读6 雪》研讨课教案_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阅读6 雪》研讨课教案_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阅读6 雪》研讨课教案_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阅读6 雪》研讨课教案_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阅读6 雪》研讨课教案_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阅读6 雪》研讨课教案_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阅读6 雪》研讨课教案_4.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巧(1)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与意蕴美。(2)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3)理解本文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顽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重点: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预习:1.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掌握其音、形、义。2. 通读课文。3.了解野草的创

2、作背景。4. 搜集有关散文诗的资料,了解散文诗体裁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教师简评入课:“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二、整体感知(一)初读感知1.听读。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边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特点(放朗读录音)。2.展示听读收获。投影显示: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明确: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二)美读品味精力专注,走入散文诗的意境,体悟诗中良好的情韵,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

3、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提示自由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进入情境,读出特点。学生自由地大声动情朗诵。三、文本探究(一)内容、语言、写作手法。1.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 明确:(1)滋润美艳。(2)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3)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4)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场景。2.用自己的语言再一次概括江南雪的特点。明确:江南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是柔美的雪。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雪的?感觉朔方的雪是一个怎样的形

4、象?明确:作者用一个“但是”巧妙转折,先交待朔方雪与江南雪的截然不同,然后用“永远如粉、如砂,决不粘连”写出塑方雪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之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4. 用自己的语言再一次概括朔方雪的特点。明确:朔方的雪,是寒冷孤独的。是壮美的雪。5.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两幅雪景图,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呢?明确:对比。对比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二)情感和主旨1.作者对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感情态度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明确:鲁迅先生更为偏爱朔方的雪。因为江南的雪

5、虽滋润美艳,但却不能长久保存,鲁迅是感到遗憾和惋惜的。作者用但是做转折,笔锋一转,重点表达的是对朔方的雪的喜爱与赞美。2.作者通过两幅雪景图表达出的情感是怎么样的呢?明确: 江南的雪。鲁迅的故乡在江南,他在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江南的雪景,蕴含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更重要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是一种炽热的追求。朔方的雪。 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灿灿生光,蓬勃奋飞,旋转升腾,冰冷,坚硬,灿烂。是一种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 是作者不屈抗争的写照。3. 作者在写景的时候不仅是单纯的写景,而是融汇了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叫什么?明确: 托物言志4.介绍象征的写作手法的概念。四、关键语句的品

6、味1.怎样理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是指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的那种独立昂扬的精神。因为雪是雨变成的,所以雨的牺牲、死亡才换来雪的诞生。精魂”是精髓、灵魂的意思,是指朔方的雪的献身精神和战斗精神。五、小结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是在文化战线上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民族英雄!本节课我们通过欣赏两幅雪景图感受到了鲁迅先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追求。大家在学习生涯中也应当学习鲁迅先生的顽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六、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后三段。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家乡管坝的雪景。300字左右。七、板书 雪 鲁迅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朔方的雪 寒冷孤

7、独 不屈的抗争精神八、课后反思1、因材施教定目标 鲁迅的文章一向以晦涩难懂而让学生望而却步,因而在设计雪这堂课的时候,我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降低对文章背景内涵的解读,而更多的注重从文本本身出发,更倾向于学生对文本“语文”味的解读通过语言的品析来解读作者的情感。 2、设置情境,引导学习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对文本的解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读”课文。因而我首先让学生“问读”即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学生通过展示学习成果来达到学习共享、提高的目的。学生通过分析文本语言从而把握课文内容,这种能力的训练也将对今后现代文的阅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点评学生的过程中,我又生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占用两个自然段的篇幅来描写雪景。从而激发学生对作者情感的解读。 3、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在作者的笔下,这两幅雪景图都很美,你觉得作者更喜欢哪一幅雪景图?你从文中哪些文字中可以看出来,作者为什么会喜欢这一幅图? 问题2的设置仍然立足于文本语言而深入至作者情感,可以说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的赏析文章。 4、课后作业的设置则针对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让学生通过诵读、仿写达到语文素养的提升效果。5、本课在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在预习方面对写作背景的把握不清晰,资料不全面。对情感的理解雾里看花。我决定再布置一篇课后作业进行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