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研讨课教案_1.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09131 上传时间:2021-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研讨课教案_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研讨课教案_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研讨课教案_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研讨课教案_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研讨课教案_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研讨课教案_1.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复习【解题指津】近几年,说明文阅读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受命题老师的青睐。纵观全国各地中考,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试卷中考查了说明文阅读。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卷,说明文阅读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要求学生指出文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辨析说明方法并能指出该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4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层次,概括文章的文意、层意、段意。5体味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6捕捉文中重要信息。7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解、发现、创新或提出建议。根据上述命题范围,在指导学生说明文阅读训练时,可以从答题方法上进行一些指导,以便学生能抓住重点,把握规律,准确

2、表述。1.如何分清说明的对象(1)区分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对象往往可以从题目中找出来。事理说明文中,它的对象不能仅看题目上,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2)其次,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词。值得注意的是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千万不要把局部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文章说明对象。2.如何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1)能区分说明文的类型,准确把握说明对象。(2)从文章说明事物的内容扩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3)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性词

3、语。作者为了要在文章中清楚、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把有关事物特征的句子放在文中显著的位置。(4)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特征的,需要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考点二:辨析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辨析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是说明文考查的重点。任何一种说明方法的应用都是为了更好地将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清楚。考查形式:会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从文中举例。会分析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打比方:形象生动(通

4、俗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作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令读者印象更加深刻。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考点三: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结构1.说明顺序考查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空间顺序,即

5、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 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2. 说明文的总结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3. (1)引出说明对象;(2)阐述说明对象;(3)总结说明对象。说明文的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式: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式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况:总分式、总

6、分总式、分总式。该结构形式(总分式)常用于逻辑顺序的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中。3.怎样确定说明的顺序首先应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其次,把握语言的标志,最后还要分清主次,综合归纳。从说明对象分析来看,一般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或时间顺序,而事理说明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从语言标志看,空间顺序有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标志语;时间顺序有表时间的发展、事物各个阶段的标志语;而逻辑顺序有“首先”、“其次”、“为什么”、“原来”、“因此”等标志语。最后还要注意确定说明文的顺序,不能以偏概全,因为一篇说明文可根据目的和对象,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它顺序。4.怎样分析说明的结构说明文结构层次的划分

7、,往往跟说明顺序密切相关。如果文章是按照由古到今的顺序来说明的,那么其结构层次就可以按照时间的变换而划分。如果是按照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写的说明文,其结构则为“总分”或“总分总”。说明文自然段层次的划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说明文的一个语段说明的中心往往是很明显的,其语句间的关系常常是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其层次也比较好划分。考点四:品味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科学,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主要体现在:(1)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有关词语要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主要”等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2)注意约数和确数

8、。无论使用的是约数还是确数,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 品味说明文语言主要有以下题型:(1)理解重要词句,词语主要是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句子主要指结构比较复杂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和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句子的理解答题角度:表达的内容、说明方法、文采(修辞)、语言风格(朴实准确、生动活泼文学性与趣味性)。(2)“”词好在哪里?(加点词有何作用?)答题模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3)“”词能不能删掉?(能否替换为另

9、一个词语?)答题模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使说明文语言生动活泼,增强文学性(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词表示意思,如果删掉(替换)“”词,意思就变成了意思,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语言表达不准确,所以不能删掉(替换)。(4)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模式:表态(删还是不删)。 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练习【备考精炼】(一)(2014湖北襄阳)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10、。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

11、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晴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

12、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

13、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17.选文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18.文中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9.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除了和屏幕对话

14、,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21.奇妙的克隆一文中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请以手机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二)(2014山东滨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在大数据中“精准”生活万物皆互联,无处不计算。因为互联网、手机、无线传感器的普及,实时监测、远程协作、SOHO工作、数据管理已成为平常之事,信息像水电一样通过网络供应汩汩传输,计算机上有形数据转化为无形的财富,深入并造福于现实生活。这标志着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开启。智能管理、社交网站、物联网、IPv6,当新技术风驰电掣般地驶入生活,我们如同搭上高铁列车,还来不

15、及看清楚窗外的风景,就已呼啸着越过下一个站台。大数据应用于健康管理,几乎表征了新媒体技术层面的全部特征:电子档案高度个性化;人工智能帮助我们细分信息;远程协同记录用户的行为模式;数据挖掘预测人们的未来需要。而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出现,更使得行为、位置、生理数据等细微变化成为可供记录和分析的精准对象。尽管大数据这个名词并不新鲜,但社会对于大数据价值的认识尚在深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雅虎的科学家发现,得益于计算 机技术和海量数据库的发展,个人在真实世界的活动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记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如今,大数据的概念逐渐拓展,涵盖了从数字图像、新闻跟 帖、文

16、本记录、视频文档、社交平台互动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不仅如此,它还被视作一种能力,引发了社会和国家战略层面的深刻关注。大数据之“大”,不仅在于容量,更在于社会对其价值的洞悉:在大数据所重塑的后信息环境中,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世界扑面而来。正如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说,它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一角,绝大部分隐藏于表面之下。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察觉到大数据给社会带来的一些改变。从谷歌的流行病分析系统到沈阳浑南居民的数据查询终端,基于信息的创新成为服务 的先导,连接民生,可以救助更广泛的普通大众;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分享和挖掘手段,推动着数据的交换、

17、整合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新知,创造新 的价值;作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大数据也影响到传统学科研究的分化,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学者将大数据比作观察人类自身社会 行为的显微镜和仪表盘。而我们看到,这个新的测量工具,再一次引领新的繁荣,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选择。作为发掘价值、征服数据的强大引擎,大数据所带来的更多改变蓄势待发。站在创新、竞争和生产率提高的前沿,思索大数据对于生活的意义,如何将数 据、信息转化为知识,扩大人类的理性,实现技术与智能服务的跨越?如何规避风险、应对它对管理世界所提出的挑战?如何借助于大数据的力量将人类的观察和理 解推向“精准”,并衍生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答案还存在于人类智慧的彼此交融之中。(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有删改。)31.简要概括第段中大数据给社会带来了哪些改变?(2分) 32.第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3.第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34.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大数据这个名词早已出现,社会对于大数据价值的认识也早已深化。B.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可以“精准”规避风险,成功应对所有挑战。C.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测量工具,将再次引领新的繁荣,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选择。D.大数据之“大”,仅仅是因为它的容量大,数据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