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病害防治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11997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瓜类病害防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瓜类病害防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瓜类病害防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瓜类病害防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瓜类病害防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瓜类病害防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瓜类病害防治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瓜类病害防治,葫芦科蔬菜病害防治技术,知识点1 黄瓜霜霉病,知识点2 瓜类枯萎病,知识点3 瓜类炭疽病,知识点4 瓜类白粉病,知识点5 瓜类病毒病,瓜类病害防治,知识点1 黄瓜霜霉病病,黄瓜霜霉病是黄瓜发生最为普遍、危害 最严重的病害。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干叶子”, 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卷 须及花梗受害较少。,瓜类病害防治,三、病害循环,四、防治方法,二、病原,一、症状,瓜类病害防治,一、症状,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 正面出现不均匀的褪绿黄化,后变黄干枯。 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 成株期,从下部老叶开始。初期,叶正面 出现淡黄色病斑,背面出现

2、受叶脉限制的多 角形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霉 层。,瓜类病害防治,发病初期,发病中期,瓜类病害防治,发病后期,瓜类病害防治,瓜类病害防治,二、病原,病菌的孢子囊梗无色,单生或24根束生,从气 孔伸出,上部呈35次锐角分枝,分枝末端着生一 个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柠檬形,顶端具乳状突起 ,单胞,淡褐色。孢子囊可萌发长出芽管,或孢子 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变为圆形休止孢子,萌发芽管 ,侵入寄主。卵孢子球形,黄色,表面有瘤状突起。,瓜类病害防治,瓜类病害防治,三、病害循环,病菌为活体专性寄生真菌,种子不带菌,病菌主 要靠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霜霉病的发生与 植株周围的温湿度环境关系非常密切,

3、发生起始温 度为16左右,而流行适温为 20 24,且要求相 对湿度在 85%以上。该病的蔓延速度很快,有人将 其称为“跑马干”,一旦有了中心病株,只需34次 的扩大再侵染,即可酿成大灾,因此防治此病的关 键是尽早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瓜类病害防治,瓜类病害防治,四、防治方法,1. 选用抗病品种 2. 加强栽培管理 3. 生态防治 4. 药剂防治:代森锰锌、 嘧菌酯、 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瓜类病害防治,知识点2 瓜类枯萎病,瓜类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是 瓜类重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有发 生,以黄瓜、西瓜发病最重,冬瓜、甜 瓜次之。,瓜类病害防治,三、病害循环,四、防治方法,二、病原,一、

4、症状,瓜类病害防治,一、症状,幼苗受害,子叶枯黄萎焉下垂,茎基部变 褐、缢缩呈猝倒状,重者导致枯萎。 成株期发病,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自下而 上逐渐枯萎,似缺水症,中午发病明显,早 晚恢复,数日后叶片枯萎下垂,最后枯死。,瓜类病害防治,病株的茎基部稍有缢缩,茎节部出现褐色 条斑,常流出松香状胶质物,茎基部表皮多 纵裂。潮湿进,病部表生白或粉红色霉层。 纵部病茎检视,维管束呈褐色。幼苗发病呈 失水萎垂状,茎基变褐缢缩而猝倒。,瓜类病害防治,瓜类病害防治,瓜类病害防治,瓜类病害防治,瓜类病害防治,瓜类病害防治,二、病原,病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钢、丛梗孢目、镰刀菌属的黄 瓜尖镰孢菌。 菌丝白色,棉絮状

5、,有隔膜和分枝,培养基底部呈浅紫 红色,或淡黄色。 小型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单胞或偶有1个分隔,量 多;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镰刀形或纺缍形,1-5个分隔,多数 3个分隔,顶端细胞长且尖,足胞不明显,量少。厚垣孢子 淡黄色,圆形。,瓜类病害防治,尖镰孢菌除危害黄瓜的 专化型外,尚有危害西瓜、 甜瓜、丝瓜的三个专化型。 局部地区还有瓜萎镰孢菌危 害黄瓜。,瓜类病害防治,三、病害循环,病菌主要以菌丝、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和带菌 肥料中越冬,病菌在土壤中存活6年,最初侵染的主 要来源。种子内外带菌率很低,是次要的初侵染来 源。 病菌通过根部或根毛顶端细胞间侵入。进入维 管束后,因堵塞导管而使植株萎蔫

6、,或分泌毒素使 植株中毒死亡。枯萎病是土传的系统性病害,再侵 染也能造成局部危害,但不起主要作用。,瓜类病害防治,瓜类病害防治,四、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3.嫁接防治 4.培育壮苗 5.药剂防治: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春雷霉素,瓜类病害防治,知识点3 瓜类炭疽病,瓜类炭疽病是瓜类作物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发病时常造成幼苗猝倒,成 株茎、叶枯死,瓜果腐烂,危害严重。西瓜和甜瓜 易感病,黄瓜、冬瓜、瓠瓜、苦瓜次之,南瓜、西 葫芦,丝瓜较抗病。,瓜类病害防治,三、病害循环,四、防治方法,二、病原,一、症状,瓜类病害防治,一、症状,黄瓜:通常在植株生长中、后期

7、受害较重 ,为害叶片、茎蔓和瓜果。幼苗子叶发病, 边缘呈现圆形或半圆形褐色病斑;茎基部受 害,缢缩,变褐色,幼苗猝倒。不同瓜类其 症状稍有差异。,瓜类病害防治,瓜类病害防治,瓜类病害防治,西瓜:叶片受害,初呈水渍状圆形或纺锤形斑点,渐变为黑色圆形斑,有时有紫色晕圈和同心轮纹,干燥时易破碎穿孔,潮湿时病斑正面生粉红色黏稠物或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瓜类病害防治,瓜类病害防治,茎蔓和叶柄受害,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变黑色长圆形病斑,微凹陷,病斑绕茎或叶柄一周,则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瓜类病害防治,果实受害,初为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大呈褐色圆形凹陷斑,凹陷处常龟裂,潮湿时生粉红色黏稠物

8、。幼瓜受害,畸形或腐烂。,瓜类病害防治,二、病原,该菌分生孢子盘在寄主表皮下产生,成熟后突 破寄主表皮呈黑褐色,分生孢子盘中散生有暗褐色 的刚毛,略尖,基部膨大,有23隔;分生孢子梗圆 筒状,无色,单胞,大小为2025m2.53.0m ;分生孢子长圆或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为 1420m5.06.0m,分生孢子聚集成堆后呈粉红 色黏状物。,瓜类病害防治,瓜类病害防治,三、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拟菌核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种子 表面附带的菌丝体也可越冬。病菌还能在温室或大棚内旧木 料上腐生。越冬后的病菌在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萌发产生侵入丝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由病斑上形 成

9、的分生孢子盘再产生分生孢子,经流水、雨水、昆虫或人 为活动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瓜类病害防治,四、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消毒 3.加强栽培管理 4.药剂防治:嘧菌酯、多菌灵、百菌清,瓜类病害防治,瓜类白粉病又称白霉病、白毛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在我国各地瓜类蔬菜上均有发生。由白粉菌侵害瓜类的真菌病害。黄瓜、西葫芦、南瓜、苦瓜、甜瓜等均可被害。最早发现于1800年。,知识点4 瓜类白粉病,瓜类病害防治,三、病害循环,四、防治方法,二、病原,一、症状,瓜类病害防治,世界性病害,中国种植瓜类地区均发生。主要为害叶片 ,叶正反面病斑圆形,较小,上生白粉状霉(病菌

10、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逐渐扩大汇合,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变黄褐色干枯,白粉状霉转变为灰白色。有些地区发病晚期在霉层上或霉层间产生黑色小粒(病菌闭囊壳)。,一、症状,瓜类病害防治,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叶部症状,瓜类病害防治,黄瓜白粉发病后期病苗期症状,黄瓜白粉病发病后期病叶,瓜类病害防治,黄瓜白粉田间症状,黄瓜白粉病茎部症状,瓜类病害防治,病原为单丝壳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如图6.5.2-6)。该菌系专性弱寄生菌,只在活寄主上存活。分生孢子梗圆柱形,无色,不分枝。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圆形,无色,单胞。闭囊壳褐色,球形,壳内有1倒梨形子囊,内有8个椭圆形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

11、胞,平滑,无色或淡黄色。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75%以上。,二、病原,瓜类病害防治,黄瓜白粉病病原,二、病原,瓜类病害防治,北方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或在保护地黄瓜上、温室花卉上越冬。南方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越夏。并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该病喜温、耐干燥。在1624的适宜温度和75%相对湿度下,白粉病发生和流行。温度高于30,湿度高于95%,则病情受到抑制。,三、发病规律,瓜类病害防治,(一)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1%的抗枯宁悬浊液20ml,加水10kg,浸种1h。 (二)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以

12、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注意棚室通风、透光、降湿。 3及时清除病残体。,四、防治方法,瓜类病害防治,(三)药剂防治 1预防 在棚室内栽培时,种植前,每100m空间用硫磺粉250g、锯末500g,或45%百菌清烟剂250g,分放几处点燃,密封熏蒸1夜,以杀灭整个棚室内的病菌。 采用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洒在叶片上,形成-层薄膜,不仅可防止病菌侵 入。还可造成缺氧条件使白粉菌死亡。-般隔56d喷1 次连续喷34次,使用保护剂要早。,瓜类病害防治,2治疗 发病期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20003000倍,5

13、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等。连续34次,间隔期一般为710d。,瓜类病害防治,知识点5 瓜类病毒病,瓜类病毒病又称花叶病,表现为节间缩 短,或缩节丛生植株矮小;不结瓜或结畸形 瓜,味苦,不堪食用;叶片变色、畸形、叶 质硬脆,变色大体有花叶、黄化及花叶黄化 两者混合型三类,畸形有皱缩、病斑、蕨叶 、扇叶、卷叶、叶变等。,瓜类病害防治,瓜类病害防治,瓜类病害防治,二、病原,瓜类病毒病病原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MV) 、甜瓜花叶病毒(MMV)和烟草环斑病毒(TRSV)。黄瓜、南瓜病毒病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甜 瓜病毒病主要是由黄瓜花叶病毒或甜瓜花叶病毒引 起,西葫芦病斑病毒病由环斑病毒所致。,瓜类病害防治,三、病害循环,病毒主要在田间杂草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蚜虫是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其次是叶蝉、白粉虱、线虫和真菌。,瓜类病害防治,四、防治方法,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3.种子消毒 4.药剂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