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脾胃论有感(精品课件).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18964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脾胃论有感(精品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脾胃论有感(精品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脾胃论有感(精品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脾胃论有感(精品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脾胃论有感(精品课件).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读脾胃论有感李杲,字明之,号号东垣老人,宋金时真定人,生活于金大定二十年至南宋淳佑十一年,他精研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深入探讨脾胃与元气的关系,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对诸多疾病从脾胃论治,创立了脾胃学说,从生理到病理、从诊断到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发,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代表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辩惑论兰室秘藏等.他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提出,“元气之充足, 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 饮食自倍, 则脾胃之气既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 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说明脾胃是元气之本, 元气是健康之本, 脾胃伤则元气衰, 元气衰则疾病

2、生,这是其脾胃学说的基本观点。对于脾胃所以受病, 李东垣提出3种常见原因: 饮食不洁伤胃; 劳倦过度伤脾; 七情所伤。李东垣认为, 造成脾胃虚弱的原因主要是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则胃病, 形体劳役则脾病, 喜怒忧恐则损耗元气, 三者在内伤脾胃病中互为因果, 相互交错。饮食先伤胃, 胃伤之后伤及脾; 劳倦先伤脾, 脾伤之后伤及胃; 五志七情太过则影响脾胃阴阳升降, 进而引起气机紊乱, 气血不和而内伤脏腑经络,这是脾胃病的一般发病规律。因此, 无论是饮食伤胃及脾还是劳役伤脾及胃, 抑或七情损耗元气, 均可造成脾胃虚弱的病理状态, 即使是六淫外感致病也多有脾胃气虚、元气不足的内因, 这就是李东垣倡导的升

3、阳益气, 补脾健胃的理论依据。他重视内因在病变中的作用, 认为无论内伤或外感发病, 均是由于人体气虚。即疾病的形成,乃是气不足的结果, 而气之所以不足, 是因脾胃损伤所致.如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曰:“真气又名元气, 乃先身生之精气也, 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又曰:“脾胃之气既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 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可见他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源, 元气又是人身之本, 脾胃伤则元气衰, 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因此, 必须重视脾胃,这是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基本论点.。.。.文档交流可见脾胃健运, 升则上输心肺, 降则下归肝肾与膀胱, 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 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 浊阴

4、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 浊阴归六腑的正常升降运动.若脾胃升降失常, 则内而五脏六腑, 外而四肢九窍, 均会发生种种病变。非常重视升发脾之阳气, 在治疗时喜用升麻、柴胡之类药物, 以遂其生升之性.并由此而提出: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胃虚, 元气不足, 诸病所生等论点, 以强调升发脾胃之气的重要, 从而构成了土为万物之母之说。治疗上虽然主张升发脾胃之气, 但同时也注意潜降阴火, 二者相反相成。李杲认为方剂之中, 每一药物的气味属性对于其在处方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提出补泻在味,随时换气之论。李杲通过升提脾气、和降胃气、清升浊降, 而使阴阳各归其位, 气机运行畅达, 内则五

5、脏之气和顺调达, 外则顺应天地四时之气.。.。文档交流李东垣论治脾胃病治则特点:1首创甘温除热法,甘温除大热是指以味甘性温的药物为主要组成方剂, 治疗因中气不足或气虚血亏而导致的内伤发热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甘温除大热首见于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2 立足脾胃,五脏相关.3 寒温并用。东垣认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热者寒之”,此清热法运用其一也; 其二,“少火生气,壮火食气”,若一味补气升阳,恐过之为反;其三,脾胃虚气血化生不足,气虚则阳气不升,阳热内郁,血虚阴亏则生阴火。故升阳泻火,甘温除热,即寒温并用为东垣组方绝妙之处。配伍用药特点临证多配风药小制其剂。分主辅,重引经,兼顾“四气” 李氏不但重视对脾胃病基本治法的应用,而且还相当重视主辅药的配伍及引经药的运用,与此同时又不忽视药物的“升降浮沉”。药量轻,用风药,改散扶胃。.。文档交流文档交流 感谢您的阅览以及下载,关注我,每天更新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