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变电所接地装置与防雷的设计.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321694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5kv变电所接地装置与防雷的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35kv变电所接地装置与防雷的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35kv变电所接地装置与防雷的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35kv变电所接地装置与防雷的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35kv变电所接地装置与防雷的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5kv变电所接地装置与防雷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kv变电所接地装置与防雷的设计.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35kv变电所接地装置与防雷的设计 目录一. 前言1二. 设计任务1三. 设计方案及相关计算13.1 雷电参数13.1.1雷电流的幅值、波头、波长和陡度13.1.2 雷电流极性及波形23.1.3雷电波阻抗(Z0) 33.1.4地面落雷密度33.2变电所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43.3变电所防雷的原则43.4变电站防雷具体措施分类53.4.1 避雷针或避雷线53.4.2避雷器83.4.3 直击雷防护93.4.4变电站雷电侵入波防护 133.4.5变电站的进线段雷电防护设计163.5接地装置的设计183.6 变电站弱电设备防雷措施28四. 结束语28五. 参考文献28六. 调研报告29 一、前言变电所

2、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是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的纽带,担负着电压变换和电能分配的重要任务。如果变电所发生雷击事故,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变电所的防雷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电能这一清洁能源在人民生产、生活中得到了普遍使用。但当高压输电网在为人们提供动力和照明时,不能忽视自然界产生的雷电对高压输变电设备产生的大量危害。因此,必须加强变电所雷电防护问题的认识与研究。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安全供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防止各种电气事故,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正常有序进行,电气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对象,各种电气安全措

3、施也正在建立与完善。电气安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有工程技术的一面,也有组织管理的一面。工程技术和组织管理相辅相成,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电气安全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研究各种电气事故,研究电气事故的机理、原因、构成、特点、规律和防护措施;另一方面是研究用电气的方法解决各种安全问题,即研究运用电气监测、电气检查和电气控制的方法来评价系统的安全性或获得必要的安全条件。二、设计任务本设计针对35KV变电站进行防雷接地保护设计;根据变电站国家防雷接地标准,结合35KV变电站电气接线图以及具体情况,学习利用各种防雷接地装置等,实现对变电站的直击雷防护、雷电侵入波防护以及变电站的接地保护设计。

4、三、设计方案及相关计算3.1雷电参数3.1.1雷电流的幅值、波头、波长和陡度(1)雷电流幅值的概率分布我国现行标准推荐按下式计算 lgP=-I88式中:I是雷电流幅值,kA;P是 幅值等于大于I的雷电流概率。例如幅值等于和超过50kA的雷电流,计算可得概率为33%。上述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计算公式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对于雷电活动很弱的少雷地区(年平均雷电活动20日以下),例如陕南以外的西北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雷电流幅值概率可按以下公式求得: lgP=-I44(2)雷电流的波头和波长虽然雷电流幅值随各国的自然条件不同而差别很大,但是各国侧得的雷电流波形却基本一致。据统计,波头长度大多在

5、1s5s的范围内,平均2s2.5s。我国在防雷保护设计中建议采用2.6s的波头长度。至于雷电流的波长,实测表明在20s100s范围之内,平均约为50s,大于50s的仅占18%30%。根据以上分析,在防雷保护计算中,雷电流的波形可采用2.6/50s。(3)雷电流陡度由于雷电流的波头长度变化范围不大,所以雷电流的陡度和幅值必然密切相关。我国采用2.6s的固定波头长度,即认为雷电流的平均陡度石和幅值线性相关: a=I2.6即幅值较大的雷电流同时也具有较大的陡度。雷电流的各项主要参数-幅值、波头、波长和陡度的实测数据具有很大的分散性。许多研究者发表过各种结果,虽然基本规律大体相近,但其具体数值却有差异

6、。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雷电放电本身的随机性受到自然条件多种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在于测量条件和技术水平的不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雷电观测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1.2 雷电流极性及波形国内外实测结果表明,75%90%的雷电流是负极性,加之负极性的冲击过电压波沿线路传播衰减,因此电气设备的防雷保护中一般按负极性进行分析研究。在电力系统的防雷保护计算中,要求将雷电流波形用公式描述,以便处理,经过简化和典型化可得以下三种常用的计算波形,如图3-1所示。 (a)标准冲击波形 (b)等值斜角波头 (c)等值半余弦波头图3-1 雷电流的等值波形图3-1(a)标准波形,它是

7、由双指数公式所表示的波形i=I0(e-at-e-bt)这种表示是与实际雷电流波形最为接近的等值波形,但比较繁琐。当被击物体的阻抗只是电阻R时,作用在R上的电压波形u和电流波形i是相同的。双指数波形也取作冲击绝缘强度试验电压的波形,对它定出标准波前和波长为1.2/50s。图2-2-1(b)为斜角平顶波,其陡度可由给定的雷电流幅值I和波前时间定。斜角波的数学表达式最简单,便于分析与雷电流波前有关的波程,并且斜角平顶波用于分析发生在10s以 Ng=0.023Td1.3式中,Ng为每年每平方公里地面落雷数;Td雷电日数;由此可得: 对Td=40g=0.023Td0.3 的地区,按我国标准取值g=0.0

8、7。3.2变电所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供电系统在正常运行时,电气设备的绝缘处于电网的额定电压作用之下,但是由于雷击的原因,供配电系统中某些部分的电压会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的数值,通常情况下变电所雷击有两种情况:一是雷直击于变电所的设备上;二是架空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所。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下:(1)直击雷过电压。雷云直接击中电力装置时,形成强大的雷电流,雷电流在电力装置上产生较高的电压,雷电流通过物体时,将产生有破坏作用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2)感应过电压。当雷云在架空导线上方,由于静电感应,在架空导线上积聚了大量的异性束缚电荷,在雷云对大地放电时,线路上的电荷被

9、释放,形成的自由电荷流向线路的两端,产生很高的过电压,此过电压会对电力网络造成危害。因此,架空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所,是导致变电所雷害的主要原因,若不采取防护措施,势必造成变电所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引发事故。3.3变电所防雷的原则针对变电所的特点,其总的防雷原则是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接闪引入地下泄散(外部保护);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波(内部保护及过电压保护);限制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压幅值(过电压保护)。这三道防线,相互配合,各行其责,缺一不可。应从单纯一维防护(避雷针引雷入地无源保护)转为三维防护(有源和无源防护),包括:防直击雷,防感应

10、雷电波侵入,防雷电电磁感应等多方面系统加以分析。(1)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避雷针或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和接地系统构成外部防雷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引起火灾事故及人身安全事故;而内部防雷系统则是防止雷电和其它形式的过电压侵入设备中造成损坏,这是外部防雷系统无法保证的。为了实现内部防雷,需要对进出保护区的电缆,金属管道等都要连接防雷、及过压保护器,并实行等电位连接。(2)防雷等电位连接为了彻底消除雷电引起的毁坏性的电位差,就特别需要实行等电位连接,电源线、信号线、金属管道等都要通过过电压保护器进行等电位连接,各个内层保护区的界面处同样要依此进行局部等电位连接,各个局部等电位连接棒互相连接

11、,并最后与主等电位连接棒相连。3.4变电站防雷具体措施分类3.4.1 避雷针或避雷线避雷针是防直接雷击的有效装置。它的作用是将雷电吸引到自身并泄放入地中,从而保护其附近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电气设备等免遭雷击。1、避雷针的结构和保护原理避雷针是由接闪器、支持构架、引下线和接地体四部分构成。(1)接闪器 是避雷针顶端12m长的一段镀锌圆钢或焊接钢管。圆钢直径应大于1216mm;钢管直径应大于2025mm。通过接闪器和雷云发生闪络放电。(2)支持构架 高度在1520m一下的独立避雷针可采用水泥杆;较高时宜采用钢结构支柱;110KV及以上电压级变电站,当条件允许时,可将避雷针安装在高压门型构上;对于建筑

12、物或构筑物可装于顶部。(3)引下线 采用经过防腐处理的圆钢或扁钢。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12mm;扁钢截面不得小于12mm4mm。引下线应沿支持构架及建筑物外墙以最短路径入地,以便尽可能减小雷电流通过时在引下线上产生的电感下降。(4)接地体 埋于地下的各种型钢,工程中多采用垂直打入地中的钢管、角钢或水平埋设扁钢、圆钢。入L50505,长2.5m的角钢和截面为4mm25mm的扁钢。接地体是直接泄放雷电流的,所以其选用既要考虑经济,又要满足接地电阻值的规定要求。避雷针的保护原理是:当雷云中的先导放电向地面发展,距离地面一定高度时,避雷针能使先导通道所产生的电场发生畸变,此时,最大电场强度的方向将出现在

13、从雷电先导到避雷针顶端(接闪器)的连线上,致使雷云中的电荷被吸引到避雷针,并安全泄放入地。2、避雷针的保护范围(1)单根针的保护范围 如图3-2所示。 图3-2 单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由上图有,在被保护高度为hx水平面上, 其保护半径rx为hxh2时, rx=(h-hx)ph2时, 当 当hxrx=(1.5h-2hx)p20式中,p为考虑避雷针太高时,保护半径不成正比增大的系数。当h30m时,p=1;当30120m时,按120m计算。 时,(2)两根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如图3-3所示。 图3-3 两根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首先根据被保护物的长、宽和高度及避雷针理想的安装位置等客观情况,初步确定两

14、等高针之间的距离,并按照D7ha,初步选取ha。根据D和ha,进行两等高针联合保护范围验算:两针之间保护范围如图2-4所示,计算公式有:h0=h- D7p bx=1.5(h0-hx)式中: h0为等高双针的联合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 ),p同上。3、避雷线避雷线是由悬挂在保护物上空的镀锌钢绞线(即接闪器,截面不得小35mm2)、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组成。(1)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如图3-4所示。 图3-4 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单根避雷线的一侧,在高度为hx平面上的保护宽度rx按下式计算:hx12h当hx时,rx=0.47(h-hx)p 12h当时,rx=(h-1.53hx)p(2)两

15、条平行架设的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图3-5 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在两根避雷线的外侧的保护范围按单根线方法确定;而两避雷线内侧保护范围的横截面,是由通过避h0=h-D4p(h为避雷线悬雷线1和2及保护范围上部 边缘的最低点O的圆弧来确定,O点的高度挂高度;D为两避雷线的水平间距;p的意义同前)。两避雷线端部的保护范围分别按单根避雷线确定端部的保护范围,两线间端部保护范围最小宽度有:bx=h0-hx=h-D4p-hx bx为两避雷线端部最小保护宽度;hx为被保护物高度;h0为两避雷线间保护最低点高度。3.4.2避雷器避雷器能将侵入变电所的雷电波降低到电气装置绝缘强度允许值以 对于有间隙的避雷器以上两条

16、都适宜,这类避雷器主要有保护间隙、管式避雷器及带间隙的阀式避雷器。对于无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基本技术要求则不同,它没有灭弧问题,相应的却产生了独特的热稳定性问题。目前大部分变电站防雷电侵入波使用的氧化锌避雷器的保护效果如图3-8所示: t 图 3-8 氧化锌避雷器的保护效果 3.4.3 直击雷防护装设避雷针是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 避雷针是保护电气设备、建筑物不受直接雷击的雷电接受器。它将雷吸引到自己的身上, 并安全导人地中, 从而保护了附近绝缘水平比它低的设备免遭雷击。变电站装设避雷针时, 应该使站-6=5040+2(50+40)20(200-20)+3.1420(200-20)10=0

17、.024104k=1;Td=40;Td1.3=401.3=120.97故 N=0.0241120.970.0241=0.0700次/a 1=14.286由于0.0700(2) 反击 年/次,即该变电站可能平均运行14年就要遭受一次雷击。所谓反击是指雷击避雷针(线)瞬间,强大的雷电流通过避雷针顶端的接闪器及引下线和接地体向大地泄放时产生的高电位。如果避雷针(线)与附近的金属物体的空间距离,或者其接地装置与其 图3-9 雷击独立避雷针时的高电位分析如图3-9所示,高度为h的A点电位记为Uk,避雷针辅助接地装置上的电位记为Ud,则有:Uk=iRch+LdidtUd=iRch式中,i为雷电流,kA,幅

18、值取150kA,斜角波长2.6s;Rch为独立避雷针辅助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L为A点到地面,接地引下线h长度上的电感,H,可取L0=1.6H/m,L=L0h。为防止发生反击,避雷针距金属物体空间间隙Sk应满足:SkUkEk避雷针辅助接地装置与其他接地装置的地中间隙Sd应满足:SdUdEdEk 和Ed分别为空气间隙和土壤的击穿场强,单位kV/m,可取Ek=500kV/m,Ed=300kV/m。标准规定:Sk0.3Rch+0.1hSd0.3Rch一般情况下,要求 。对于35KV及以下电压级的配电装置和土壤电阻率Sk5m;Sd3m大于500m的地区,不宜采用构架式避雷针。装设避雷针的构架应埋设

19、辅助集中接地装置。辅助接地装置与变电站的主接地网相连接时,其连接点距离变压器与主接地网的连接点不得小于15m,目的是保证雷击避雷针时,在接地装置上产生的高电压波经过这段距离的衰减,传播到变压器连接点不会对变压器造成反击。特别指出,变压器的进线门型构不允许装设避雷针,因为变压器是变电站的重要电气设备,其绝缘较弱,万一发生反击,必将造成严重后果。(3)35kv变电站直击雷防护避雷针设计变电站所处地区土壤电阻率210m,虽然不大于500m,但由于是35KV电压级的配电装置,故不宜采用构架式避雷针。采用两根等高避雷针进行防护设计由于此35KV变电站,占地面积长50m,宽40m,变电站的最高点高度为20

20、m,在变电站宽两侧对称位置上距5m处设立两等高避雷针。如图3-10所示。 2 2 图3-10 两等高避雷针位置图据题有:两针间距D=5+50+5=60m。设避雷针高度为h,又变电站的最高点为20m,故hx=20m。在避雷针1或2的一侧按单避雷针来计算显然有 hx<h/2 rx=(1.5h-2hx)p 且要rx20m ,故h42m。在避雷针1号2号之间,D12=60m, 两等高避雷针针在hx=20m高度处的最小保护宽度有bx=(25+5)+2022,故有bx36m;D7p 所以h56 m。 又 bx=1.5(h0-hx)h0=h-且综上所述,只用两根等高避雷针实现对变电站的直击雷防护,需要

21、求避雷针高度不小于56m。 由于不宜采用构架式避雷针,只能用两根60m的避雷针按图3-4-1设计联合保护。其中支架高58m,接闪器选2m长,直径为1216mm的圆钢,引下线选截面12mm4mm扁钢。接闪器和引下线要做防腐处理。采用四根等高避雷针进行防护设计变电站的最高建筑物是门型框架,高度为20m,35KV与10.5KV母线架高度都为15m,变电装置屋高为8m。采用四根等高避雷针对变电站进行防护,避雷针1号与2号,3号与4号处于水平位置上,如图3-11所示。 图3-11 四等高避雷针的位置图门型框架两侧,1号和2号针之间,假设选高度为40m的避雷针,即40m,20m。显然 hx=h/2 故1号

22、2号单根保护半径rx为:50m 60m 避雷针1 10.5KV母线架 避雷针3 35KV母线架 避雷针4 变配电装置 门型框架 避雷针2 rx=(h-hx)p= (40-20)0.79=15.8m两等高避雷针针联合保护范围 D12=60m h0=40-60/(70.79)=29.2mbx=1.5(29.2-20)=13.8m35KV侧,3号和4号之间,选用40m高的避雷针即h=40m,hx=15m。显然 hx<h/2 故3号4号单根保护半径rx为:rx=(1.5h-2hx)p=(1.540-215)0.79=23.7m两等高避雷针针联合保护范围 D34=60m h0=40-60/(70.

23、79)=29.2mbx=1.5(29.2-15)=21.3m35KV与10.5KV同一侧,2号与4号避雷针之间,选用40m 高的避雷针即h=40m , hx= 15m。显然 hx<h/2 故2号4号单根保护半径rx为:rx=(1.5h-2hx)p=(1.540-215)0.79=23.7m两等高避雷针针联合保护范围 D24=36m h0=40-36/(70.79)=33.5mbx=1.5(33.5-15)=27.8m35KV与10.5KV对角线一侧,2 号和3 号针之间, 选用40m 高的避雷针即h=40m,hx= 15m。显然 hx<h/2 故2号3号单根保护半径rx为:rx=(

24、1.5h-2hx)p=(1.540-215)0.79=23.7m两等高避雷针针联合保护范围 D24=62m h0=40-62/(70.79)=28.8mbx=1.5(28.8-15)=20.7m由以上计算结果可见, 这四根针可以将整个变电站站都保护到位。所以可选四根40m的避雷针按图3-4-2设计联合保护。其中支架高38.5m,接闪器选1.5m长,直径为1216mm的圆钢,引下线选截面12mm4mm扁钢。接闪器和引下线要做防腐处理。 3.4.4变电站雷电侵入波防护(1)变电站对雷电侵入波防护概述雷击输电线路的次数远多于雷击变电站,所以沿线路侵入变电站的雷电侵入波较常见。再加上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

25、(即绝缘子串50%冲击放电电压U50%)比变压器及其他电气设备的冲击绝缘水平高得多,因此,变电站对雷电侵入波的防护显得很重要。在变电站内装设避雷器是变电站对侵人波防护的主要措施。现阶段, 大部分变电站都采取使用氧化锌避雷器代替原来的阀型避雷器。主要由于氧化锌避雷 器除具有较理想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外, 还有无间隙、无续流、电气所受过电压可以降低和通流容量大, 可以用来限制分析避雷器保护距离的简单回路当雷电波入侵时,变压器上的电压具有振荡性质,其振荡轴为避雷器的残压Uc5。主要原因是由于避雷器动作后产生的电压波在避雷器和变压器之间多次反射引起,因此,只要变压器离避雷器有一段距离,变压器所受冲击电压的

26、最大值必然要超过避雷器的残压Uc5 , 有时会对变压器绝缘造成威胁,因此变Um压器与避雷器之间的安装距离l要进行限制,该距离不能太远;变压器上所受冲击电压的最大值Um=Uc5+2al/u=Uc5+2a0llmax(Um-Uc5)/2a0。a0式中,波速u为定值;a为侵入波的时间陡度(kV/s);为侵入波的空间陡度(kV/m)。在平常的设计要求中,根据上述公式,只要距离l满足要求即认可,但是,随着变电站设备的老化,其耐雷水平或承受过电压的能力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对变电站来说,最重要的设备是变压器,其承受过电压的能力相应低于其他设备,因此,在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中,通常应以变压器作为绝缘配合的核

27、心,站内母线避雷器的安装,要尽可能做到与主变压器之间的距离最短;在一些变电站, 比如10 kV (35kV) 母线避雷器与TV 安装于同一间隔内,该间隔可以安装于该母线段的任何位置,但从其与主变最小距离考虑,该间隔尽可能做到挨着主变侧开关间隔安装,在实际设计、施工中也是容易做到的,对保护变压器侧的绝缘是有好处的。以此35 kV电压等级为例进行说明:由于此变电站1km 进线段有避雷线,若取a0= 1.0 kV/ m ,若l与变压器减小5 m ,则变压器所受冲击电压将减少10 kV ,这对保护变压器的绝缘是很有利的。同时,还应对被保护设备与避雷器之间的安装距离l 进行校核,即雷电防护要有一定裕度。

28、 Ubil/UmK Ubil/KUm而不应当用公式的电压明显要高于Uc5Ubil/(Uc5+2a0l)KUbil/Uc5KUc5来校核,因为只要被保护设备与避雷器有一定距离,被保护设备上 ,若用进行校核,在l 较大的情况下可能存在没有保护裕度。UbilK 是一个大于1的配合系数, 可取1.051.1;器的雷电冲击残压;Um被保护设备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Uc5避雷设备上所受冲击电压的最大值。避雷器与变压器的最大电气距离35KV变压器允许的距离lmaxUm=Uc5+2al/u=Uc5+2a0la0 当运行进线为1条时:根据,令Um=Ubli(35KV变压器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为185kV,35KV进

29、线1km有避雷线,其陡度185=134+21lmax取1.0kV/m)。 lmax=25(m)35KV进线2km或全线有避雷线,其陡度185=134+20.5当进线数增加时,lmaxlmaxa0取0.5kV/m。 lmax =51(m) 可参考表3-1的数据。lmax 表3-1 进线数与 的关系lmax 10.5KV变压器允许的距离当运行进线为1条时:根据Um=Uc5+2al/u=Uc5+2a0l,令Um=Ubil(10kV 变压器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为75kV,10kV全线无避雷线,其陡度a0取1kV/ m)。75 = 45 + 2 1 当进线增加,lmaxlmax lmax = 15 (m)

30、 参照表3-2的数据lmax 表3-2 进线数与的关系故由计算可知,在35KV变电站里面距变压器(35/10.5KV、35/0.4KV)25m内必须要安装避雷器,距变压器(10.5/0.4KV)15m内须安装避雷器。依据分析和运行经验,对于本35KV电压级的变电站,实际上只要保证在每一段(包括分段母线)可能单独运行的母线上都装设一组避雷器,就可以使整个变电站得到保护。3.4.5变电站的进线段雷电防护设计进线段防护必要性当lmax一经确定,为使避雷器能可靠地保护设备,还必须设法限制侵入波陡度。对于已安装好的a=(Ujcf-Uchf)2l电气距离l,可求出最大允许陡度。同时,应限制流过避雷器的雷电

31、流的大小,以降低残压,尤其不能超过避雷器的额定通流能力,否则避雷器就会烧坏。变电站因雷电侵入波形成的雷害事故有50%是离变电站1km以内雷击线路引起的,约有71%是3km以内雷击线路引起的。说明加强变电站进线段的雷电防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雷电侵入波沿导线传播时有损耗。具体是雷电压在线路上感应产生的地点离变电站愈远,它流动到变电站时的损耗就愈大,其波陡度和幅值就降得愈低。为此,可以在变电站进线段,即距变电站12km的这段线路上加强防雷保护。对全线无架设避雷线的,应在这段线路增设避雷线;当全线有避雷线时,应使该段线路具有更高的耐压水平,减少进线段内绕击和反击形成侵入波的概率。这样,侵入变电站的雷电

32、过电压波主要来自进线段外,并经过12km线路的冲击电晕影响,不但削弱了侵入波的幅值和陡度,而且因进线段波阻抗的作用,也限制了通过避雷器的雷电流,使其不超过规定值,保证了避雷器的良好配合,这一措施就是变电站进线段保护。进线保护段接线设计 图3-13 35KV进线保护段接线图由于此35KV变电站全线无避雷线线路,故变电站进线保护段接线方案可根据图3-13设计。方案中架设12km避雷线可防止进线段遭受直接雷击和屏蔽雷电感应。图中管型避雷器GB1和GB2在一般线路不必装设,但对于冲击绝缘强度特别高的木杆线路或者钢筋混凝土杆木横担线路,应在进线保护段首端加装一组管型避雷器GB1,其工频接地电阻一般不得超

33、过10。GB1的作用是限制从进线段外沿导线侵入的雷电流幅值。在进线保护末端装设一组GB2的目的是保护断路器QF。当雷雨季节,QF处于开断状态,且线路侧带工频电压,无GB2保护时会出现较高的折射波电压(2倍的侵入波电位),引起触头闪络,甚至烧坏触头。母线上装设一组阀型避雷器FZ的作用是保护变压器及其他电气设备。 图3-14 3150kVA以下35KV变电站的简化进线保护由于此变电站容量在3150kVA以下(本变电站容量为2560kVA),可采用图3-14两种简化接线。管型避雷器GB1、GB2可采用保护间隙JX代替,其工频接地电阻应小于或等于5。假设对此35KV变电站,当在进线区域架设避雷线较困难

34、,为此不能保证要求的耐雷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进线终端杆上安装一组1000H的电抗器(L),以限制雷电侵入波的陡度a和雷电流幅值I,起到进线段保护的作用。接线见图3-15所示。另外,35KV变电站有进线段采用电缆线路,在电缆线与架空线连接处,考虑波过程可能产生过电压,故应装设一组避雷器保护,并且使避雷器的接地端与电缆的金属外皮连接。如图3-16所示。 或JX 图3-15 用电抗器代替进线段保护 图3-16 35KV变电站电缆进线段的保护接线3.5接地装置的设计接地按其作用分两类,一位功能(或工作)接地,二为保护接地。功能接地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需要设置的接地,如三相交流系统中的发电机和变压器

35、中性点接地,双极直流输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等。保护接地,也称为安全接地,是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底座。配电装置的金属框架和输电线路杆塔等外露导电部分接地,防止一旦绝缘损坏或产生漏电,人员触及发生电击。保护接地,是在故障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另外,属于功能接地范畴的还有:在电子设备中,为获得稳定的参考电位(零电位)所设置的逻辑接地;为防止电磁干扰的屏蔽接地;为保证信号有稳定基准电位所设置的信号接地。而属于接地保护的还有防静电接地(将静电聚积电荷引入大地)和防电蚀接地(在地下埋设金属体作为牺牲阳极或牺牲阴极,以保护与其连接的金属体)等。1、接地计算:大地并非理想的导体,它具有一定的

36、电阻率。所以当外界强制施加于大地 2于是,大地中呈现出相应的电场分布,其电场强度为:Ex=dxr在地中沿电流散流方向,在dx段 =Exdx=dxrdx=Idr2px2dx所以,在距离球心为x的球面上的电位为:Ux=rxdUx=Idr2px2rxdx=Idr2prx而在半球接地体表面上的电位应为:Ud=Idr2pr0故散流电阻为: Rd=Ud/Id由此可知,距离接地体(即电流注入点)越远,电流密度越小,电场强度越弱,电位越低。若在相当远处(一般距球心20m以外),地中电流密度很小(可近似为零),电场强度可视为零,则该处的电位仍保持为零电位。假设条件:土壤电阻率取280欧米,考虑季节系数K=2,土

37、壤电阻率按560欧米考虑。变电站最大短路电流为三相短路电流20.45kA;最大接地短路电流Imax为单相接地短路电流15.04kA(有效值);最大接地短路电流时,流经变电站接地中性点的最大接地短路电流为3.88 kA(有效值)。根据公式I = (Imax - In )Kf ,(Kf取0.5)求得入地短路电流为5.58kA,再由公式R=2000/I可得,变电站接地电阻应不大于0.36欧姆。根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912页表16-8的估算公式:R=0.5rS计算(r=560,S=62*44=2728平米),求得变电站复合接地网自身接地电阻为5.36欧姆,大于0.36欧姆,达不到要求

38、,必须采取降阻措施。因为变电站面积只有62米*44米共2728平方米,站区面积有限,而且变电站四周均为已建设的城市用地,变电站外引接地线非常困难,因此变电站考虑尽量在所址范围 Ut=174+0.17rtt174+0.7rtt Us=式中:Ut接触电位差,V;Us跨步电位差,V;rt人脚站立处地表面的土壤电阻率,欧m;t接地短路(故障)电流的持续时间,s。t取值:为保护动作时间加相应的断路器全分闸时间。取1.12s。rt取值:在未做任何提高接触电压和跨步电位允许值的措施之前,变电站的土壤电阻率实测为280欧m,考虑季节系数后取560欧m。 174+0.17rt174+0.17*560=经计算Ut

39、=254.4(V)(允许值) t174+0.7rt174+0.7*560=534.8 (V)(允许值) Us=t3、接地方案及计算从降低工程造价以及技术与经济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变电站接地电阻设计值为1欧,全所接地网沿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敷设降阻剂,必要时可加打垂直接地桩;全所做绝缘高阻地面,以满足接触电位差及跨步电位差的要求。施加降阻剂后的接地电阻:在具体施工中施加降阻剂后,有效地扩大接地体与土壤接触面积,施加CFJ-1型降阻剂,按18公斤/米计算,按接地极总长度1563米计算,约需30吨。根据: R=:平均土壤电阻率560m。 r2phLlnL2dhL:接地极的总长度 .水平加垂直L=1

40、563m。d:接地极的等效直径0.025m。h:接地极的埋深 .0.8m。:降阻剂的利用率.50。R=56023.140.51563ln156320.0250.8R=2.12()加打接地深井后的接地电阻:在站:深40米土壤电阻率估计1200m。L:深井接地极的总长度 .40m。d:深井接地极的等效直径0.20m。h:深井接地极的埋深 .0.8m。n:深井数4口。R=10.994()。并接水平地网后,根据:R=R1R2R1+R2K (k为屏蔽系数,取1.1)R=1.95()外沿接地体后的接地电阻:在站 560m1: 降阻剂的电阻率 0.4md1: 圆柱形的等效直径 0.3md:接地体(圆钢管)的

41、直径 0.1mk1、k2: 为接地体和降阻剂的计算系数,从有关列表中查得k1=0.98,k2=1。L: 接地体埋设在地面下的长度 6根5m/根30m,外延6根80m/根=480m。合计510m。R=4510560-0.445100.4ln+ln 23.145100.981010.3R=13203R=1(0.408132035.318+559.68.825) 4940.5=1.54(W)深井地网与原变电站地网并接后 根据:R=R1R2R1+R2K (k为屏蔽系数,取1.1)R=0.95()并接部分模块:考虑在实际施工中存在不良因素,确保接地电阻达到R1.0,并且在2030年保持稳定性,在水平接地

42、网中并接部分模块,根据经验估算:选用FMY-1209型模块约150个。4、变电所的接地设计(1)在变电站集中安装了最重要的电气设备和电气装置,如变压器、断路器及各种控制屏、保护柜等。这些设备需要避雷针(线)和避雷器来实现防雷保护;同时,这些电气设备带电运行时,还要考虑值班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变电站就需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以实现综合满足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防雷接地等的要求。在实际工程中,为保证安全及工作需要,一般是统一敷设接地网,而在避雷针(线)和避雷器附近下面,在加设一组集中的防雷接地体,加强泄放雷电流作用,从而构成了变电站完整的接地装置。变电站的接地装置要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若自然接地体满足不了接地电阻值要求,则要加设人工接地体,而且多数是敷设以水平接地体为主的人工接地体。对大电流接地系统的变电站,不管自然接地体情况如何,必须装设人工接地体。对面积较大的接地网来说,装设水平人工接地体对均压、散流、降阻以及减小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效果最好。变电站的接地网常采用40mm4mm的扁钢或直径为20mm的圆钢排列成方孔形或长孔形,埋地0.60.8m,在北方应埋在冻土层以下,其面积与变电站的面积相同或稍大,埋在变电站的围墙外侧,距墙1.52m,四周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做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宜小于接地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