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 长城和运河》研讨课教案_5.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56804 上传时间:2021-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 长城和运河》研讨课教案_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 长城和运河》研讨课教案_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 长城和运河》研讨课教案_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 长城和运河》研讨课教案_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 长城和运河》研讨课教案_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 长城和运河》研讨课教案_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 长城和运河》研讨课教案_5.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教材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共有两小节,第一小节写的是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群山峻岭之间,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表现了祖国山川的雄伟壮观,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重点词反复品读、赏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它像绸带飘落在祖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教学这一小结时,教师应将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这一小结的学习,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文章展现的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诗歌传达了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2、的赞美。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绚丽多姿。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接触不多,在诗歌意象理解上还不够深刻,因此我着重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含义,通过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等方法,让他们反复品读诗歌,感受诗歌传达出的感情。教学目标:1、理解描写长城和运河的词语,并积累运用;2、有感情地品读诗歌,体会诗歌传达出的思想感情;3、通过搜集有关长城、京杭大运河的资料,了解长城与运河建造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理解描写长城和运河的词语,并积累运用;2、通过搜集有关长城、京杭大运河的资料,了解长城与运河建造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生

3、字卡片、图片、希沃白板。教学时间:两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在对话中引领学生入境师:同学们,有一道城墙建造了两千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它是生:万里长城。师:有一条河流,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它是生:京杭大运河。师:这两大奇迹历经千年沧桑,铭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长城和运河,领略这两大奇迹的魅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学生边回答边出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复习巩固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诗歌,学习了生字词,首先,考考你们,还会读吗?驾驶 谱写 创造 民族 绸带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不朽诗篇 奇异景象(学生读

4、)师:他读的怎么样?生:很流利,也很准确。生:个别词语读得有点拖拉。师:谁再来试试?(生读)师:这次读得非常流畅干脆,我们就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读。(生齐读)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词语,其中有一个字非常难写,还是课后的生字,你知道是哪个字吗?生:(齐)蜒。出示“蜒”,师: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过渡:教师出示长城、运河图片,学生欣赏。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运用动画强调难写的生字,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理解和记忆。三、初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是以怎样的视角写长城和运河的?2、作者眼中的长城和运河是什么样子的?边读边思考,动笔画画关键词句。小组讨论交流。四、细读课文,思考交流板块一:体悟

5、观察视角师:作者是以怎样的视角观察长城的?生:作者是从上往下看的。生:作者是俯视长城的。师:你是从哪里知道作者是俯视长城的?生:作者是驾驶飞机在天上看的。(出示:诗歌前第一句,指导学生齐读)师:是啊,作者是在飞机上从高处往下看的,老师向大家分享一个词鸟瞰。(白板展示“鸟瞰”,出示鸟瞰图)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对陌生的词语,用形象的图片比讲解效果更好。板块二:领悟长城的雄伟1、师:作者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生: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生: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师:(白板展示描写长城的诗句)谁来读读,根据你的理解,读出相应的感情来。(生读)师:谁来评价一下这

6、位同学的朗读?生:他读得很熟练。生:他读的有感情。生:我仿佛从他的朗读中看到了长城的样子。师:你真会评价,那我们学着他的样子读读吧!(生读)师:刚才老师请同学们交流了诗歌中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或词语,谁愿意和大家分享呢?生:“巨龙”写的好,将长城比作“巨龙”,写出了长城的样子。生:巨龙还把长城的样子写活了。生:“巨龙”,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师:学生们评价的都很好,有个词语老师想换一换,“穿行”变“爬行”好不好?生:不好,“穿行”写出“巨龙”的速度很快。师:同学们很会赏析,除了这些,还有哪里写的好?生:“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写出了长城高高低低的样子。师:非常好,我们讲山脉连绵起

7、伏,长城建在山上,因此也是连绵起伏的样子。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一边读一边用手比划出这两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生读,师生一起演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画出关键词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2、 理解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师:同学们,“山海关”、“嘉峪关”是哪儿?你能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向大家做个介绍吗?生介绍资料,师出示地图。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运用地图,将抽象的地名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对长城理解更深。师:同学们请看,从地图上找一找这两个地方?从中你感受到什么?生:长城的距离很长。建造长城的人非常了不起。师:为什么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生:不朽

8、的意思是不腐烂,这里是讲长城永远不会消失。生:长城本身不能写,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我觉得我们的祖先建造出这样的长城,使它永远留在人们心里。师:是啊,长城从古至今,存在了上千年,今后还会一直存在着,长城在人们心中,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3、 师:课文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我们读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伟壮丽。生读,教师指导。全班齐读。版块三:感受运河的秀美1、 师:刚才在学习第一小节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的?生:读课文,画出关键词。生:抓住关键的词句,说说你的理解。师:现在,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文章第二小结。生自学,教师巡视。2、师:关于运河的描写你画

9、了哪些句子?小组交流,再汇报。生: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3、师:说说哪里写的好,为什么?生:像绸带,是比喻手法,写出了运河的样子,长长的,颜色美丽。生:“银光闪闪”写出了运河的颜色和水面的波光粼粼的样子;生:“伸向天边”写出了运河的长度。师出示地图,学生对照地图找出北京、杭州的位置,感受运河的长度。4、 师: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教师出示图片)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展示多幅图片,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生:京杭大运河很美,令人向往。生:京杭大运河十分秀美动人。师:是啊,“动人”写出了运河的美丽景色。板块四:探索写作

10、手法出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师:中华民族的祖先是谁?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师:这句话有什么特点?生: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运用了“反复手法”。师:改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好不好?生:不好,这里用设问手法,有问有答,更体现出自豪之情。师:好,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感情读一读。生齐读。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有问有答,多媒体及时反馈学生的答案。五、课外延伸1、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长城或运河?同桌相互练说。(白板出示句子)各位游客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将参观生:各位游客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将参观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和秀美动人的京杭大运河,祝您旅途愉

11、快。生:各位游客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将参观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万里长城,他那么雄伟壮观,你一定会惊讶的,祝你旅途愉快。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身临其境。5、 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生:故宫。生:莫高窟。生:布达拉宫。下面,让我们游览吧!(多媒体展示图片,并配上文字)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运用动画展示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中领略祖国河山的绚丽多姿,开拓学生的视野。6、 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你能试着连一连吗?(白板出示选项,学生互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以图案让学生为名胜和地名配对,十分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动检查答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六、作业

12、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继续搜集我们祖先创造的人家奇迹,写一段介绍,和同学们交流。板书:长城和运河 长城:雄伟壮观 运河:秀美动人教后记: 长城和运河是一篇现代诗歌,本课教学以读为基础,以学生自学为线索,旨在激发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诗歌的两个小节结构一致,内容相关,因此,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一小节,在朗读方面,我指导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到齐读;在内容上,我让学生自己朗读、自己感受,自己说出对诗歌关键词句的理解和感受,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对于诗歌中的地名,学生可能不太熟悉,我便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但是,本课也有不足之处,表现为学生的情感没有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