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优秀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78915 上传时间:2021-05-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孩子》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好孩子》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好孩子》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好孩子》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好孩子》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好孩子》优秀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孩子》优秀教案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好孩子优秀教案设计蕴希小学萧妤好孩子叙写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本文主要特点为:1 、设置悬念。本文共有 7 自然段,第 1 自然段写奶奶担心没带伞的小玲会被雨淋湿;第 24 自然段写没带伞的小玲被小梅送回家,衣服没淋湿,奶奶夸小梅是好孩子; 第 57 自然段写带伞的京京衣服全湿回到家,原来他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自己却冒雨回家,奶奶也夸他是好孩子。事情的发展和结果恰好与奶奶的料想相反, 曲折有致,由此赞美同学间的友情。2 、避实就虚。本文并未正面叙述和描写小梅和京京如何帮助同学,而是通过小玲和京京回到家中截然不同的情形以及奶奶的神态和语言加以表现,置留空间,耐人寻

2、味,以此凸现同学间的关爱。3 、结构规整。本文第 24 自然段和第 57 自然段行文相同,均为:小玲(京京)进门奶奶奇怪小玲(京京)说明原因奶奶称赞。相同的段式结构,学生易读易懂。4 、语言精到。本文中的奶奶是一线索人物,其心理、神态和语言,无不为学生指明行为导向, 尤其是“着急” 、“奇怪” 、“摸”、“笑”、“心疼”等词,用语精到,奶奶的慈祥和蔼可圈可点。本文语言朴实,事例平常,贴近学生生活,仿佛是身边之事和熟悉之人,富有亲近感和感染力。低年级学生虽为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宠爱,但对互相关爱、乐于助人已有初步认识,思想情感上有一定基础,价值取向不难判定。加之本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读懂学好亦无

3、难度。教学中,应充满情感色彩,避免简单说教,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参与过程,在品读语言文字同时,探求做人道理。1 、重视熏陶感染作用。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教材改革中, 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使教材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本课设计不作简单说教,而是让学生在感悟语句、拓展想像、练读对话、联系实际过程中,自然受到熏陶感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出发,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本课通过“联系实际,

4、指导行为”等环节,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学生与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3 、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材不是凝固、僵化的符号堆砌,而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媒体。 本课择要让学生凭借语境展开想象,既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丰富, 又是对文本的发展和超越,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 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可先由教师指导学习,再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悟出学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 更能体现

5、出学生的创造性。 本文结构规整,教学中以一例带一例,重视过程,触类旁通,有肋于学习迁移,有助于实际应用。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有感情朗读课文。2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含义。通过品析人物、交流讨论和反复诵读, 明白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 并感受助人之乐。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验和感受,从内心喜欢课文中的人物,从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明晓同学间应互相关爱、 乐于助人,并融入个体言行之中。本文是一篇选读课文,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可根据需要结合讲读课文进行教学。处理方式可灵活多样,体现弹性:(一)理解拓展1 、自主学习,初步探究(

6、1)初读课文,了解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 2)再读课文,了解奶奶这一线索人物的性格特征。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研读词句,发现小梅和京京身上的闪光点, 体味同学间的友情和关爱; 感受奶奶身上的美德,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2 、小组合作,丰富内涵“小梅怎样冒雨送小玲回家?”“京京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后,自己在回家途中会遇到哪些不便?”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启发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并结合生活经验作合理想像,填补课文空白,既使人物形象更趋饱满,加深体验,同时又使学生想像能力得以发展。3 、联系实际,指导行为“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乐于助人的事?该怎么称赞他(她)?”“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会

7、怎么做呢?”此环节的设计,既是语文能力的培养简要叙述事情经过,借鉴课文表达方式进行称赞, 同时又将课文内容与学生个人实际相联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自然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二)填补空白师生和教材的关系,即读者和文本的关系,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创造的。作为选读课文, 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原有结构,可灵活处理,变教材为学材,变教本为学本。根据本文避实就虚这一特点,可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想像:想像之一:小梅帮助小玲时所想所说所做,小玲到家后所说和小梅所说。想像之二:京京在帮助同学时所想所说所做,那个同学所想所说所做。想像之三:奶奶看见带了伞的京京全身淋湿回到家时所想。想像

8、之四:京京受奶奶称赞后所想所说。学生可选择其一,根据自己独有的经验、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参与解读文本,填补文本留下的“不确定空白”,使阅读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三)朗读练习本文以对话为主,富含情趣,适合进行朗读练习。朗读时,应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让学生入情入境,把握人物不同特点。朗读时可注重以下几点:1 、注意人物语气的变化奶奶因担心小玲被淋湿而着急,因结果出乎所料而惊奇,因明白就里而欣喜,因京京衣服全湿而心疼,又因知晓原因而高兴。2 、把握人物语气的基调小玲为有小梅这样的同学而高兴、自豪,京京为能解人所难而快乐、自豪。(四)迁移运用语文教学应注意选择切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并使学生逐渐掌握

9、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以一例带出多例,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悟出学习语文的规律。根据本文结构规整这一特点,可以第24 自然段为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第 57 自然段。1 、指导学习第 24 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第一幅插图的内容?小玲没带伞衣服为什么没淋湿?该怎样读奶奶和小玲的对话?”之后从“找、悟、读”等方面进行小结。2 、自主学习第 57 自然段“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学习第 57 自然段吗?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感谢你们,校长和老师,你们教育的孩子真好。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在你们学校。一天,我顶着风雪回家,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她赶紧跑来把我扶起,还替我找回甩远的书包。从此,我们认识了,她每天都来做我的向导。一见面,甜甜地叫我阿姨,清脆的嗓音总是带着笑。早晨,她准时把我送过大街,傍晚,准时把我接过小桥。下雪天,她紧紧把我搀扶,下雨了,为我把雨伞使劲举高。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可我知道:鲜艳的红领巾准在她胸前飘,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资料提供者:萧妤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