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法.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32314 上传时间:2021-05-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干地支纪年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天干地支纪年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天干地支纪年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天干地支纪年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天干地支纪年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干地支纪年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干地支纪年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天干地支纪年法(2)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中国自古便有十 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 w)、己、庚、辛、壬(r n)、癸( gu);十二地支即:子、丑、 寅、卯( mo)、辰、 巳(s)、午、未(wi)、申、 酉(yu)、戌(xu 第一声)、 亥。十二地支又与十二生肖对应 :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1。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功能纪年1 基本介绍3历史和发展5 其他相关目录2 六十甲子4换算方法折叠编辑本段 基本介绍天干地支 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

2、干和枝。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 w)、己、庚、辛、壬(r n)、癸( gu);地支十二:子、丑、寅、卯( mo)、辰(chn)、巳(s)、午、未( wi)、申、酉( yu)、戌( x)、亥。2。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 干支纪年 法”。天干地支纪年法折叠编辑本段 六十甲子1 10 甲子 乙丑 丙寅丁卯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1120 甲戌乙亥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壬午 癸未2130 甲申 乙酉丙戌丁亥 戊子 己丑庚寅辛卯 壬辰 癸巳3140 甲午乙未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癸卯41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3、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3。51 60 甲寅乙卯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壬戌癸亥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干支 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 2009 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 2009 年 2 月 4 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 戊子年。公元纪年 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这一点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错,应特别注意。折叠编辑本段 历史和发展早在公元前 2697 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 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一些学者从中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

4、文学源流 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伏羲和 “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 “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4。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 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 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2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

5、历, 大桡作甲子” ,尚书正义 解释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看来干支是大桡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隋朝五行大义同意干支是大挠创制这一观点。天干地支最初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以文物考查的话,近百年来出土的殷墟(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也称殷)甲骨卜辞中,就载有大量用于纪日的干支记录,而在甲骨文中出现最频繁的字也是干支。我们目前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内容都是与占卜相关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骨卜辞”,但是卜辞并不是甲骨文内

6、容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数量不多但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他种类的与占卜无关的刻辞。比如其中的“干支表”刻辞。 “干支表”刻辞,是甲骨文中的一种特殊刻辞,属于表谱刻辞的一种。这种刻辞刻写的是以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5。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的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学者们也称之为甲子表。这种甲子表罗列刻写六十干支的“干支表”就是当时的人们用来检核和推算 干支纪日 日期的谱表,干支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日历。甲骨文合集 37986,刻辞释文见下文

7、“干支表”刻辞我们目前发现的数量并不少,但多数都残缺,其中发现最完整的干支表要算 甲骨文合集 第 37986 片甲骨(见图)。释文: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6。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这版甲骨是商代末期纣王帝辛及其父亲帝乙在位期间的刻辞,此为一牛胛骨。在胛骨的正面骨扇上整齐地刻着一份干支表,

8、字字清晰,完整无缺。这一份干支表共分六行,每行二十字,由右至左读,每行纪十天,横向看,天干十行,脉络清晰;竖向看,天干六轮,与地支五轮相组合。这一版干支表刻辞六甲齐全,严谨有序,是甲骨文干支表中的一篇完整佳作,也是目前我们看见最完整干支表材料之一。通过此“甲子表”,我们也可以看出,六十是殷人一周的日数,从甲日起到癸日止十日是一旬, 这也是商人的记旬法, 因此甲子表也称为 “六旬表” 。虽然商代采用干支纪日的方法,但是因材料的缺失,我们并不能完整串联的商代的干支纪日。 目前可确知的纪日干支是从春秋时候 鲁隐公三年(公元前 720 年)二月己巳日开始的, 从那时到清末的 2600 多年间,干支纪日

9、从未间断和错乱过, 这也是世界上记录时间最长的纪日法,这对于核查史实所发生的准确时间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7。大家熟知的古文名篇石钟山记中“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3干支除了用于记录时间、占卜外,后来被赋予的功能就越来越多了。折叠编辑本段 换算方法第一种算法: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不同资料算法有所差异,有的给出公式,但本质上是一回事。这里介绍一种简易直观的算法。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 4 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 后接 1,地支 12 后接 1。天干:甲 4、乙 5、丙 6、丁 7、戊 8、己 9、庚 10、辛 1、

10、壬 2、癸 3地支:子 4、丑 5、寅 6、卯 7、辰 8、巳 9、午 10、未 11、申 12、酉 1、戌 2、亥 3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 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8。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如 2003 年,其尾数为 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 12 除 2003 得 166,余数为 11,对应的地支为未。于是 2003 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注意这是指 2003 年立春之后,立春之前应是“壬午”年。 赵达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时间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之后的第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所以

11、赵先生说岁在癸未,而非壬午。第二种算法: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 3,除以 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 3,除以 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天干:甲 1、乙 2、丙 3、丁 4、戊 5、己 6、庚 7、辛 8、壬 9、癸 0地支:子 1、丑 2、寅 3、卯 4、辰 5、巳 6、午 7、未 8、申 9、酉 10、戌 11、亥 0特别注意:天干和地支整除所对应是末位。第三种算法:。9。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4 5 6 7 8 9 10 1 2 3地支:子、丑、寅、卯、辰

12、、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 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如:公元 1995 年用该年尾数 5 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然后,用 1995 除以 12 得余数为 3,用余数 3 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 “亥”。 那么,公元 1995 年则为农历乙亥年。再如:公元 1861 年用尾数 1 查天干为“辛”,用 1861 除以 12 得余数为 1,再用余数 1 查找地支为“酉”。那么,公元 1861 年则为农历辛酉年。10。如

13、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 或者用该年除以12 的余数为 0,则取天干中的第 10 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 位“申”。如:公元 120年尾数 0 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 12 余数为 0,则取地支中的第 12 位“申”。 那么,公元 120 年则为庚申年 。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 就用该数字在天干、 地支中查找即可。如:公元 6 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 6 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 公元 8 年则为戊辰年 。 公元 11 年,则取尾数 1 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 11 对应的地支中的“未”。那么,该年则为 辛未年。公元 12 年则为 壬申年 。公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将天

14、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7 6 5 4 3 2 1 10 9 8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1。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具体换算方法同一如:公元前 155 年用尾数 5 取天干中的“丙”; 155 除以 12 得余数 11,对应地支中的“戌”。那么,该年则为 丙戌年。公元前 8 年则为癸丑年折叠天干地支纪月干支纪月 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 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 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15、,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 个月合 5 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 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 丁壬壬位顺行流;。12。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

16、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 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 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 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 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 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 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13。申月 立秋白露处暑 七月 8 月 壬申月甲申月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酉月 白露寒露秋分

17、八月 9 月 癸酉月乙酉月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戌月 寒露立冬霜降 九月 10 月 甲戌月丙戌月 戊戌月庚戌月 壬戌月亥月 立冬大雪小雪 十月 11 月 乙亥月丁亥月 己亥月辛亥月 癸亥月子月 大雪小寒冬至 十一月 12 月 丙子月戊子月庚子月壬子月 甲子月丑月 小寒立春大寒 十二月 1 月 丁丑月己丑月 辛丑月癸丑月 乙丑月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推算实例: 2004 年大致是农历 甲申年 。那次甲申年自2004 年 2月 4 日 19 时 56 分立春起,至 2005 年 2 月 4 日 1 时 43 分立春止。这里的时刻是东经 120 度标准时。14。丙寅月, 20

18、04 年 2 月 4 日 19 时 56 分立春2004 年 3 月 5 日 13时 56 分雨水丁卯月, 2004 年 3 月 5 日 13 时 56 分惊蛰 2004 年 4 月 4 日 18时 43 分春分戊辰月, 2004 年 4 月 4 日 18 时 43 分清明 2004 年 5 月 5 日 12时 2 分谷雨己巳月,2004 年 5 月 5 日 12 时 2 分立夏 2004 年 6 月 5 日 16 时14 分小满庚午月,2004 年 6 月 5 日 16 时 14 分芒种 2004 年 7 月 7 日 2 时31 分夏至辛未月,2004 年 7 月 7 日 2 时 31 分小

19、暑 2004 年 8 月 7 日 12 时20 分大暑壬申月, 2004 年 8 月 7 日 12 时 20 分立秋 2004 年 9 月 7 日 15 时 13 分处暑癸酉月, 2004 年 9 月 7 日 15 时 13 分白露 2004 年 10 月 8 日 6时 49 分秋分。15。甲戌月, 2004 年 10 月 8 日 6 时 49 分寒露 2004 年 11 月 7 日 9时 59 分霜降乙亥月, 2004 年 11 月 7 日 9 时 59 分立冬 2004 年 12 月 7 日 2时 49 分小雪丙子月, 2004 年 12 月 7 日 2 时 49 分大雪 2005 年 1

20、 月 5 日 14时 3 分冬至丁丑月, 2005 年 1 月 5 日 14 时 3 分小寒 2005 年 2 月 4 日 1 时43 分大寒折叠天干地支纪日干支纪日,60 日大致合 2 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 720 年二月初十)。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 365 日,而每 4 年一次,公元年能被 4 整除,闰年有 366 日,平均一年 365.25 日,所以 4 年 1461 日和一甲子的60 日,最小公倍数是 29220 日,合 80 年。这就是说,每 80 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

21、环。 (公元 4 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 公元前 45 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 3 年”加一次。16。闰日被误为“每 3 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 屋大维下令前 5 年、前 1 年、 4 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 365 日,而每 4 年一次闰年,但是如果遇上整百年,公元年能被 400 整除才能认定为闰年 (这是因为按照现在立法计算,四年一闰的规定使每年多出 0.0078 天,经过 400 年大约会多出 3 天,如果在能被 400 整除年份的前面 3 个百年不算闰年, 则正好平衡),闰年有 366 日,平均一年 365.2425 日,所以 400 年 146097 日

22、和一甲子的 60 日,最小公倍数是 2921940 日,合 8000 年。这就是说,每 80 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 100 但非 400 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 8000 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 1912 年 2 月 18 日,合农历 壬子年正月初一 ,以及 9912 年 2 月 18 日,都是“甲子日”。折叠天干地支纪时干支纪时 ,60 时辰合 5 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 0 时到 1 时的早子时和23 时到 24 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

23、或己之日, 0 时到 1 时是甲子时,但 23 时到 24 时是丙子时 。晚子时又称子夜或 夜子 。日上起时亦有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17。发,壬子是真途。 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以北京时间( UTC+8)为准:时辰地支北京时间(UTC+8)甲或己日乙或庚日丙或辛日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子时 23 时 1 时 甲子时 丙子时戊子时庚子时壬子时丑时 1时 3 时乙丑时丁丑时己丑时辛丑时癸丑时寅时 3时 5 时丙寅时 戊寅时庚寅时壬寅时甲寅时卯时 5时 7 时丁卯时己卯时辛卯时癸卯时乙卯时辰时 7时 9 时戊辰时庚辰时壬辰时甲辰时丙辰时巳时

24、9 时 11 时己巳时辛巳时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午时 11时 13 时庚午时壬午时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未时 13时 15 时辛未时癸未时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申时 15时 17 时壬申时甲申时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酉时 17时 19 时癸酉时乙酉时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18。戌时 19 时 21 时 甲戌时 丙戌时戊戌时庚戌时壬戌时亥时 21 时 23 时乙亥时丁亥时己亥时辛亥时癸亥时折叠天干地支次序表1. 甲子 2. 乙丑 3. 丙寅 4. 丁卯 5. 戊辰 6. 己巳 7. 庚午 8. 辛未9. 壬申 10. 癸酉11. 甲戌 12. 乙亥 13. 丙子 14. 丁丑 15. 戊寅

25、16. 己卯 17. 庚辰18. 辛巳 19. 壬午 20. 癸未21. 甲申 22. 乙酉 23. 丙戌 24. 丁亥 25. 戊子 26. 己丑 27. 庚寅28. 辛卯 29. 壬辰 30. 癸巳31. 甲午 32. 乙未 33. 丙申 34. 丁酉 35. 戊戌 36. 己亥 37. 庚子38. 辛丑 39. 壬寅 40. 癸卯41. 甲辰 42. 乙巳 43. 丙午 44. 丁未 45. 戊申 46. 己酉 47. 庚戌48. 辛亥 49. 壬子 50. 癸丑51. 甲寅 52. 乙卯 53. 丙辰 54. 丁巳 55. 戊午 56. 己未 57. 庚申58. 辛酉 59. 壬戌 6

26、0. 癸亥。19。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年份 /10 余数对天干 如 1894-3=1891 ,1891 除以 10 余数是 1 即为甲年份 /12 余数对地支 如 1894-3=1891 ,1891 除以 12 余数是 7 即为午 即 1894 年是甲午年折叠编辑本段 其他相关天干地支纪年法同时可纪年、月、日、时,分别称为“ 年柱、月柱、日柱、时柱 ”。此八个字就是俗称的“八字”。一个人的八字就是他出生时间的四柱记录。关于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纪法,已使用不多,有兴趣的读者可去查阅有关资料。十二地支 与十二生肖对应,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不能丢弃的纪年法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是先贤们智慧的结晶,时至今日,它并没有过时,仍然生存于每个 中华儿女的内心。20。自建国以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虽然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但是传统文化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了下来,天干地支纪年法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坚信,它将继续传承并且发扬光大。21。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 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