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儿肺炎护理新生儿肺炎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前者又可分为羊水吸入肺炎、胎粪吸入性肺炎、乳汁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由于吸入羊水、胎粪或乳汁后引起肺部化学性炎症反应/继发感染统称新生儿吸入肺炎。临床除有气道阻塞、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外,胸片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的肺部炎症改变。吸入物的性质、量以及吸入深度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可发生在产前、产时或生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产前及产时感染由羊水或血性传播,致病的微生物与宫内吸入污染羊水所致肺炎相仿,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较多见,此外有B组链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及CMV(巨细胞
2、病毒)等病毒。产后感染以直接接触婴儿者患呼吸道感染时易传给新生儿;脐炎、皮肤感染和败血症时,病原体经血行传播至肺而致肺炎;医用暖箱、吸引器、雾化吸入器、气管插管等消毒不严格,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洗手不勤,输入含有CMV、HIV等病毒的血制品等,均可致病。医源性感染的高危因素:出生体重1500g;长期住院;病房过于拥挤、消毒制度不严;护士过少;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差;滥用抗生素;使用呼吸机交叉感染;多种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72小时以上或多次插管。病原体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多见。许多机会致病菌如克雷白菌、铜绿假单胞菌、枸橼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在新生儿也可致病。我国近年来在肺炎和败血症新生儿中表皮葡萄球菌的阳性率不断增加。另外,厌氧菌、沙眼衣原体、深部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亦应引起重视。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感染多见,见于晚期新生儿。易发生流行,同时继发细菌感染。出生后亦可发生CMV感染,病情比宫内感染轻。其他:如卡氏肺囊虫、解脲脲原体、衣原体都可致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