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51377 上传时间:2021-05-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小学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1.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建构新知的能力数学知识只有学生亲身主动参与、 动手实践、 自主探究,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自主探究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 去发现、去创造性地获得有关数学知识。如在学生学习正方形四条边的关系时, 我让学生观察、 猜想、验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这一特征。有的学生通过度量四条边的长度后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有的学生用一根红线与正方形的四条边比试后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有的学生把正方形的纸片先进行对折发现对边相等,

2、再沿对角线对折发现邻边相等,由此可推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做数学” ,在“做数学”中建构新知。2. 有效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2.1 重视典型错例分析并反复进行练习。对于较普遍或易混淆的计算问题,通过典型错例的对比分析,使个别学生的“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共识,从而明晰计算思维;对于学生易计算错误的计算题,建立错题档案卡片,反复巩固。1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练习,切实克服常犯的计算问题,提高计算准确率。2.2 开展口算和笔算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可以检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有效。竞赛设一、二、三等奖,对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他们

3、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热爱计算的积极性。3. 巧设问题启迪学生适度的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如列方程解应用题: 要把 30 克含 16% 的盐水稀释成含盐 5%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分析时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浓度问题中有几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浓度为 20%的盐水 a 毫升,含盐多少?含水多少?加水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没有改变?溶液中含盐量变不变?如何利用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学生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并在探究中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信心。在计算教学中,利用列式的顺序和计算过程的思维顺序引导学生口述

4、,不仅把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数的组成和分解、加法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已知条件、问题等统一起来,而且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有序性。4. 营造轻松氛围,诱”学生乐问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乐于提问,这时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适当评价。如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时,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在质疑环节提出了以下问题:( 1)6 0 是什么意思?(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3)为什么被除数比除数小?(4)为什么小的数可以除以大的数?( 5)分数能看做两个整数来除吗?( 6)分数可以变为整数吗?只有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才会勤于思考、 乐于提问,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5. 设计

5、探索型作业5.1 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了解事物存在的规律和它的本质。例如,教学“认识图形”后。教师可布置这样的作业:在自己家中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找一找圆柱形和长方体的物体。这样设计作业,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本质,真正理解所学知识。5.2 实验作业。实验操作既可以让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应用能力得到发展,又能使他们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让学生以家里洗手液的使用说明书作参照, 自己配置洗手液。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既深刻理解了所学知识,又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6. 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惑点展开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

6、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为“探究式”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小组合作、相互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3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成功的快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此刻的角色便是引导者,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在一起。7. 巧用即时评价,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的切入点,有效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适当的即时评价。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当进行到“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说说哪些事物可以用到二分之一”这一

7、内容时,由于小学生对于分数在生活中还没有太多认识,许多学生表现为沉默。当一个学生试探着举起了小手时,教师先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鼓励他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这位学生用细小的声音答出“在分苹果时可以用到分数”后,就担心地看着教师,等待着教师的评价。 这时教师热情洋溢而又略带夸张地说: “对!你可以这么快地找出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不但说明你的思维敏捷,更为同学们作出了表率。 ”有效的即时评价不仅使那位学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而且更积极的效应是引发了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发言。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二分之一” ,体会了分数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这样学生在活泼有序的教学氛围中完成了“认

8、识分数”的学习任务。4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8. 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信息容量大、检索快、传播效率高的功能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如听觉、视觉等)进行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圆柱和圆锥 的复习课上,我要求学生自行分组,小组合作,运用网络平台将计算公式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清楚、完整、有条理。网络环境的互动性,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9. 追寻数学文化的本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每个数学知识点都可以从本源上找到它赖以产生的本质。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首先思考的问题是分数是怎样产生的。显然,分数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强烈需要。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再现了人类认识分数的历程。人类几千年的探索积淀了厚重的数学文化,不仅仅是成果,更是浓缩其中的科学的思想和理性的精神。我们的任务是把这种文化体验重新唤醒,让儿童经历数的发生发展过程。于是笔者设计了“丁丁和当当在野餐时遇到了一些和数有关的问题”的情境,引出课题。5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 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6 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