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复习学业水平测试第2部分专题2学业达标集训.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52623 上传时间:2021-05-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复习学业水平测试第2部分专题2学业达标集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复习学业水平测试第2部分专题2学业达标集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复习学业水平测试第2部分专题2学业达标集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复习学业水平测试第2部分专题2学业达标集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复习学业水平测试第2部分专题2学业达标集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复习学业水平测试第2部分专题2学业达标集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复习学业水平测试第2部分专题2学业达标集训.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业达标集训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 (2) 题。古风 ( 其三十九 )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 ,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1) 前四句叙写了怎样的景物特点?有什么作用?_解析: 登上高处,观看四海,无边无际,天地真大啊!浓霜覆盖了群物,已是深秋季节。北风飘荡,带来了一片荒寒。广大的背后,隐喻着诗人无穷无尽的感伤。霜重风寒,暗喻政治黑暗。前四句奠定了全诗悲凉低沉的感情基调。答案: 前四句叙

2、写了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的景物特点。奠定了全诗悲凉低沉的感情基调。(2)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_解析: 前四句写景,萧条低沉,为下文抒情张本。中间四句“东流水”“无定端”表达时光易逝、世事多变的感叹。九、十句雀占鸾位,表达小人得势、壮志难抒的慨叹。答案: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 (2) 题。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

3、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_(2) 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_答案: (1) 意象:春潮、春雨、野渡、孤舟。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了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 2) “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 (2) 题。诉衷情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

4、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1)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词来看, “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B作者很注意上下阕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 “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语,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D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秋光已尽”的迟暮之感和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以词人“凝睇”的神态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AA 项,本词中作者

5、并未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而是含糊其词的。(2) 词的上阕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词的上阕中的重要意象。如,前四句中的“雨晴”“气爽”“水生光”“山耸翠”等,给人以辽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中的“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 词的上阕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 (2) 题。醉翁操 苏轼琅然,

6、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 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颠 ,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注】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蒉:草筐。论语宪问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童颠: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B

7、“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C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曲解文意,“朝吟夜怨”的“吟”字并非是指作者的“吟诵”,而是指泉水流动的声音,所以C项错误。在解答古诗词鉴赏题时,同学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所给的信息,这对于我们把握整首词的主旨情感是非常有帮助的。(2)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

8、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_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词的上阕描绘了山谷空寂、明月皎洁、山风轻拂、夜露润物的美好景色,醉翁在这样的境界中弹奏的乐曲清朗、圆润,响彻空山,令词人向往这种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下阕主要是抒情议论,醉翁的啸咏与流泉相对应,醉翁去世了,流泉仿佛在早晚幽咽,词人借山有时光亮、水有时回转与自己对醉翁的无尽思念对比,表达对醉翁的思念之悲。答案: 景色: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情怀: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作者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 或:作

9、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也直接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 (2) 题。公安县怀古 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注】本诗作于大历三年( 公元768 年 ) 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

10、之“深”。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CA 项,“五言古体诗”有误,应为“五言律诗”。B 项,“用笔着力表现”的不应该是“山野”与“江水”,而应该是“营”与“城”。D 项,“次写想象之景”有误,应为“眼前之景”。 (2) 本诗与杜甫的蜀相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_答案: 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 诸葛亮、吕蒙、刘备) 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 蜀相中,诗人主要表达对诸葛亮的赞美和功业未就

11、的惋惜;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对像“刘、关、张、孔”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 (2) 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C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A “断断续续”错,应是“停止”。(2)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_答案: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不同点: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