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二)练习四》公开课教案_16.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53967 上传时间:2021-05-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二)练习四》公开课教案_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二)练习四》公开课教案_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二)练习四》公开课教案_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二)练习四》公开课教案_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二)练习四》公开课教案_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二)练习四》公开课教案_16.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练习四(教材第48-49页)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有关长方体的知识,这一节课我们来进行一节练习课。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齐答:准备好了。(板书课题:练习四)体积单位以及换算的练习:师:首先我们来做一做有关体积单位以及换算的练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

2、少呢?生1: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容积单位有毫升、升。生2:1升等于1000毫升,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1立方厘米;1升等于1立方分米,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师:现在我们就来做几个有关练习检验一下你们学习的怎么样吧!出示课件(课本48页第2题), 学生快速回答。出示课件(课本48页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三、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练习: 师:做完了有关体积单位以及换算的练习,接下来做一做有关长方体以及正方体体积的练习吧!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我们所学的长方体以及正方体体积公式有哪些?指名回答。师:同学们公式记得很牢固,但是你们会用公式来求体积吗?

3、(会)我们一起来求一求! 1、师:我们来看第一题,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出示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追问:它们所占的空间一样大吗?跟什么有关?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再来练习!(出示课本48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师:同学们都做的又快又对,接下来这题你也会做吗?(会)(出示课本48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怎样去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现在请同学们求一求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药盒的表面积和体积吧!(出示课本48页第7题) 交流完答案后提问:你认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应用练习师:同学们都表现的很好,现在就让

4、我们进入智慧屋接着来做有关长方体(二)的应用练习吧!出示课本49页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让学生思考已知长方体体积和底面积如何求高?出示课本第49页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问一下学生的思考过程。3、出示课本第49页第11题,要让学生理解:(1)要求多少铁皮,实际上是求水槽的表面积(2)最多可以盛多少水就是求水槽的容积。学生独立完成后两人之间相互检查,全班交流。实践活动 出示课本49页第13题,(1)学生先摆一摆,感受4个小正方体无法摆成一个大正方体;(2)通过摆一摆,发现至少要8个小正方体才能摆成一个大正方体(3)学生思考在大一点的需要333=27个小正方体,从而发现规律。六、课

5、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七、课堂作业 课本48页第5、7题,49页第10、12题。八、板书设计:练习四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练习课,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体积与容积的定义与单位以及换算、长方体以及正方体体积公式等,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以本单元的内容为依据,将练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体积与容积单位及其换算,第二部分是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第三部分是应用题。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由于第一个环节中碰到了较大的数的单位换算,所以学生在计算时花了较多的时间,这就导致后面练习时时间不太够用,所以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成这个题目。在后面的环节中由于时间不是很够,所以在教学时有点着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计算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