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4 寻隐者不遇》教案_3.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60230 上传时间:2021-05-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4 寻隐者不遇》教案_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4 寻隐者不遇》教案_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4 寻隐者不遇》教案_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4 寻隐者不遇》教案_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4 寻隐者不遇》教案_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4 寻隐者不遇》教案_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4 寻隐者不遇》教案_3.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个人信息联系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寻隐者不遇学科语文学段低年级段年级一年级相关领域教材书名:语文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8月.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效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识字学习的一条重要规律。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在本节课上,我根据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要经历由模糊到清晰的阶段识字心理,通过随文识字,在课文中学习汉字的方法强化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段,做到读准字音、辨清字形、了解字义,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或者是生活实践理

2、解生字新词。.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这是诗人在贫困不得志时写下的一首诗,也是诗人这时期的代表作。诗句的意思是:在松树下面,我问童子:“你师父到哪儿去了?”童子回答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因为林密云深,我不知他具体在何处。”这首诗四行两句, 一问一答,活泼有趣,寥寥20个字,描写了一件有意思的事。这首诗简短明快,流淌着诗人此次深山寻友的快乐,流露出诗人对眼前的“山中云深”的喜爱与向往以及没见到好朋友的些许遗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掌握换偏旁识字的方法。本课主要教学方法、策略: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

3、究的一般过程;能够通过读或说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或看法; 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2、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不知处”和“意欲”的意思及诗句的含义。3、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诗中意境及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感受人物鲜活形象,感受诗歌的内蕴美。4、在写字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掌握笔顺,进一步体会和表现汉字的形体美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古诗,识字,写字。教学难点:在朗读中认识生字,学会词语。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积累了很多古诗,今天,我们又来欣赏一首诗。(出示题李凝幽居图片)你欣赏到什么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来介绍一下?本首诗中,他苦吟的是哪句诗?2、今天,我们再来欣赏推敲贾岛的另一首古诗。古琴悠悠,播放画面,远山、松林、碧潭宁静的画面上出现寻隐者不遇的诗句。3、能与老师一块儿轻声朗读这首诗吗?二、释诗题,知诗人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这首诗的题目,推敲推敲,理解它的意思。寻,寻访。“隐者”是什么样的人?(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遇,遇到,碰到。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诗人贾岛寻访隐者没有遇到)2、再读诗题,这次,你带

5、着什么感情读?(崇敬、失望)三、初读感知1、这首诗同学们积累过,都会读会背诵,可是要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有一定难度,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指名朗读。松 下 /问/童 子 ,言 师 /采药 去 。只 在 /此山 中 ,云 深 /不知/处 。(生边读师边划出诗歌的停顿、重音)2、分组读,齐读。3、初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涉及了哪些人物?四、精读古诗1、(出示插图)那么,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为什么作者要写“松下”而不写树下或其他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推敲。出示“青松”一诗,你一定能

6、找到答案。我们知道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古人写松树大多是为了表现什么?(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诗中是为了突出谁呢?(隐者远离尘俗的风骨)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4、隐者采药的地点你找能到吗?这是怎样的一座山呢?理解“云深”(山深云雾浓),因为云深所以“不知处”。5、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古诗,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诗中的人在说话,也就是对话)他们在问什么?说什么?6、你怎么知道贾岛这样问?小结:通过童子的回答,这首诗中哪些是童子的回答呢?我们来对读一次,师是诗人,你们就是童子。同学们,你们真会揣摩,通过童子的回答能推测出贾岛在问什么。明明三番问答,贾岛采用了以答

7、含问的手法,把诗精简为二十字,可见他在谋篇布局上的“推敲”,真了不起。7、来,我们同桌对叙,指名角色扮演,注意礼貌。8、诗中涉及了三个人物,哪个才是是这首诗的主角呢?从哪里看出?(看诗题你一定知道)四句诗对隐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明确交待,其身份、气质、品格等等,都深深地隐在诗句的背后,你能诗句背后的意思吗?找出关键词。深入一想,诗中的古松、白云、青山、童子、草药,哪一样不与隐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呢?他身居云山,远离尘世,与青松做伴,与童子相依,采药为生,济世活人,其超凡的隐者身份,高古脱俗的气质,闲适高雅的品格,在含糊其辞的诗句之中,在隐隐约约的画境深处,飘然显现。可见,写人不见人,却又在字里行间飘忽

8、闪现,真是妙啊! 五、悟诗情1、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还贵在善于抒情。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诗,从中你还能读出诗人在问答中的情感变化。(1)首先,我们看这个“问”字,当贾岛去拜访隐者时,是怎么的心情?一个问字,就透露出诗人饱含仰慕之情,他满怀希望而来。(板书:问 满怀希望)(2)古时候交通不便,诗人千里迢迢前来寻访隐者却听童子“言师采药去”,诗人心情如何?答非所想,不遇隐者,满怀的希望一下子坠入失望,感情起伏跌宕,真如从沸点降至冰点。(板书: 不遇 失望)(3)当得知隐者在山中采药,“只在此山中”,这时如果进山寻找,有没有可能遇上?这又使失望之中萌生了了什么?一丝希望:隐者没有远去,或许还

9、有见面的可能。(板书:可遇 一线希望)(4)可是,当听童子说“云深不知处”,他一阵茫然:看,云海漫漫,深远飘渺,隐者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此时,他又是怎样的心情?(板书:难遇 彻底失望)是呀,满怀希望去拜访隐者,结果失望、又怀一线希望,最后彻底失望,一问一答,几起几伏,曲折、尽情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波澜。你们能再次通过童子的回答体会到诗人心情的变化吗? 2、我们再来演一演这首诗的情景,注意人物的表情和心情的变化。评价。 3、诗人以答代问,六句话简化成三句,而且一波三折,很了不起,同学们的表演也像这首诗一波三折,这是很难做到的,真不简单!4、这首古诗平淡中蕴含深沉,这就是苦吟诗人推敲的结果。让我们再一

10、次齐读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配乐吟诵)。六、拓展悟情:1、一般访友,问知其出去了,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体现了诗人对隐者什么样的情感?2、诗人因为屡试不中,尘世险恶,也向往隐者自由无拘,向往山中的清静安乐的生活。因此,写下了这首字字平淡无奇,明白如话,而又蕴含深沉的古诗。贾岛的诗有的平淡中蕴含深沉,也有豪情万丈的诗。教师相机出示诗:(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3、总结:贾岛琢字炼句,作诗爱推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一起来背一背寻隐者不遇。板书: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松下/问/童子, 问 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 不遇 失望只在/此山中, 可遇 一线希望云深/不知处。 难遇 彻底失望.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我会认的字是 2.我会写的字是 3.我的书写:好( ), 中( ),差(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