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82765 上传时间:2021-05-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地理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地理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地理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地理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济源一中高三地理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卷命题人李江河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共6 页,第卷共2页。共 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 分)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下图为圣彼得堡62 分,共 60 分)月 22 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1 4题:1根据图推断,圣彼得堡的地理坐标为A 53 26,N30EB 53 26,N45EC60N , 30ED60N ,45E2根据图推断,中国南极长城站(62 12 59,S58 57 53)W在北京时间6 月22 日的夜长时间大约为A 约C约22 23 小时24 小时B约D约18 20 小时

2、1 2 小时3当圣彼得堡6 月 22日正午时,南极长城站的区时为A 6 月C6 月22 日 18 时21 日 18 时B 6 月D6 月22 日 6 时21 日 10 时4圣彼得堡在每年夏天有“白夜 ”现象,即傍晚落日的余晖和第二天清晨的曙光连在一起。结合图 1,分析此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 “白夜 ”现象即是极昼现象B“白夜 ”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C“白夜 ”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 “白夜 ”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逆辐射作用我国“神舟六号”飞始于北京时间xx 年 10 月 12 日 9 时许成功发射,17 日凌晨安全返回。据此回答5-7

3、题5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半球图,若用阴影部分表示飞船发射时刻区时为10 月 12 日的范围,其中最接近的是A aB bC cD d6飞船飞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逐渐减慢B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C赤道各地日出时,当地物体影子朝向西偏北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7飞船返回时,右图中各线能够表示全球昼长随纬度分布规律的是A BCD8右图表示北半球某日某经线上各地的日出时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A 0 度,西经90 度B南纬 235 度,东经10 度C北纬 20 度,东经 120 度D北纬 235 度,东经120 度下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

4、,分析回答9 10 题。9关于 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处气温、气压高于B处气温日较差大于C处附近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D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10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温垂直分布状况,与处最为接近的是A 甲B乙C丙D丁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 月、 7 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1 13 题。11造成甲、乙两地1 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A 纬度位置B地形12影响 7 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C人为因素D距海远近A 纬度位置地形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B地形海陆差异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1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A 甲地黄河口附近C丙地乙地B石家庄黄海沿岸D甲地丁地右图中的两条曲线表

5、示地理事物或现象随纬度的变化,图中纵坐标的单位依各相关要素而定。读图回答14 16 题。14曲线最有可能表示的是A 对流层顶高度的纬度分布B气温年较差的纬度分布C大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D年平均气温的纬度分布15甲乙两处的数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A 径流注入量不同C海陆面积不同B太阳高度角不同D降雨量不同16曲线最高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海洋面积广,下垫面均一C云量多,雨量大B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D工厂集中,废气排放量大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7 19题城市平均气温1 月511217 月292726平均降水量1 月47751( mm)7 月150561017城市、可能分别是

6、A 上海C北京莫斯科罗马孟买雅加达B上海D北京罗马莫斯科孟买雅加达18城市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 热带雨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寒带针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9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A 大陆西岸B大陆东岸C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20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A 风速变小,风向不变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21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中纬度大陆上等温线的分布是A 1月份、 7 月份都向北凸出B 1 月份、 7 月份都向低纬凸出C1 月向南凸出, 7 月向北凸出D1 月向高纬凸出,7 月向低

7、纬凸出22图 2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A 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23与图2 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A 长沙B宜昌C太原D合肥右图是 “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圈”,读图回答24-25 题24图中 a 处的盛行风向是A 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5图中 b 处的气候特征是A 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26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其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是:27地面上不同地区

8、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读等高线图,回答28 29 题。28四幅图所表示的地形分别是A 表示山谷B表示山脊C表示山脊D表示鞍部29若上述四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则A 地气温较地高B地为分水岭C地降水较地丰富D地宜修筑梯田大力发展种植业30右图中,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哪一点A A 点B B点CC点D D点第卷(综合题共 40 分)二读图分析题: (共 40 分)31( 9 分)图 10 表示 ,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 3000 米高度时 ,理论温度为 T 。3000 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 Ts。当 Ta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

9、气温日变化图(图 11)。回答:( 1)若 Ts 稳定在 -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_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 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 ”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_时以后。32( 12分)下图中的 AB 线表示晨昏圈的一部分,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2)地球上出现极昼的地区是。( 3)此时北京时间是( 4)图示这一天,澳大利亚悉尼日出日落的方向分别是A 东北、西北B东南、西南C正东、正西D

10、东北、西南( 5)在此季节内,下列现象可能的是A 非洲热带草原上的动物大规模向北迁移B长江流域开始进入梅雨季节C三峡水库在“蓄清排浑 ”的运作方式中正处于排浑时期D我国北方经常遭受寒潮的侵袭33( 12分)读亚洲7 月季风图,回答:( 1)图中季风A 的风向是:_,季风B 的风向是_( 2)图中季风A 和季风B, 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_ ,这类季风在_(地区)最为典型。( 3)受图中季风影响的地区, 夏季降水丰沛, 特别有利于粮食作物中 _的生长。由于季风的强弱变化很大,使得该地区_灾害频繁,对该作物的生长威胁很大。34( 7 分)图 11 表示南美洲部分气温及降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

11、要求:( 1)大陆东西两侧沿海 10等温线经过地区的降水量明显。说明造成 A 地降水量偏低的主要原因:。( 2)说明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两岸年均温差异的形成原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30CABCDCDCCDBBBBCBBDADCACBAABDAA二读图分析题:31( 1) 108( 2) 1032( 1) 110 W 、 20S由 20S 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 70S 及以南的地区( 3)3 时 20 分( 4)B( 5)D33( 1)西南风东南风( 2)B东亚( 3)水稻旱涝34( 1)A 地降水较少的因素有:西部高山(安第斯山)阻隔了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虽东临大西洋,但处于西风带为离岸风水汽难于进人大陆。( 2)东部年均温高于西部。主要原因有:地势西高东低,气温直减率造成西部地区气温较低。风带的影响: 南回归线附近东南信风在大陆东岸由海向陆,使东部受温暖海洋影响。东部沿海受(大西洋巴西)暖流影响较为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