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民调、信访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050281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度民调、信访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年度民调、信访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年度民调、信访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度民调、信访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度民调、信访工作总结.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2018年度民调、信访工作总结 在整个东升乡范围内,东升博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一个生产型的老企业比较多、不在岗人员比较多、低端劳动力从业人员比较多的企业。由于我公司拥有电焊机、铁芯厂、锅炉厂等众多生产型的传统企业,而这些企业又面临着向服务型企业转型之阵痛,因而使得本企业不在岗人员较多,需要进行人员分流、二次择业的职工较多;同时,由于我公司所处的行业比较特殊,因而使得我公司的低端劳动力从业人员比较多。由于上述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在部分职工范围内存在着思想情绪波动比较大、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部分不在岗人员所在新工作单位存在拖欠职工工资、欠缴社保等现象,部分不在岗人员二次择业甚

2、至多次择业都不甚理想。由于上述种种因素所致,使得我公司的民事调解、信访工作压力比较大,给我公司的民事调解、信访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虽然存在上述困难,但是,由于我公司一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乡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等一系列文件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北京市信访工作条例、2018年东升乡信访排查调处工作要点等有关规定办事,从民事调解、信访工作的机制狠抓入手,落实对民事调解、信访工作的督办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以来,我公司共接待群众来访6例,通过民事调解、领导接待群众来访等方式已处理案件6起,结案率达到100%,全公司未发生重大集体访、越级访案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现

3、将我公司的2018年度民事调解、信访工作总结如下。一、落实责任意识,强化民调、信访工作的领导我公司抓住公司党总支、各支部两级民调、信访工作责任制这一关键,层层落实责任制。首先,我公司成立了民调、信访工作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主管党务的副书记任组长,由总经办主任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民调、信访工作,把民调、信访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调研解决重大民调、信访案件,对各支部实行党支部书记负责制,明确责任。其次,我公司把民调、信访工作纳入各支部的工作考核内容,按指标完成、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完不成任务的实行“创先争优”一票否决,充分调动各支部民调、信访工作的积极性。再次,实行公司班子成员每月定

4、期值勤接待制。公司党总支根据民调、信访工作突发性的特点,对公司班子成员实行了每月定期值勤接待制,发现职工上访及时处理,决不拖延,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也给上访职工一个明确的答复,限期解决,避免了矛盾的激化。最后,进一步明确了我公司各部门主管、各支部负责人岗位责任,包括处理时限要求及责任追究。2018年以来,全公司处理接待群众来访6例,未发生越级访、重大访现象。二、落实制度约束,健全民调、信访各项工作制度,为使民调、信访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公司在民调、信访工作制度的建立方面下了狠大功夫。一方面,我公司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民调、信访接待制,民调、信访工作联络制,民调、信访岗位责任追究制,

5、矛盾纠纷排查制等四项民调、信访工作制,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公司领导包案到底,各部门、各支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使民调、信访处理工作开展的更顺利,更及时。另一方面,我公司落实民调、信访档案的管理,对民调、信访案件及时登记,并对处理过程、结果进行记载,为以后的工作留下珍贵的资料。此外,在硬件建设方面,我公司做到了办公地点、人员、资金三到位,对各项工作制度已纳入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使民调、信访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三、着力矛盾排查,建立健全民调、信访工作系统为切实做好民调、信访隐患排查工作,做到民调、信访矛盾不出不出公司,我公司在公司党总支、各支部两级组织设立公司专职民调、信访员和支部级联络员,建

6、立起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排查系统。  公司专职民调、信访员由一直由富有股份合作社民调、信访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而支部级联络员也是由支部里有威信的党员、干部担任,公司党总支定期听取公司专职民调、信访员,民调、信访办支部级联络员的汇报,对排查出的民调、信访隐患,及时组织人力进行处理,确保了矛盾不被激化。四、搞好案件处理,建立矛盾纠纷解决机制首先,公司主要领导包案。对一些重大、疑难案件,由公司专主管党务的副书记亲自包案,亲自调解,亲自接访,亲自调度,促使重大、疑难问题及时得到化解。例如,针对承包公司在建工程的个别建筑施工队与部分外地农民工因农民工工资待遇引发矛盾的案件,由公司专主管党务的

7、副书记、电焊机厂支部书记亲自出面调解,在照顾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使这一尖锐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其次,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对一些涉及多个部门的民调、信访案件,对一些职工反映比较强烈的案件,本公司就抽调各有关部门精干得力人员齐抓共管、具体调查解决。这一举措,一方面,可以显示本公司的重视程度,缓和职工情绪,另一方面,便于在较短的时间,查清事实,给职工一个明白。再次,落实协调与监督。为确保将处理民调、信访案件的结果落到实处,从根本上减少职工的重复上访,重复调解。我公司加大民调、信访工作的协调、监督力度,本公司定期召开民事调解、信访工作调度会,对民调、信访案件的处理结果加以落实,对重大、疑难

8、案件,集体协商,强化民调、信访工作力度,确保案件的及时解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公司还将继续面对部分低端劳动力从业人员生活压力较大、思想情绪易波动、心里抗压能力较差等状况,还将继续针对部分不在岗人员生活比较困难、长期欠缴社会保险等状况,还将继续面对部分不在岗人员多次择业不甚理想,情绪易波动等状况。针对上述现实状况,在乡党委、乡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大局出发,我公司将继续着力于对民调、信访工作的领导,强化民调、信访工作工作的力度;我公司将继续着力于健全机制,落实责任,进一步提升处理民调、信访案件的水平,把民调、信访案件解决在本公司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稳定。

9、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关于XX甸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XX乡副乡长罗XX)一、XX乡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如下:(一)调整农业结构是XX乡发展经济的需要。XX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乡经济发展的

10、全局。据调查二00三年我乡农村经济总收3655万之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构的改变。(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乡二00三年粮经比例为35:65。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甘蔗1200亩,甘桔2000亩,葡萄500亩,蔬菜5000亩,滇屯502优质稻1500亩,冬季玉米制种6000亩。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仅2003年度冬季玉米制种收入6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2000元,人均500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906元)的三分之一。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

11、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三、农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一) 农业结构的现状农业结构调整从一九九二年至今的十二年,九二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发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要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如我乡的皱皮菜

12、辣的种植在农业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品推向市场,农民收入可观,但未持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从九八年起纯属农业乡镇的XX乡,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甘蔗两大产业,但由烤烟政策的变化,实行“双控”政策,面积大大缩减,由原来的1500亩降到现在的300亩;甘蔗由于价格低,成本升高,致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下降到现在的120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公司,采取“政府+公司+农民”的形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1998年在试验178亩冬季玉米制种成功后,逐年进行推广种植,到2003年发展到6000亩,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纯收入每亩800元,给农民带来实惠

13、,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二)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冬季玉米制种实施五年时间,但农民不遵守合同,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三是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

14、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我乡2003年第三产业总收入只47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55万元的12.8%,特别向外输出劳动力收入只有3万元。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四、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及设想笔者通过调查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就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调整结构,这龙头企业提供所需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这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

15、技术、资金支持,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以扶持。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

16、经营类型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防止重复建设,以合理的龙头企业结构带动农业结构的组合和优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利于农业各部门、各产业均衡发展,形成科学的农业区域结构。(二)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加农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提倡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定订单,这样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导向。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

17、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加强“合同”和订单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履约率。(三)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结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后,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要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基地的普及和推广。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带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要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搞好储藏、保鲜、运输、

18、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以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健全市场网络,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四)运用利益机制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农户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主体,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的经营主体。只有正确处理农户与龙头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户才能按照市场和龙头企业的要求,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公司带农户,重要的是要靠利益纽带去带动。因此,龙头企业要逐步与农户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一是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要按订单或“合同”收购,合理定价,以质论价,决不要压级压价,限收拒收。二是

19、要让利于农民,反哺农业。要把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拿出一部分,返还给农民和农业。这样,农民才能把龙头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安排好农产品生产,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三是龙头企业对“合同”订购的农产品要制定合理的保护价格。对于由于市场变化和不测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龙头企业应与农民共同承担,以稳定农产品基地的结构和布局。  关于加快我县失地农民转型为城市市民步伐的思考关于加快我县失地农民转型为城市市民步伐的思考在我县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同时,大量土地被征用的农民面临着转型为城市市民的问题,加快其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经今年8月县妇联对全县1850周

20、岁的农村失地妇女分布、从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xx年6月底,全县11个乡镇,土地被征用的1850周岁的劳动妇女数为8231人,占全县1850周岁劳动妇女总数的10.9,其中有2669名失地妇女参加了社会保险,占总失地妇女数的32.4,有4807人在企业或其他单位打工,占58.4,有739人个人经商,占9,有241人从事家庭种养业,占2.9,有2237人从事家务,占27.2。从调查数据按比例可估算我县有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闲置在家,找不到合适的出路,如何帮助这部分失地群众进行劳动力转移、如何帮助失地群众顺利实现身份转变,是一个值得引起关注的问题,其直接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失地群众实现

21、身份转变的几处瓶颈(一)劳动就业难问题:1、就业竞争激烈,由于“城中村”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相应对劳动条件、报酬的要求较高,而目前,嘉善县有10万余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劳动力,这些外来民工对工资要求低,能吃苦耐劳,深受企业主的欢迎,他们在为本地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一定压力。2、劳动技能、素质较低。惠民镇土地被征用的1036名女性劳动力中,有90文化程度在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低导致劳动技能低,他们很难进入较高的产业层次,很难成为日益发展的新兴产业的合格员工。从目前的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中、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将越来越困难。3、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渠道单一。农村承包

22、制实施以来,农民习惯劳作时间自由支配,与现代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作息不相适应,对工作的工种既要求适合自己低素质的实际,又怕吃苦丢面子。就业目光大多停留在工勤杂员等清闲岗位,对进一步学习技能招考就业没有信心和兴趣。失地群众对生活出路的后顾之忧普遍存在,已就业的怕下岗,工作无着落的等政府能给予就业安置。(二)社会保障难问题: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险及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制度差别很大,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则残缺不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失地农民占失地农民总数的三分之一,即使在这三分之一里,他们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也得不到充分保障,居民、农民两种制度的对接难,是阻碍农民市民化的根本问题。更

23、大的问题还在于大多数农民缺乏投资理财意识,对土地征用补偿费如何用于养老、医疗保障缺乏长远的考虑,大多会在几年内很快用完,今后的生活没有了着落,给社会稳定带来很大的隐患,而且,许多失地妇女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就业的风险很大。(三)居住方式变换难问题:农民在农村无偿占有宅基地,并可自行建房,获取房租收入,使得失地农民不愿农转非,这是其市民化的一大障碍。农民在集体土地上建造住房免交各种费用,在城乡结合部,农民纷纷建了新房,而且面积很大,除了自己一家人住外,多余的住房都出租,每月收益少则几百元,多达几千元,成为“城中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农居点既不利于城市建设,影响城市景观和品位,而且不利于

24、农民转变传统观念、小农意识和落后的生活、社会活动方式,阻碍农民再就业、再提高积极性,不利于农民的市民化。二、失地农民转型为城市市民的对策从目前的城市化趋势来看,整体考虑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已是现阶段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我县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立足于超前思考,立足于系统设计,立足于城市居民的标准,以促进失地农民与现代城市社会的文化融合,加快其市民化进程为目标导向,坚持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积极推进城郊农村特别是“城中村”的土地国有化、户口非农化、资产股份化、居住公寓化、保障社会化、管理社区化进程,促进其思想观念、生产方式、

25、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型态等的加速转变,最终实现完全的市民化。(一)以改变集中建房模式为重点,加快土地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失地农民居住方式的转变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虽然其自身不能在地区间流动,但其使用权的可流动性对依附于其上的生产要素的流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不规范,特别是依附于基本土地制度之上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则是农民转变成为市民的制度障碍。要完善货币化、市场化的征地安置制度,逐步建立起“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的三位一体新模式,实行土地征用与劳动力安置、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同步进行。一是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状况,逐步提高土地征用补偿费标准。政府要通过垄断土

26、地一级市场,适当降低税、费,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比例,以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使农民得到的土地补偿费用能基本解决养老保险所需的费用,并通过以土地换社保的办法,将土地补偿费和劳动力安置费优先用于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实现社会保障对土地保障的有效替代。二是要坚持市场化方向,实行统一征地,全面推行土地“片区综合价”。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按地段、地类等将城市土地划分成若干个区片,每一区片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基准地价,在统一征地时,实行统一的补偿标准。三是要加快“城中村”农民建房制度的配套改革。要以“城中村”连片改造和建设村民公寓为契机,按城市功能分区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将城市整体规划与村一级管理体

27、制协调起来,打破行政村的界线,采取组团式集中连片与局部分散相结合的空间可持续发展模式,逐步将“城中村”失地转居人员混杂安置在城市居民小区内,形成在地域上相对集中、新转居人员与老市民混居的具有规模效益的功能小区。彻底打破集中联建排屋、村民集中安置的旧模式。而且要强化经济利益杠杆的调节和引导作用,鼓励失地农民选择城市公寓,加快市民化。(二)以提高素质和技能为重点,加快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失地农民的就业农民的市民化重要前提是农民就业的市场化、非农化和充分化,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加快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市民化进程的重要保证。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制定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政策,建立城

28、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一是要引导和教育失地农民转变观念,确立没有技能、不提高技能就不可能稳定就业的新观念,确立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新意识,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参加和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化就业。二是要加快经济发展,多渠道、多形式扩大就业需求。三是建设以县劳动力市场为中心,以乡镇服务站为网点的就业服务网络。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三)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失地农民的身份转变随着户口政策的逐步改革和调整,户口政策已基本没有门槛,农转非已没有什么政策障碍。但还没有完全将利益要素与户口剥离,仍然把子女入学、就业、社会保障等利益与户口紧紧地

29、联系在一起。如不加以剥离,户籍制度改革就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要取消附属在户口上的各种利益,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达到户籍与各种福利待遇完全脱节,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获得统一的社会身份,达到凭身份证“一证走天下”的目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仅仅作为职业划分的依据,不再具有利益分配的功能。(四)以“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为原则,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失地农民养老方式的社会化城郊失地转居的农民已经是城市新居民,应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但马上为他们建立完全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一定

30、的难度。现实的做法是,设计一个与城市居民相对接近、便于今后与城镇社保体系相衔接的操作方案,先养老保险,后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应采取个人责任和社会互济相结合的办法。在制定基本目标时应考虑四个因素:一是保障水平要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大多数失地农民的养老需求;二是保障机制应有利于激励经济的增长,特别是要鼓励他们劳动就业;三是必须考虑制度上的平衡性、稳定性和开放性,能够适应城市化加快推进的需要,并有利于与城镇社保体系相对接;四是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各种具体制度都应符合实际,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尽可能便于管理和操作。现阶段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交

31、费标准和享受标准,应以“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为原则,养老保险金的来源也应以个人为主,政府和集体支持为辅。村民个人应将劳力安置补偿费全额用于养老保险费,村集体土地补偿费和集体资产应首先用于村民的养老保险,政府也要从当期或延期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按一定比例划入社保基金,或是财政补贴一部分。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失地农民参加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等其它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提高其保障水平。(五)加快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促进其由封闭的农村模式向开放的城市模式转变在加快农民市民化过程中,革除农民对集体经济组织的依赖性,淡化乃至彻底消除农民对传统的“村”概念,除了改变以村为单位集中居住外,还必须加快集体资

32、产管理的股份制改革,割断其与集体或与村联系的“尾巴”。一是要加强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加快股份制改革。村集体资产特别是历年土地征用的补偿费要单独建帐、专款专用,优先用于办理村民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对于土地已基本征完或全部征完的“城中村”,在撤村建居时,要按村集体资产的多少进行分类改革:资产总量大、集体企业多、收入较稳定的村,要进行股份制改革,量化到人;总量不大、又无企业,主要依靠货币资金,收入不稳定的村,可进行资产托管、入股投资,量化到人,或直接分给个人;资产较少的村,除优先用于为村民办理养老保险外,全部分到个人。要加强对股份制改革后的集体资产的管理,集体资产主要投资于风险小、收入回报稳定的第三

33、产业为主,其收入除用于发展再生产外,应主要用于社区公益事业建设和股民福利事业建设,提高股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二是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除在撤村建居时部分资产用于扶持新建立的社区管理需要转变为社区资产外,因村集体已经解体,不能再设立集体股。股份合作社成立后,要允许其成为法人实体,并给予一定年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税收、信贷和工商登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以稳定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收入来源,提高失地农转非人员的生活保障。三是加快股权流转,进一步完善股份制模式。要明确社区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的地位,制定规范的章程范本,确定合理的股权量化比例及配股政策,使每一个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在资产评估、法人登记、股权设置、股

34、东权利与义务、收益分配办法、股权转让等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六)以城乡文化融合为目标,加快社区管理制度改革和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管理由农村范式向城市范式转变农民失去土地依附,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实现了身份上的转型,但在市民化过程中,更需要尽快实现社会关系的转型即农村村落的行政村管理向城市社区的居委会管理转变,文化的转型即从农村文化向城市文化转变。一是要加快撤村建居。对土地已被基本征完或将要被征完的“城中村”,要加快撤村建居。对居住集中、符合建立社区条件的村,要成建制地转为社区居委会;对居住分散的村,要就近并入社区居委会。社区的日常管理应按照城市社区的规范和要求进行。二是要加强现代城市文化建设。“城中村”农民转居后,促进农民与市民的文化交流,加快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 17 /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