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1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11.3 不等式的性质》公开课教案_26.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535197 上传时间:2021-05-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1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11.3 不等式的性质》公开课教案_2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1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11.3 不等式的性质》公开课教案_2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1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11.3 不等式的性质》公开课教案_2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1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11.3 不等式的性质》公开课教案_2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1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11.3 不等式的性质》公开课教案_26.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1.3不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掌握不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并能熟练的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2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区别.过程性目标在积极参与探索、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不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的能力;2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集体的作用,培养其集体合作的精神.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不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正确应用不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一、 创设情境问: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主要是对方程进行变形,那么方

2、程变形主要有哪些?答:去分母、移项、系数化为1.问:这些解法具体步骤的主要依据是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等式基本性质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探索1:(1)请同学们观察:电梯里两人身高分别为:a米、b米,且ab,都升高6米后的高度后的不等式关系:a6b6;同理:a3b3(填写“”、“”号(2)实物演示:一个倾斜的天平两边分别放有重物,其质量分别为a和b(显然有ab),如果在两边盘内再分别加上等量的砝码c,那么盘子会出现什么情况?可让学生进行操作,并得出结论:盘子仍然像原来那

3、样倾斜(即a+cb+c). ab a+cb+c.归纳1:教师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前提下总结:不等式的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用数学式了表示:如果ab, 那么a+cb+c,a-cb-c.探索2:问题: 如果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不等号的方向是否也不变呢?将不等式74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比较所得数的大小,用“”,“”或“”填空:73 _43,72 _42 ,71_ 41,7(1)_4(1),7(2)_4(2),7(3)_4(3),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在学生所得出的结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不等式的另外一条性质.不等式的性质

4、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用数学式了表示: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思考:不等式的两边都乘0,结果又怎样?如:74而70_ 40.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的性质比较如下表: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 ac=bc1.如果ab,那么a+cb+c, acbc2.如果a=b,且c0, 那么ac=bc, =2. 如果ab,且c0, 那么acbc, ;如果ab,且c0, 那么acbc, .注意: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

5、变.三、实践应用例1 设:ab,用“”或“”号填空:(1)a3b3;(2)ab0.(3)4a4b;(4) .例2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1)x43(2)2x3x2(3)x1-3; (4)-2x44x4;(5)x(x2);注意: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一定要改变方向.例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变形成xa或xa的形式。 (1)x32; (2)3x2x3。 例4、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变形成xa或xa的形式。(1)x3; (2)2x3x+5例5、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字是b,若把这个两位数的个位与十位数对调,得到

6、的两位数大于原来的两位数,比较a与b的大小.四、练习 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若m0,则5m4m; (2)若x为有理数,则4x2 -3x2; (3)若y为有理数,则4+y20; (4)若3a-2a,则a0; (5)若,则xy. 2.已知xy,用“”或“”号填空。(1); (2); (3); (4);3.将下列不等式改写成“xa”或“xa”的形式:(1)0; (2)4。4.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填“”或“”:(1)若ab,则2a+1 2b+1; (2)若10,则y -8;(3)若ab,且c0,则ac+c bc+c; (4)若a0,b0, c0,(a-b)c 0。5.(1)用“”号或“”号填空,并简说理由。 6+2 -3+2; 6(-2) -3(-2); 62 -32; 6(-2) -3(-2)(2)如果ab,则 0) (c0)五、拓展延伸。1已知ab,能否推出ac2bc2? 2已知ac2bc2,能否推出ab? 3已知x5,能否推出2x37 4已知x2,能否推出32x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