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最小公倍数》研讨课教案_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561393 上传时间:2021-05-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最小公倍数》研讨课教案_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最小公倍数》研讨课教案_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最小公倍数》研讨课教案_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最小公倍数》研讨课教案_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最小公倍数》研讨课教案_2.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通分第1课时 最小公倍数(1)课题最小公倍数(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读完题、理解题意后,教师没有多讲,而是让学生动手拼卡片,在拼的过程中找到解题的关键点,把“铺墙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倍数的问题。2.精心设计练习题,练习题富有变化。在讲完例题后,教师出示了两个练习题,而这两个练习题和例题相比有一定的变化,也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这两个练习题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学习目标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习重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

2、倍数的方法。学习难点能够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 案学 案达标检测一、引入课题,初步感知。(5分钟)1.选出20名同学,分成两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反应最快。要求:请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和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2.交流发现,并说说报数是6、12的同学为什么要起立两次。3.6、12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把这些数叫做2和3的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公倍数。1.明确报数规则,进行报数。2.发现报数是6和12的同学站起来两次。站起来两次的同学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填一填。50以内8的倍数有( )。50

3、以内12的倍数有( )。答案:8、16、24、32、40、4812、24、36、482.找一找。60、18、680、3、12、9、24、6、3612的倍数( )。12的因数( )。答案:60、12、24、363、12、63.把6和9的倍数、公倍数填在相应的位置,并圈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6和9的公倍数6的倍数 9的倍数答案:6和9的公倍数6的倍数 9的倍数4.某班学生人数在4050之间,分成8人一组或6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这个班有多少人?解:8和6的公倍数有24、48、7248在4050之间。答:这个班有48人。二、探究意义,建构概念。(20分钟)1.课件出示例1。(1)引导学生探究公倍数和最小公

4、倍数。(2)揭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思考: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3.课件出示例2。(1)组织学生用多种方法找6和8的最小公倍数。(2)出示几组数,引导学生找出最小公倍数,观察并发现规律。2和3 4和8 12和36 5和7 8和12 24和361.(1)分别列举4和6的公倍数,从中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2)生自由读教材第68页内容,进一步理解概念。2.思考后汇报。生1: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生2:因为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的公倍数,只有最小的公倍数。3.(1)分别用列举法、

5、筛选法等不同的方法找6和8的最小公倍数。(2)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发现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三、巩固提高。(12分钟)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七第1、2题。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2.独立完成,交流发现。3.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批改。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知识拓展。(3分钟)1.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阅读教材第69页“你知道吗?”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拓展知识面。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1.活动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探索得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开放了学生的思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求最小公倍数,真正体现了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发展。教师点评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