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杜绝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589335 上传时间:2021-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杜绝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杜绝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杜绝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杜绝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杜绝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杜绝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杜绝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 “安全是煤炭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安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坚决确保万无一失。”这是今年4月份董事长曹志安同志在公司安全包保总结会上的讲话。我除了做好本部门的安全工作之外,最重要的是参与到安全包保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帮组包保单位实现安全生产。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企业的本质安全已成为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作为国有大型煤矿基本遏制了重特大事故,但零打碎敲的事故却始终无法根治,并且在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不同专业甚至地面作业都时有发生。如何杜绝零打碎敲事故,个人认为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要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自我保

2、安能力。实现煤矿安全的最高境界是本质安全型矿井。杜绝零打碎敲事故,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何种作业的环境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二是物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动态过程中,还是静态过程中,物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日常安全生产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四是制度规范、管理科学。杜绝管理失误,煤矿生产实现零缺陷、零事故,从而形成无灾可救、无险可救、无事故发生的格局。实现了本质安全型矿井,就解决了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 我重点阐述一下杜绝零打碎敲事故离不开人的因素。

3、人的因素是最复杂的因素。人既是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积极一面,也具有破坏性、消极性的不利一面。做到杜绝事故首先要发展高产高效矿井减少用人量。一个煤矿企业用人越多,说明工作环节越多,重体力劳动越多,当然出现零打碎敲的事故概率也就越大。提高效率、减少煤矿企业人员必须走集约化、高产高效矿井来实现。这样的矿井生产系统简单、工作量大幅降低、用人大幅减少,事故概率当然也会大幅降低。其次,在用人上要选用高素质人员。传统的国有煤矿由于历史原因,不仅用人多,人员结构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既有研究生毕业的高材生,也有大字不会写的大老粗。尤其在操作岗位上,大老粗还比比皆是,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操作技能、规范操作能力的提

4、高。近年来技校生不断充实到生产一线,其相对较高的素质,大多数已经成为生产骨干,逐步选用技校生来充实员工队伍是解决的方法之一。第三要使员工在企业有自豪感。使员工产生自豪感,主要的因素是收入问题,在同行业、同地区有一个相对较高的地位,觉得在这个煤炭企业工作有成就感,促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从内心上认真工作,自觉实践我要安全,从内在动力上杜绝安全事故。必须建立在减人提效的基础上,增产不增人,从而实现企业扩张发展和员工收入同步提高,否则,员工就会感到企业发展与否和自己无关,即影响了集团的发展速度,也错过解决员工收入问题,应在这方面有所考虑。第四,要建立出事故员工培训过关上岗机制。员

5、工的日常培训工作通过率太高,学好学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员工的学习制约作用不大,效果也不明显。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出事故员工不能单单接受处罚了事,还要参加严格的培训,复工上岗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过关。提高出事故后的复工难度,必须在重新上岗培训过关上着手,从机制上约束员工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减少违章作业的行为。推行的员工规范操作训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自学、业余培训,参加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过关考试,通过考试的正常上岗,到规定时间内过不了关的就要下岗培训,直到解除劳动合同。这种约束力往往比罚款更有警示作用,更容易从机制上激发员工学习的内动力。第四就是离不开严格的监管。监管要全方位、全时间段。重点加大中夜班检查力度,可以适当组织中夜班的安全大检查,对一些人员的违章作业的震慑作用就非常明显,这也说明监管的必要性。 当然,消除零打碎敲事故是人们对自身安全认识提高的过程,也是管理向纵深发展完善的过程,需要在方方面面做到本质安全,员工有强烈的自我安全意识,具有心中想安全、素质会安全、工作能安全才能即防止重大事故的预防,也就解决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