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598547 上传时间:2021-05-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鱼我所欲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一、基础训练1.本文选自 (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 )家经典著作之一.2.为加粗字注音并解释。(1)死亦我所恶_(2)一箪食,一豆羹_(3)蹴尔而与之_3.解释加粗词语。(1)故不为苟得也_(2)故患有所不辟也_(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4)贤者能勿丧耳_(5)乞人不屑也_(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7)万钟于我何加焉_(8)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_(9)是亦不可以已乎_(10)此之谓失其本心_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乡为生死而不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故患有所不辟也5.翻译下列句子。(1)呼尔而与之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3)乡

2、为身死而不受_(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6)非法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6.简答:“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8.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9.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_二.拓展1.孟子文章语言犀利,论辩性极强

3、,设喻举例皆从身边事人手。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因手指弯曲不如别人,四处求医,由之引出下面的论述。请你借助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翻译这一论述。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译文:2、文言文本来是没有标点的,现在所看到的标点都是后人所加。有人将课文的第一句作如下断句标点,与课文比哪一种断句标点更好?说说理由。有人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课文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3.请你举出一个”舍生取义”的典型事例.4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两条孟子为我们留下的富有哲理性的名言.答案1.仁政 本善2

4、.(1)w (2)dn n (3)c3.(1)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3)假如,假使。(4)不丢掉。(5)因轻视而不肯接受。(6)通“辨”,辨别。(7)有什么益处。(8)侍奉。(9)停止,放弃。(10)天性,天良。4.“乡”通“向”;从前。“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辩”通“辨”;辨别。“辟”通“避”;躲避。5.(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6.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5、受“万钟”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7.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8.提示:孟子所说的“义”有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9.略(可赞成,可分

6、析其局限性,也可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典型例题】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又是怎样论证这个论点的?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3. “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5.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 思路分析:细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运用正反面事例和道理论据来论证点的。舍生取义,为全文中心论点。文章用鱼、熊掌等比喻提出论点,由“有甚于生”、“有甚于死”,引出“何不为

7、也”,这是从反面论述。结论是: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有比死亡更让人厌恶的东西。2. 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3. 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4. 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5.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十八课(2)习题精选1、孟子在谈到艰苦生活能使人

8、大有作为,连举六名在历史上有成就人物,是否重复,为什么?有什么作用?共同特点:出身低微(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使用排比,文章富气势和说服力。从古到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多方面举例,内涵丰富,说服力强。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作铺垫。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章讲的是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过渡。4请找出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这是从哪些方面来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