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29.2 三视图阅读与思考 视图的产生与应用》公开课教案_5 (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616876 上传时间:2021-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29.2 三视图阅读与思考 视图的产生与应用》公开课教案_5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29.2 三视图阅读与思考 视图的产生与应用》公开课教案_5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29.2 三视图阅读与思考 视图的产生与应用》公开课教案_5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29.2 三视图阅读与思考 视图的产生与应用》公开课教案_5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29.2 三视图阅读与思考 视图的产生与应用》公开课教案_5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29.2 三视图阅读与思考 视图的产生与应用》公开课教案_5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29.2 三视图阅读与思考 视图的产生与应用》公开课教案_5 (2).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视图(一)教案教学目标:1、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 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通过探究物体的三视图,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投影的角度理解三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的三视图.【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9497.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一:从我们熟悉的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导入二:某次军事演习中展示了我国不少先进的武器,左图是一架飞机,你能知道右图是从哪几个角度展示的吗?二、新知探

2、究思路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形成概念.【师生活动】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对长方体在教室墙角处的三个墙面进行正投影,或利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三视图的概念.【思考】(1)物体的三视图分别是哪个方向上的正投影?(2)如图(2)所示,展开的这三个视图的位置有什么关系?(3)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分别反映了长方体的哪些特征?(4)如何画物体的三视图?(5)结合三视图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画三视图时主视图与俯视图之间、主视图与左视图之间、左视图与俯视图之间应分别注意什么?【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展示结果后,教师点评归纳.【结论】思路二: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对长

3、方体在教室墙角处的三个墙面进行正投影.(如思路一中图(1)所示)【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教材9495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它们分别是哪个方向上的正投影?(2)将物体的三视图画在同一个平面时,它们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3)将某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到同一平面,你还能确定它们各自的名称吗?(4)如何绘制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5)三视图彼此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画图规律、总结、展示,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点评学生的回答,共同归纳出结论.【结论】(参考思路一)设计意图探究活动以简单的基本几何

4、体为例,发现三个视图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感受从三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的转换过程,初步领悟画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自主学习)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例题讲解探究:(教材例1改编)画出下图中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师生活动】教师板演圆柱的三视图,并总结画图步骤.学生讨论完成正三棱柱、四棱锥、球的三视图.学生在画图时,教师提示: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部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学生板演,教师点评.【追问】你能归纳画三视图的具体步骤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共同归纳.【结论】(1)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

5、主视图;(2)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3)在主视图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四、巩固练习:(教材例2)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其中支架的两个台阶的高度和宽度相等.教师引导分析:支架的形状是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构成的组合体.画三视图时要注意这两个长方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画图,小组交流答案,教师巡视过程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小组代表到黑板展示,教师点评,归纳总结.【结论】画组合体的三视图时,构成组合体的各部分的视图也要遵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规律.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六

6、、检测反馈(中考链接)七、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三视图 第1课时1.观察体验2.新知探究3.例题讲解例1例2 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古诗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不同角度观察英汉字典,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同一物体会有不同的视图,很自然地引出三视图的概念,然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长方体在墙角处三个面上的投影,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得出三个视图的位置与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最后的例题加深了对三视图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归纳出画三视图的具体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整节课中,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较强,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

7、作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物体三个视图之间的关系,并能画出物体的三视图,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教师的课件展示和问题的引导,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自主学习、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归纳结论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三视图有关知识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观察并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在以后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出本节课课题,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再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通过思考、交流等活动很自然地引出视图、三视图的概念.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在正面、侧面、水平面的正投影,给学

8、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讨论交流三个视图之间的位置及大小关系,归纳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结论,从而非常容易地归纳出画三视图的具体步骤,然后以学生活动为主,进行画三视图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提高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三视图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根据大纲要求,有关本节课内容需要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三视图,并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二、说学生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平行投影、正投影、中心投影以及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 2、本班学生课堂学

9、习积极性高,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突破。 三、说目标 1.通过探究与学习,理解视图、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三视图画法,能够进行三视图与几何图之间的转化。 2.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注重引导与启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法和体验学习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掌握学习重点。由于本节课知识相对较抽象,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所以在教授过程中采用直观的演示法来突破知识抽象性这一难

10、点。对于较简单的理论概念,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效率,采用讲授法。 2、学法: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了尽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学画三视图时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以古诗题西林壁导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讲解“视图”的概念 结合上次课所学的“正投影”的概念延伸到“视图”的概念。3、用图片展示三视图在生活中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通过三个方向的视图,就可以确定一物体,引出对三视图的研究。 4、通过直观的动画演示,说明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与此同时讲解“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概念;将三种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及大小关系的推演过程展示出来。 5、本节课重点内容为掌握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6、课堂小结 :视图的概念 三视图的概念 三视图的位置关系及大小关系 画三视图的步骤 【设计意图】梳理归纳本节课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加深记忆 7、中考链接:让学生掌握中考出题类型。练习稿:(教材例1改编)画出下图中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教材例2)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其中支架的两个台阶的高度和宽度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