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3届九年级数学证明3期中复习试题2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0641682 上传时间:2021-05-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3届九年级数学证明3期中复习试题2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2013届九年级数学证明3期中复习试题2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2013届九年级数学证明3期中复习试题2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2013届九年级数学证明3期中复习试题2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2013届九年级数学证明3期中复习试题2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3届九年级数学证明3期中复习试题2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3届九年级数学证明3期中复习试题2北师大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九上数学第三章证明三单元复习卷班级姓名学号1、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M,对角线AC BD相交于点O,若BQ AC的和为18cmCD DA=2 3, 4AOB的周长为13cm,那么BC的长是a . 6cm b.9cm c . 3cm d .12cm2、一个等腰梯形的两底之差为 12,高为6 ,则等腰梯形的锐角为3、A . 30在直角三角形a . 1cmb. 45 c .60 d .75ABC中,/ ACB = 90口,/ A = 30 口,AC = J3cm ,则 AB边上的中线长为 (2cm c .1.5cm d .4、等边三角形的一边上的高线长为2J3c

2、m,那么这个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长为a . 3cm b. 2.5cm c . 2cm d. 4cm5、卜列判定正确的是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B .两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C .四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6、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 .内角和是360B.对角相等C.对边平行且相等D.对角线互相垂直7、如图,在等腰梯形ABCN, AB/ CD, AD=BC=acm, Z A=60 , BD平分/ DABG 则这个梯形C周长是A.4 a cmB. 5a cmC.6a cmD. 7a cm8、如图,如果 ABCM对角线 A

3、G BD相交于点 O,那么图中的角形共有()CA BA.1对 B.2 对 C.3 对 D.4 对9、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四边中点得到一个四边形,再顺次连结所得四边形四边的中点得到的图形是A.等腰梯形B.直角梯形 C.菱形 D.矩形 10、如图,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得到的图形是(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11、如图,在 口ABC邛,对角线相交于点 O, ACCD,AO = 3 , BO = 5 ,贝U CO =, CD=2 AD =12、如图,在 DABCD43, AB BG CD的长度分别为 2x+1,3x, x+4,贝UDABC曲周长是.13、如图,已知四边形 ABC虚一个

4、平行四边形,则只须补充条件,就可以判定它是一个菱形14、已知菱形的周长 40cm, 一条对角线长16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15、如图,EF过平行四边形 ABCD勺对角线的交点 O,交AD于点E,交 BC于点 F,已知 AB = 4 , BC = 5 , OE = 1.5EFCM周长是;16、如图,已知点 C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点,那么四边形P、P分别在边OA OB上。如果要得到 OP=OIF,需食添加以下条件中的某一个即可,请你写出所有可能也结果的序寸为 :/OCP=OCP /OPC=OP C; PC=P C; PP XOC三、解答题。(7大题,共52分)17、如图,四边形 ABCD4

5、3, AB=8 cm, CD =9 cm, E、F、G H 分别是 AD BG BD AC的中点,求四边形 EGFH勺周长.(6分)19、已知如图,D是4ABC的BC边的中点,DEL AG DF AB,垂足分别是 ABC是等腰三角形;(2)当/ A=90o时,试判断四边形 AFDE是怎样的四边 形,证明你的判断结论。21、正方形网格中,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 小华按下列要求作图: 在正方形网格的三条不同的实线上各取一个格点,使其中任意两点不在同一条实线上;连结三个格点,使之构成直角三角形。小华在左边的正方形网格中作出了 RtAAB(C请你按照同样的要求,在右边的两个正方形网格中各画出一个直角三角

6、形,并使7形ABC所叠,使顶点 A与CD边上的点M重合,折痕交 AD于E,交BC于F,边AB折叠后与BC边交于点G (如图).如果 M为CD边的中点,求证: DE: DM EM=3:4:5; (8分)23、已知:如 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 , BC= 6cm。点 P沿着 AB边从A开始向B以2cm/s的 速度移动;点Q沿着DA边从D开始向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 移动时间(0tw 6),那么:(10分)(1)当t为何值时, 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求四边形QAPC的面积,并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3)当t为何值时,以点Q,A,P为

7、顶点的三角形与 ABC相似?12九上数学第三章证明三单元复习卷答案1、A; 2、B; 3、A; 4、C; 5、C; 6、D; 7、B; 8、D; 9、D; 10、C、11、3; 4; 27132-_;12、32; 13、AB=B(M ACBD;14、96cm;15、12; 16 17、解:E、F、G H分别是AD BC BD AC的中点又AB=8cm CD=9cm . EG=FH=4cm EH=GF=9 cm.四边形 EGFH勺周长为 17CM219、(1)D是 BC边的中点BD=CLX / DF AB, DEL AC BF=CEA BFD CED . . /B=Z CABC是等腰三角形。BF

8、阴 CED . . DF=DE二.四边形(2)当/A=90 , / DFAW DEA= 90/ EDF= 90如图,翻折过去四边形 AFDE为矩形又.EM=EA=a-x 又; M为 CD的中点DM=-2又. ABCM正方形/ D= 902EM2=DE2+DM (a _x)2 = x2 ()2 a2 一2ax x2 = x2 2433a5x = a DE =a,DM =,EM = a . DE : DM : EM =3:4:5882823、 ( 1)对 于任何时刻t,AP=2t DQ=t QA=6-t,当QA= AP时, 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6-t=2t解得:t=2(秒)所以,当t=2秒时, 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在QAC中,QA= 6-t,QA 边长上的高DC=12 SA QAC=12QADC=12(6-1)12=36 -6t 在 APC 中,AP=2t,BC=6$ APC=12A PBC=12 2tx 6=6t,SA QAC+SA APC=3 6- 6t+6y=36( 厘米)2由计算结果发现:在P,Q两点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APC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3)提示:当 t=1.2 或t=3秒时,以点P,A,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BC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