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情感表达差异.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757713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西方情感表达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东西方情感表达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东西方情感表达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东西方情感表达差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东西方情感表达差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西方情感表达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西方情感表达差异.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参考医学中国人不像美国人那样心直口快,富于表现。电视节目“大鸟在中国”的作者犯了严重的社会语言学错误,他让大鸟反复用普通话说“我爱你”。一个中国观众说当她听到那里的时候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即使是父母通常也不会那样和孩子说话。相反,爱是由行动表达的。朱自清在背影中写到对父亲的爱。他描写了在火车站的离别,其间,父亲走过铁轨爬过站台去买橘子给他路上吃。这是一篇十分动人的文章,但是“爱”字从未出现过。中国人十分在意“面子”。自己丢脸是十分糟糕的。同样地,也要竭力避免鲁莽的话和行为伤到别人的面子。不然他们就会感到很不舒服,和谐的气氛也突然消失了。由于中国人一出生就开始熟悉这种思维的训练,所以他会几乎本能

2、地预计自己的话语和行为在他人身上的反应。例如一个礼貌的中国人从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你能帮我个忙吗?”“你介意吗”“我是否打扰到您了?这类问题回答起来不那么愉快。如果一个美国吸烟者问一个中国人“我吸烟打扰到您了吗?”他得到的回答一定是“哪里,不。”如果这个中国人回答说:“是的”,那么这个吸烟者会感到丢脸,而且会觉得自己表现得不善交际。汉语和英语中有些没有对应词的例子汉语中有个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激励人们坚持锻炼身体。“三伏”和“三九”在英语里是什么呢?一个年轻翻泽对几个加拿大人说 three fu和 three nine。听的人当然莫名其妙。他只要说 In summer keep ex

3、ercising during the hottest days; In winter do the same thing during the coldest weather就可以了。一个中国青年到附近游泳池去游泳,一会儿就回来了。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人和一个外国朋友都感到奇怪。他解释说:“游泳池里人太多,水太脏,早该换了。简直象芝麻酱煮饺子。”这个比喻很别致,很生动,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朋友笑了,而那个外国人既没有吃过“芝麻酱”也没有见过“煮饺子”,丝毫不觉得这个比喻幽默,难怪他显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西方人形容某地人多、拥挤不堪,常说 It was papked like sardines(

4、塞得象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不堪)。这种比喻有些中国人可以理解,但不一定能欣赏其妙处,因为见过打开的沙丁鱼罐头的人很少,看到过一个又小又扁的罐头盒里,紧紧塞满整整齐齐的几排手指头长的沙丁鱼的人是不多的。令人发指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 前者用于看到或听到某种暴行等而十分“气愤”的场合,后者用于看到或听到某种可怕的事物而十分“害怕”的场合,相当于“令人毛骨惊然。”例如:The sight made his hair stand on end he thought it was his dead brothers ghost.( 这个景象使他毛骨谏然,他以为这是他

5、哥哥或弟弟的鬼魂出现了)英语中有 to bristle with anger一语,表示“气得毛发竖起来”,但多用于动物,不用干人,除非用作比喻。自食其言to eat ones own words 前者指说了话不算数,答应了的事不去做。后者指收回自己说的话,一般多用于强迫别人收回所说的话,使他丢脸。例如:He told everyone he was absolutely certain that his article would be published by the Times,but when the letter of rejection came, he had to eat his

6、 own words.(他逢人就说泰晤士报必将发表他的文章。退稿之后,他只好收回自己的话。)to get a kick out of something被踢出去 前者是非常道地的英语成语,多用于口语,意思是“欣赏或从中得到极大愉快”。如:I got a kick out of watching those kids perform; their play made me realize how strange and funny we grownups must seem to them(我非常欣赏孩子们的表演。他们演的戏使我意识到。在他们看来,我们这些成人多么古怪和可笑。)这与“踢”这一动作

7、本身毫无关系。To blow ones own horn (or trumpet) 各吹各的号 前者是个成语,表示“自吹自擂”,一般用来形容某人炫耀自己的成就、技能、智力等。很象汉语中的“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如: If hes so successful,why does he have to keep blowing his own trumpet?(既然他干得很出色,干吗要整天自我吹嘘呢?)汉语中的“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号”则表示两个或几个人各于各的事或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能协调一致,与英语中的 each doing his own thing相近。打招呼和告别一天中午,一个在中国学习

8、的美国留学生有个约会。他刚要骑上创神,一位中国朋友从旁边走过,问他:“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美国留学生笑着点点头,挥挥手表示告别,就走了。他知道,中国朋友的话等于英语中的 Hello或Hi 但如果照字面译成Have you eaten yet?或Have you had your lunch?外国人听起来就很怪。美国人会以为,这种打招呼似乎是说:“我也没有吃。走吧,我们一起去吃点东西吧。”或者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总之,这样打招呼有时意味着邀请对方去吃饭。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一次,一个刚到中国不久的外国留学生结结巴巴地用汉语说;“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了饭

9、没有?我有钱。”他以为人们总问他“吃饭了吗”是因为怕他没钱吃饭。他显然对这种问法感到生气。再如,汉语中的“上哪儿去啊?”和“到哪儿去啦?”这样打招呼的话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和 Where have you 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幸好,打招呼的话并不都令人感到奇怪或者引起对方反感。有许多打招呼的话是相似的,有些只是说法不同。在许多语言里,打招呼的话往往与时间有关,但即使在一种语言中也有不一致的地方。英语中有 Good morning,G

10、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都相当于汉语中的“您好”,只是说的时间不同而已,但不说 Good noon。而 Good night(晚安;明天见;再会)根本不是打招呼的话(大多数讲英语的人不会这样说)。这只是告别时说的话。两个中国人初次见面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汉语说法,而多数讲英语的人初次见面总要说 Im pleased to meet you (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分手时,他们还要说句 Its nice meeting you或Its nice to have met you(能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话。人们分手时通常说 Good-bye,Byebye,相当于中

11、国人说“再见”。几乎所有语言中都有类似的说法。但在说 Goodbye或“再见”之前,还有些客套语很有意思,各种语言也不尽相同。如有贵客或不大熟的人来访或串门儿,客人离开时,按中国的习惯,主人要把客人送到房门口或大门口。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慢点儿骑(自行车)之类的客套话。这些说法部不能直接译成英语。如果说Stay here,听起来十分别扭。如果说Go slowly, Walk slowly或Ride slowly,也很不自然。其实,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就可以了。祝贺和赞扬听到别人赞扬时,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回答不同:美国人一般表示接受赞扬,中国人则一般表

12、示受之有愧。关于这种差别,可以再多谈几句。请看下面几个例子:1一位中国青年妇女在美国,身上穿着一件漂亮的服装。当别人对她说:这件衣服真雅致,颜色美极了。这位中国青年妇女很高兴,但有些不好意思,就按中国习惯回答说:“这是件普通的衣服,我在中国国内买的。”2一位中国学者刚到美国,到一所大学去参加招待。女主人是他的老朋友。两个人正在谈话,女主人的一个熟人走过来。她对那个人说:“罗恩,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陈先生,他是杰出的物理学家,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陈先生同刚走过来的人握手,看看女主人,笑着说:“叫我脸红呢,还是跟他说您只是开个玩笑呢?”在这两个例子里,两位中国人的回答都可能被人误解。别人也许以为

13、青年妇女的回答是说对方不识货,对一件普通衣服如此大惊小怪,可见美国妇女鉴赏能力有问题。那位姓陈的物理学家的回答,如果不是带着笑,别人可能认为他的意思是:“你这么说,不过是表示客气,不是真心话。”第一例中说对方鉴别能力差,第二例中说女主人言不由衷。二者都有责备赞扬者的意味,说话人的意图和所传达的信息之间有很大差距。在称赞什么人的问题上,也反映文化方面的差异。人们常听到美国妇女谈她丈夫工作如何努力,干得怎样出色,历次提级,得到奖励,等等。她也会夸自己的子女多么聪明,学习成绩怎样好,在集邮小组里多么积极,在什么地方的音乐会上演出过,等等。在中国,人们就会认为这样做未免太俗气。他们不会在外人面前夸自己

14、家里的人。其他社交礼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表示感激、歉意的固定说法,请别人帮忙前,也要先说点什么,例如汉语里“谢谢”、“对不起”、“请”,英语里的 Thank you, Im sorry, Excuse me等。总的来说,这些表达方式十分相近,不会造成什么麻烦。但是,尽管相近,仍有差异。英语里的 Thank you和 Please比汉语的“谢谢”和“请”用得更加广泛。如果求人帮点小忙,比如借支铅笔,问个路,传个话,叫人来接电话等,中国人常常不说这些客气话,特别是对亲属和好朋友,更不用这样客气。许多中国人认为,西方人过于喜欢说Thank you和 Please,没有必要,甚至叫人不耐烦。另一方面,中

15、国人相信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激之倩,因此不必多言;但在西方人看来,不说这些客气话就有些失礼,对别人不够尊重。对方说了 Thank you或“谢谢”之后,英语的回答是Not at all, Dont mention it或Youre welcome;汉语的回答是“没什么”或“不用谢”。导游人员和服务人员为外宾做了什么事,外宾说Thank you后怎么回答呢?有人会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如果把这句话直译为 Its my duty, 就会含有下列意思:服务员或导游本人并不想做这件事,但这是他(或她)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所委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适当的回答是Im glad to be of h

16、elp或Its a pleasure表示“我很乐意(为您效劳)”之类的客套话。人们往往认为汉语中的“请”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但在某些场会却不宜用英语Please,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不说please,一般都说 After you。(初学英语的人常用You go first,这是不对的。)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吃菜、喝酒或请人吸烟叶,一般用Help yourself(to something),也不用Please。在求人办事或打断别人的话时,先得笼统地说一声Excuse me(对不起)。但汉语中这个笼统说法要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求别人办事时,一般用“劳驾”;请别人让路时一般用“借光”或“

17、请让一让”;询问某事时一般加“请问”。不懂这些区别的外国人常常在一切场合中都用“对不起”。汉语中的“辛苦了”是一句很热情的话,表示对别人的关心。有时用“辛苦了”来肯定别人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所做出的成绩,并表示慰问。用英语表示这种意思时要十分注意。“辛苦了”这句话适用范围很广,而英语却没有完全对应的说法,把它直译成Youve had a hard time或Youve gone through a lot of hardships都是不贴切的,有时还会引起误解。对一个经过长途旅行后刚刚到达中国的外国人,可以说 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或 You must

18、 be tired from such a long trip或Did you have a good trip?表示“路上辛苦了”、“一路好吗”之类的客套话。对正在进行或刚刚完成一项艰难任务的人,可以说:Well done. That Was(Youve got)a hard job(干得不错,你辛苦了。)不过这几种英语说法都表达不出汉语中“辛苦了”的意味和感情。有人打了个喷嚏,旁边的人有时会说点什么。中国人可能会说“有人想你了”、“有人说你了”或开玩笑地说“谁在骂你”;英国人或美国人则说 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注:表格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只是收取少量整理收集费用,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